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临时围堰设计规范
2025-10-06 05:55:58 责编:小OO
文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临时围堰设计规范

篇一:临时围堰

一、工程概述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气象三、围堰设计四、施工准备五、施工方法六、质量控制七、安全保护措施八、防汛措施

九、进度计划及进度保证措施十、环保措施

十一、临时围堰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述

根据海西宁德工业园区长腰岛的整体建设规划,环岛路临时围堰属于长腰岛环岛路工程的配套工程,通过修建临时围堰,在长腰岛南侧滩涂形成一闭合场地,作为环岛路工程路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开山土石方的临时弃土区。环岛路临时围堰修建,可防止临时围堰后方回填开山土石的流失给临时围堰前方养殖区带来污染。

本环岛路临时围堰长度为865m,主要采用充灌袋装砂+回填开山土相结合的斜坡堤结构型式。高程基面均采用85国家高程。二、工程地质与水文气象1、工程地质

根据《海西宁德工业园长腰岛环岛路工程临时围堰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土工试验、原位测试试验所获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取值,对临时围堰区域工程进行如下地质性能评价:

(1)淤泥:该土层分布广泛,承载力低,其揭示厚度较大(厚度2.40~22.80m),为高

压缩性软土,具高灵敏度,为场地不良土层,工程性能差。地基容许承载力值f=35kpa。

(2)粉质粘土:该土层分布较广泛,承载力一般,揭示厚度较小(厚度0.8~3.10m),埋深20.40~22.80m,工程性能一般。地基容许承载力值f=170kpa。

(3)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土层分布局限,其厚度较小,承载力较小,工程性能差。地

基容许承载力值f=80kpa。

(4)粉质粘土:该土层分布局限,承载能力一般,厚度较小(揭示厚度1.20m),埋深

较大,工程地质性能较差,地基容许承载力值f=160kpa。

(5)含碎石粉质粘土:该土层分布广泛,揭示厚度较小(0.80~360m),埋深5.00~32.3m,

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地基容许承载力值f=250kpa。

(6)残积粘性土:该土层分布较局限,主要分布围堰两侧,揭示厚度相对较大(厚度

1.60m~7.60m)。埋深较浅(埋深

2.90m~8.60m),承载力较大,工程性能较好,地基容许承载力值f=180kpa。

(7)全风化花岗岩:该分布较局限,主要分布围堰的西侧,承载力较高,厚度较大,

工程地质性能较好,地基容许承载力值f=350kpa。

(8)强风化花岗岩:该层分布较局限,承载力高,厚度大,工程地质性能较好。地基

容许承载力值f=450kpa。

(9)中风化花岗岩:该层钻孔揭示范围分布局限,承载力高,厚度大,埋深较浅,工

程性能较好。地基容许承载力值f=2000kpa。

2、水文气象(1)水文

本场位于内海湾滩涂区,地表水为海水,低潮水位时部分滩涂浮现于地表。本地

潮汐为正规半日潮,根据三都海洋站历史潮位资料,规划附近水域特征潮位如下:

(2本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三、临时围堰编制依据与设计

1、编制依据(1)、《海西宁德工业区长腰岛环岛路工程临时围堰施

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xx.3〉

(2)、《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xx〉(3)、《海提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xx〉

(4)、《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j/t239-20xx〉2、临时围堰设计

临时围堰的整体稳定性按照五级堤防护工程设计,设计水位的重现期取10年,临时围堰堤顶轴线控制点坐标详见《海西宁德工业园区长腰岛环岛路工程临时围堰平面布置图》。本围堰在施工期与使用期均严禁车辆通行。

综合考虑工期和造价等因素,临时围堰地基不进行加固处理,仅在堤底范围铺设一层高强度土工格栅。堤身材料主要采用充灌袋装砂,内坡棱体采用充灌袋装砂,袋装砂上覆0.9m开山弃土。外坡棱体采用充灌袋装砂,充灌袋装砂采用整体式吹填袋进行吹填,堤身结构分两级棱体进行填筑,护面采用4.0m(部分断面宽4.5m)宽的充灌袋装砂(50cm厚)进行护面。堤顶设计高程+5.0m,堤顶宽度3m,边坡坡度1:1.5。外坡设置一棱体平台,平台高程为3.2m,平台宽度19m,采用4.0m宽的砂被护面,其中平台前端2m(部分断面3m)采用20~200kg块石护底:内坡设置棱体平台高程为+3.2m,平台宽度

20m,未采用护面结构。四、施工准备1、人员准备

2、

技术准备

以上工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完成工作。

施工前同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参与施工的所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工程特点及各自工作内容。调查和收集所需的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3、

