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学生异性交往
2025-10-06 05:55:51 责编:小OO
文档
中学生异性交往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是长知识,求上进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要求被人理解,要求摆脱被支配而谋求人格。在学习与生活中,有欢乐,有苦恼,成功与失败,斗争与冲突。他们需要倾诉,需要理解,需要帮助。渴求寻求友谊,成为一种自然现象。而本身已步入青春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异性交往被视为“神秘”话题,其实男女间的健康交往,对中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生理、心理、社会及个人发展角度有积极的意义:

1、中学生正常异性交往的积极因素

中学生会普遍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情感体验,那便是对异性的向往。

①智力上取长补短。

男女有别是千真万确的。除生理上巨大的差异外,比如性格与气质方面,男性刚强、坚毅、豁达、粗犷、豪壮激烈、暴风雨式等,女性端庄、文静、温柔;情感丰富细腻,体验敏感,易同情人等。

男性粗心、果断、有性、大胆决断等。

女性细心、敏捷、有耐性,易受暗示,缺乏决断等。

因此,男女交往取长补短,互相提高。比如女性善于具体形象思维,男性较擅长逻辑思维。

②心情上愉悦,互相激励前进。

中学生异性交往中对异性产生神秘、好奇、向往的心理感受,同时,也自然产生接近异性的心理倾向,因此满足这种心理,会使人增加愉快、轻松、美好、和谐的关系,使男女双方精神焕发,感受到激荡心灵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③性格的培养与发展。

生活中,既与同性交往,又与异性交往,则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便会是豁达开朗,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个人意志较为坚强。交往对象多会有个体差异,故应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④增进性心理健康和日后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

男女生交往,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达到性心理平衡。在正常的交往中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今后进入婚恋期打下基础,便能较好地区分友谊与爱情,更稳妥地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从而严肃、认真、负责地择偶,缔造幸福的婚姻。

2、坦然面对异性交往。

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接近和爱慕异性的心理需求是很自然的,也很正常,即对异性的爱慕期。

异性交往容易陷入的误区:

①从单纯、外露的情感转变为含蓄而内向的感觉。

②从融洽的异性交往转变为敏感、多疑、微妙的“被爱的错觉”。

③从直白的语言沟通变为书信传情或语言及表情暗示。

以上使不少中学生处于暗恋中,因此,对异性同学的爱慕与无奈的自我约束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了暗恋中的强烈的自责感,甚至罪恶感,并进一步给正常的异性交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时,力争做到: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接触,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好的异性,对异性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第三、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第四,要把握好“自然”与“适度”两个原则。

所谓“自然”——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做到自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娇柔做作。

所谓“适度”——指与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接受。

异性交往的行为准则:男女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明确责任感,这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少男少女要遵循的行为准则。

3、青春期男女要正确认识:男女有别。

在高中阶段,如何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对两性角色的要求?如何看待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①发掘女性自身的优势。

优势: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女性有交往能力优势,较强的管理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细致,遵规守纪方面做得更好等。

女性注意:转变依赖心理,娇气心理,要自尊、自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适宜的位置。

②正确认识男性的社会地位。

优势:往往是一家之主,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某方面享有;交往面较广,承担更多的责任,心理压力较大。

男性注意:克服“大男子主义”,不强求男人做到的女人一定能做到,有事业心,责任感,体贴别人,做生活中的强者。

③培养刚柔相济的人格。

刚柔相济的人格,既不是要求女性“男性化”,也不是要求男性“女性化”,而是强调“弹性”和“整合性”。也就是指男女应该有的特质。

这种意识从小培养,从而建立平等的两性关系。自主,积极进取,有责任感,有爱心,乐于为家庭付出等健康人格。

4、过早陷入“早到的爱”。

所谓“早到的爱”主要是指学生(高初中生),在没有任何心理与思想准备和接受爱的能力的情况下,便接到来自异性的爱的信息。

这是青春期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情感与心理需要。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成长,掌握知识的最关键的时期,又加上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发展不同步,所带来的异性交往及恋爱时所带来的各种困惑,使他们感到,无事所从,力不从心,不知所措,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空间,没有物质基础,没有未来的发展保证等等,所以中学生没有接受和拒绝爱的能力。

如今中学生的恋爱现象已成普遍现象,据调查统计,我国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恋爱现象的占总人数的30%以上,高中生高达60%以上,其根据与背景并不复杂。

首先,青春期身体一系列变化,心理出现渴望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加上流行文化,因趁机充斥了思维想象空间,对许多学生的影响很大。

其次,青春期,自我克制能力,鉴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弱,又加上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很难找到自身价值,对家庭、学校失望、失落感增强,进取心下降,加大对异性的目光投入。另外,攀比与虚荣心也是造成早恋的因素。

再次,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异性交往,不经调查怀疑,以单纯的,粗暴的行为加以制止,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剧孩子追求异性同学的速度。

最后,青少年升学压力过大,思想空虚,不知所措,同学间的相互慰藉,产生同感,认为“世界上只有你能理解我”,而陷入情网,不能自拔!

