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深度剖析互联网+垃圾分类经验
2025-10-06 06:03:42 责编:小OO
文档
深度剖析互联网+垃圾分类经验

作者:戴望洋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摘要】生活垃圾分类俨然已成为了当下热词,上海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挑战。近几年,互联网+逐渐兴起,也从而衍生出了许多新的领域。面对垃圾分类这样的庞大工程,我们开始思考,能否将垃圾分类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目前无序的垃圾分类行为,通过线上线下实时交互,来使其变得有序、可控。

【关键词】垃圾分类;互联网+

一、垃圾分类进行时2018年3月,上海率先发布,《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同年4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亦称“三年计划”),并提出到2020年,上海所有区县均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90%以上的垃圾分类实际效果要达到标准。

其实,早在2017年,许多部门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垃圾分类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图1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如今,许多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都已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正在进行时。

二、互联网+垃圾分类

近几年,互联网+逐渐兴起,也从而衍生出了许多新的领域。面对垃圾分类这样的庞大工程,我们开始思考,能否将垃圾分类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目前无序的垃圾分类行为。通过线上线下实时交互,来使其变得有序、可控。根据我们目前已有的资料,不难发现,互联网+垃圾分类项目,主要分为科普类和回收类。

(一)科普类

仅以广州一地为例。在10月22日,广州市“互联网+垃圾分类”公众服务平台依托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新花城”正式上线,为广大市民提供线上服务。

该服务平台集宣传资讯、识别查询、互动娱乐、服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设“微课堂”“互动游戏”“垃圾回收”“达人挑战赛”“生活垃圾基本分类”“新时尚”“党员在行动”“分类达人”等栏目。

其中,“微课堂”,以短视频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互动游戏”,以垃圾分类指南、知识答题和互动小游戏等形式,让市民掌握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

“垃圾回收”,分免费回收、有偿回收和付费回收,提供三种类型的预约上门回收服务;“达人挑战赛”,以挑战赛的形式,在竞赛中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和方法;

“生活垃圾基本分类”,介绍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指南;

“新时尚”,反映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市民群众践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的实际行动;

“党员在行动”,宣传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广大党员投身生活垃圾分类的活动场景;“分类达人”,宣传那些事迹感人、成绩突出、作用明显的垃圾分类从业人员和市民群众。

据介绍,市民只需手机应用市场搜索“新花城”并下载安装APP软件,输入手机号码注册即可操作使用。

(二)回收类

这类产品,主要采用手机端app、垃圾分类设备以及互联网终端等方式,进行智能垃圾回收,实现源头上的垃圾分类分拣。通过有偿回收、奖品兑换等机制,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垃圾分类的有效性。

比如,小黄狗主要面向用户端,有偿回收,经再生资源处理后再贩卖。

(三)数据大盘

做了那么多数据,怎么能不做数据大盘呢?

只要是做和有关的项目,数据大盘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说是最重要的也不为过。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只有了解更多更准确的数据,才有助于制定更靠谱的。没有数据的决策叫做拍脑袋。

每次讲到数据大盘,我都习惯性的会先聊到湖南卫视。你知道湖南电视台作为一个省台为什么在十多年前就能异军突起吗?当然,有很多原因,但我想讲的是用数据说话的先进管理制度。如果你有幸走进湖南电视台标志性的h型大楼,就能看到一块很大的收视率大屏,大屏上实时播报这每个栏目的收视率。如果哪个栏目收视率不达标,就会被停播。因为栏目聘请的团队将解散。

这种客观的监管方法,凭你有再好的关系,再美的初衷,都必须转化为收视率才用得上。过去我们用互联网辅助营销,也常说一句话:没有数据就没有考核,没有考核就没有动力。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强调数据对垃圾分类决策监管的重要性。我们不但做了可以挂在墙上的数据大盘,还做了可以在手机上查看的实时监察功能,便于各级监管人员随时随地掌握数据。要把数据大盘用到实处还是需要把数据和监管结合起来,把排名和奖惩结合起来。比如说把过去给试点小区的固定补贴,转变为用数据说话,以奖代补的形式。

说句实话,不是所有的部门都能像湖南电视台一样有觉悟,把自己的权利让渡一部分出来给数据的,各中道理就不展开说了。

并不是系统内有数据了,统计数据就能轻松搞定。垃圾分类的数据统计有两大难度:一是源头信息不足,转运节点复杂。

许多源头信息不会被录入,在转运过程中又因为分拣打包、称不统一和分拣出垃圾导致重量对不上。在统计各区、街道、社区、小区的数据时,数据的归属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比如舉个例子:一个住在A区x小区的用户,工作单位在B区,他第一天投了10kg在A 区,第二天带了5kg到B区投递,可他第一天投递的时候并没有登记他的住址,而在第二天投递前登记了他的住址。接下来A区小蓝屋将50kg泡沫转运到了B区小蓝屋。又将500kg花纸卖给了本区打包厂,这个小蓝屋的保洁每天会免费捡到很多可回收物,也没有对其进行登记。那么A、B两个区因为这个用户各产生了多少可回收物?如何计算A区小蓝屋的产量?

二是回收物不是标准品,称重、品质、价值都不标准。

接着刚才的例子:这名保洁收了10kg的塑料和5kg的纸,登记之后,在塑料中发现并分出了2kg垃圾并把它们扔掉了。她想,幸好我收的时候调了称,他1斤的东西我只算了8两,要不可就亏大了。她把纸板拿出来,一张一张惨了水,足足掺了2kg,然后卖去打包厂。

是不是已经要疯了?这些数据如果要在系统中管理出来,需要足够的精力去梳理,哪些由系统管,哪些误差系统不管。

三、我们的思考

科普类及回收类是目前市场上最广泛应用的两种模式。而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垃圾分类的主要群体从年龄上大致可分为:垃圾分类意识较为浅薄,且已养成习惯的中老年群体;家中有孩童,关注环保,并希望能够给孩子做好榜样的青年家长;朝五晚九,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投放垃圾的上班族;学校宣传力度大,自身环保意识较强,积极执行的青少年学生等类型。那么针对不同的人群特点,我们也要适当的做出一定的调整。

就拿中老年群体为例,大部分中老年人生活习惯都是艰苦朴素的。他们通常会把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和其他类。由于年龄、身体状况等,会导致他们需要经常服用药物,但在他们的概念中并没有有害垃圾这一概念,这就会导致他们将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划为其他垃圾类目,随后又投入干垃圾箱内,导致一定的污染。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有意这样做,仅仅是因为垃圾分类知识的不足。而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手机app和垃圾回收箱这样的组合,他们是无法顺利使用的。那么对于这类人群,我们就要考虑使用IC卡,或其他产品来进行替代。

对于朝五晚九的上班族来说,上海目前实施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措施,对他们并不友好。在我们的调研中,不少上班族都表示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投放垃圾,导致家中垃圾一积再积。但若要延长垃圾分类时间,对于志愿者们来说就显得不太人性化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垃圾分类产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办法。接下来,我们会考虑在人才公寓等,上班族密度较大的区域,进行试点投放。来提升产品的针对性和适应度。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