机械准备

4、

材料准备

本工程所用的单项高强土工格栅、无纺土工布、裂膜丝机织布等材料,由采购部门提前采购到

5、

施工场地布置

本工程材料主要为砂,砂可以随到随卸,不需要备储砂场。由600吨到1000吨的沙船运至现场,砂船吃水深度在3.3-3.7m,现场必须设置有80米宽的航道,以便施工正常

进行。

五、施工方法

1、土工布充填袋加工制作

①充填袋用的土工布采用透水性和保土性较好的裂膜

丝编织土工布,编织布单位面积质量大于240g/m2,其物理力学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包装采用黑色塑料布包裹,土工布袋在运输、加工、施工中不得长时间暴露日晒,及时进行覆盖。最长暴露时间控制在2个月内。

②土工布袋采用工业缝纫机缝制,缝制线采用尼龙线强度不得小于150n,缝合采用“包缝”或“丁缝”。但在长度方向(沿轴线方向)主要受力方向不得有连接缝(除两侧边连接处),在袋体两侧每3.0米做一个拉环,便于上下层袋体的连结加固,拉环宽度为25cm,用编制布加工,叠双层并将侧边包合好,不得出现毛边。袋作时应选用较宽幅,缝接处折叠3层,宽度约10cm,采用锦纶线缝3道(先缝1 道,折叠后在缝2道),缝接处强度应大于布袋强度的90%。缝制好后,在场地上展开,质量员用皮尺量好袋子各侧边长,用红油漆标示出轴线位置,及各种标示。然后折叠成形,堆放于阴凉干燥处。充砂袋制作成长方形袋状,尺寸以堤心断面的

充填袖口数量根据砂料粒径和充填能力确定,一般控制在16~20m2布置一个,呈梅花形布置,袖口的长度为50cm,袖口直径一般为25cm。

③土工布袋的加工根据预先提供尺寸、大小进行缝制,确保土工布袋质量和数量均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

④加工时先将经验收合格的材料(卷筒料)平摊铺在加工车间的空地上,根据加工尺寸丈量剪裁,同时划出充灌袖

口位置标志。剪裁时应认真检查有无跳针等质量问题,如有应作次品放置一边待处理,并画红色×号,做好记录。

裁好后叠成小捆送出加工生产线进行块与块之间的拼接,拼接时连同充灌袖口一起缝制。缝制好的砂袋应展开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折叠成捆,印上编号,尺寸规格、制作日期以及使用部位送进仓库,并备好出库单供出库时填写。

2、袋体布置

袋体布置在横向上应为整体,在纵向尺寸上应大于横向,一般为20~50m,充填袋袋体各层错缝堆叠,要排列有序、无空隙,纵向层接错缝不小于3m。围堤转角处的袋体布置:围堤转角处袋体布置采用分层交替搭接,

3、充砂袋堤心充填

本工程中充砂袋充填施工应错缝堆叠,阶梯式推进。铺设时对好轴线标,通过袋体上的轴线标志与轴线标成一条线来控制袋体的位置,两侧通过边线标使砂袋宽度方向垂直于轴线,袋体就好位后可以立即进行底层砂袋的充灌。

加工好的袋体运至施工现场,充砂船进行充砂。袖口部位朝上,泥浆泵管口与袖口进行连接。用泥浆泵在充填位置附近取砂(皮带输砂船提前堆卸)进行袋装砂充灌,循环往复,逐渐全断面向前推进。

充灌采用泥浆泵水力充(临时围堰设计规范)灌,每个作业点设1~2艘10t泡沫工作船,皮带输砂船将砂从采砂场运至施工区充填区周边,配备6台泥浆泵进行充灌作业,施工充填

面含水较多的配备真空设备吸水,以利缩短充灌的固化时间,模袋达到预定的充盈度后要控制好充灌压力以防模袋破裂。充填过程中,测量人员根据充砂袋堤心断面图纸控制好每层砂袋顶高程,砂袋的充填高度应控制在适宜水平上,厚度控制按设计要求在65~80cm。如袋体一次充填不到理想厚度,当砂袋稍加固结后,可进行二次充填,以保证砂袋的充盈度,袋体充填充盈度宜为80%。充填时先沿袋体长边向进行吹填,避免应力集中破坏袋体,并在充填过程中随时调整输送管口方向,避免袋体因受力不均而导致变形、移位。袋子铺设完成后由现场质量员和测量人员检查并做好原始

记录。

六、质量控制

1、质量管理网络图:

项目经理:谭建国

项目总工:

质检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篇二:围堰设置要求

1、公司范围内,凡是液体危险化学品储罐,只要是所储存物品具有有毒、具有腐蚀性或易燃易爆危险性,均应在储罐区周围设置围堰。腐蚀性物料储罐区围堰尚应铺砌防蚀地面。

2、不同类别的储罐不宜共用一个围堰区,如果储罐相邻难以隔开分别设置围堰时,储罐之间必须设置隔堤。

3、围堰的高度不应小于0.15m。围堰区域的范围一般按设备最大外形再向外延伸0.8m。

4、围堰内不允许有地漏,但是应有排水设施,围堰内的地面应坡向排水设施,坡度不应小于3‰。在堤内排水设施穿堤处,应设防止液体流出堤外的措施。

5、不得有无关的管道从围堤内穿过,管道必须穿堤时,穿堤处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封堵,同时如果储罐所储物料对管道具有腐蚀性,管道两侧还必须设隔离保护。

6、围堤内不得有电气等设备。

7、如果储罐泄漏出的物料需要收集时,所做的围堰厚度至少150mm,其容积足以容纳围堰内最大的常压贮槽的容量,围堰最小高度不小于450mm。围堰内积水坑便于集中回收,或者有管道连接到防爆耐腐蚀泵。各储罐使用部门负责确定收集的泄漏物料存储设备,并配备足够数量临时管路备用。

8、酸类(或碱类)储罐围堰附近应堆放可以中和一个储罐的烧碱(或酸)。

9、易燃易爆类危险品液体储罐围堰要求:

1)围堰内内的有效容积,不小于围堰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

2)立式储罐至围堰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卧式储罐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

3)室外立式储罐围堰堤的高度,应为计算高度加0.2m,其高度应为1.0m至2.2m;室外卧式储罐防火堤的高度,不应低于0.5m;

10、围堰堤及隔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围堰堤及隔堤应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且不应渗漏;

2)围堰内储罐数量在2个以上时,应在围堰堤的不同方位上设置两个以上的人行台阶或坡道,隔堤均应设置人行台阶。

11、甲类液体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和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区),当采取了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时,可不设置围堰。

12、室外储罐区必要时应设置事故存液池,事故存液池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有事故存液池的罐组四周,应设导液沟,使溢漏液体能顺利地流出罐组并自流入存液池内;

2)事故存液池距储罐不应小于30m;

3)事故存液池和导液沟距明火地点不应小于30m;

4)事故存液池应有排水措施;

5)事故存液池的容积,不小于围堰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

篇三:危险化学品储罐设置围堰的要求

规范公司液体类危险化学品储罐围堰设置。公司生产区域内液体类危险化学品储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技术规定》、《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公司各车间或职能部门。1、公司范围内,凡是液体危险化学品储罐,只要是所储存物品具有有毒、具有腐蚀性或易燃易爆危险性,均应在储罐区周围设置围堰。腐蚀性物料储罐区围堰尚应铺砌防蚀地面。2、不同类别的储罐不宜共用一个围堰区,如果储罐相邻难以隔开分别设置围堰时,储罐之间必须设置隔堤。3、围堰的高度不应小于0.15m。围堰区域的范围一般按设备最大外形再向外延伸0.8m。4、围堰内不允许有地漏,但是应有排水设施,围堰内的地面应坡向排水设施,坡度不应小于3‰。在堤内排水设施穿堤处,应设防止液体流出堤外的措施。5、不得有无关的管道从围堤内穿过,管道必须穿堤时,穿堤处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封堵,同时如果储罐所储物料对管道具有腐蚀性,管道两侧还必须设隔离保护。6、围堤内不得有电气等设备。7、如果储罐泄漏出的物料需要收集时,所做的围堰厚度至少150mm,其容积足以容纳围堰内最大的常压贮槽的容量,围堰最小高度不小于450mm。围堰内积水坑便于集中回收,或者有管道连接到防爆耐腐蚀泵。各储罐使用部门负责确定收集的泄漏物料存储设备,并配备足够数量临时管路备用。8、酸类(或碱类)储罐围堰附近应堆放可以中和一个储罐的烧碱(或酸)。9、易燃易爆类危险品液体储罐围堰要求:1)围堰内内的有效容积,不小于围堰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2)立式储罐至围堰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卧式储罐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3)室外立式储罐围堰堤的高度,应为计算高度加0.2m,其高度应为1.0m至2.2m;室外卧式储罐防火堤的高度,不应低于0.5m;10、围堰堤及隔堤,应符合下列规定:1)围堰堤及隔堤应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且不应渗漏;2)围堰内储罐数量在2个以上时,应在围堰堤的不同方位上设置两个以上的人行台阶或坡道,隔堤均应设置人行台阶。11、甲类液体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和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区),当采取了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时,可不设置围堰。12、室外储罐区必要时应设置事故存液池,事故存液池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有事故存液池的罐

组四周,应设导液沟,使溢漏液体能顺利地流出罐组并自流

入存液池内;2)事故存液池距储罐不应小于30m;3)事故

存液池和导液沟距明火地点不应小于30m;4)事故存液池应

有排水措施;5)事故存液池的容积,不小于围堰内1个最

大储罐的容积。

131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