怎样才能避免恋爱现象的发生呢?

首先检查自己的对异性的意识和态度,不能因为家庭、学校给自己的“温暖”较少,而去寻找所谓的抚慰,使自己弥补上这一点,于是尝到“爱情”的甘甜后,自我感觉良好,喜欢炫耀自己,去博取异性注目。

在家长与教师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自尊自爱的道德情操。积极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正确进行异性交往,避免早恋的发生。

如果有冲动或对异性与众多异性有异样的感觉,应提醒自己注意,控制冲动,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端正性观念和批判“性”的思想,本着对本人和对方负责的态度,慎重交往。

应该明白,爱情绝不是简单的男女私情。它是人类最高级,最美好,最神圣,最纯洁的一种情感。它需要相爱的双方以无私奉献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它。它是成熟(包括生理、心理和思想)的男女作出的严肃的负责的选择,如果没有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很难享受爱情甜美的。

5、早恋——苦涩的青苹果。

2003年4月,我校一位老师带着4岁的儿子回家,儿子非要吃树上苹果,爸告诉他,不能吃,也不好吃时,儿子还是要吃,无奈爸爸摘下了两颗,儿子非常高兴,接着咬了一口苹果,儿子马上顿时苦楚满面,吐了一地,不停地说:“苦!苦!不好吃”。爸爸看看儿子的样子,摇摇头笑了!

此时,老师想起了本班的女生米雪恋爱的事情,他灵机一动,咬了咬牙,顺手摘下了颗苹果……

回校后,他问同学们想不想吃苹果,“想” 的声音,几乎是发自一个人,当老师拿出小苹果时,全班同学顿时发出“唉”的声音,又几乎是发自一个人。在老师继续要求吃下去时,许多学生已发出痛苦,无奈的抱怨声……

当老师问同学们的感觉和原因时,又像似一个人声音“不成熟!” ,“对!不成熟的是苦涩的,所以同学们要吐出来,只有成熟的时候才是甜润的!”

事后,米雪主动找老师倾诉心中的“秘密”……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不成熟的爱情是苦涩的,成熟时的爱情才是甜密的。

高中生在经历了青春期“生理大”,性成熟性意识萌生了。由于强的性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之间常产生一种异常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

中学生条件不成熟,情感不易控,感情闸门打开后,就会一泻千里,冲动有余而理智不足。

高中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正是一生中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据说,从某种意义来说,高中生学的知识是一生知识总量的60%。

恋爱势必双方受到影响,学习不专心致志,智力不能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受限。

心理上还会压力巨大,怕同学讥笑,怕家长发现,怕老师批评,怕失去“爱情”……因而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起来,时刻防别人知道一切,时刻防别人拆自己信件……,导致精神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律过快,神经衰弱,有脱离集体的心理倾向。

中学生恋爱无经济基础,无稳定工作和收入,无固定的场所,无时间,无适当的环境,无一定的目的,无经验与心理准备,更无最后的结果……,这就像低级动物生理需要一样,只是繁衍的需要,而等以上条件都具备时,真正的爱情便会“来到”身边。实际上,人是高级动物,人与动物最大区别是有理想和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中学生恋爱的最大特点:十分珍惜自己“苦心经营”的所谓“爱情”,感情上极为投入,追求时尚,崇尚浪漫,享受爱情。

有人就对中学生的“爱情”作了诠释:时尚——为时尚早;浪漫——慢慢地把自己的青春浪费掉;享受——自己想着受罪;投入——把头伸入,失去理智。

我们暂且不去考证是谁发表这样的看法,但中学生恋爱,确实是为时过早,浪费青春,失去理智,简直就是活受罪……

还有人说,恋爱中的高中生的智商不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如果是这样,10岁的小孩的行为其不是太幼稚,太滑稽,太不对自己负责,太不可思议……

据广州一家权威教育机构花了近十年时间对中学时期恋爱的学生作跟踪调查:有94.6%的人无结果,日后品尝着自己亲手酿制的苦酒;其中76.4%的人影响了自己的学业与发展;只有4.26%的有正面的影响……

因此中学生不易恋爱。

6、爱的真谛是什么?

在大多数中学生眼里,爱就是两情相悦,爱就是花前月下,一起看电影,逛公园……那不就是爱吗?当然不是,那只是皮毛的爱。

(1)爱是一种高级情感,是建立在高级情感需要基础上的情绪体验。

(2)爱是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是包含双方共同的需要以及持续深刻的同情与心理共鸣的一种亲密情感。

(3)爱是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一种有人生意义的社会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

(4)爱是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的一种奉献,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给予的高级的活动过程。

(5)爱是意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尊重、关心、理解、帮助和责任。真正意义上的爱是深远的。

中学生渴望得到爱,但大多数人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不知道如何去接受爱,如何去爱别人。只有真正理解爱的真谛,才能学会去爱和被爱,才能借“情”的小舟,载满“爱”驶向爱情的港湾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