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北京市丰台区201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5-10-06 06:03:35 责编:小OO
文档
丰台区2015年初三统一练习(二)

初  三  语  文

2015.6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一)选择(共12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农谚,是挂在农家四季墙上的钟表,准确有序地周而复始。布谷鸟开春的第一声啼鸣,便是一句农谚;老黄牛拉犁时眼角掠过的一道道鞭影,便是一串串农谚。

【甲】“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人们刚从春节的欢乐气氛中走出来,便在又一个丰年的吉兆中开始了忙碌。庄户人浑身的力量要在此时释放,土地是他们一生的舞台。【乙】“过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田野是一块崭新的黑板,他们要在上面一笔一划书写丰收二字。还有哪畦地没有   ①  ,还有哪条渠没有  ②  ,他们要像给孩子洗脸一样慢慢地  ③  。【丙】“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播种的人们是撒播希望的人,他们会用心把种子埋入田里,一行行,一垄垄,仿佛在织一匹布,不紧不慢,不急不躁,一抬手,一挪步都那样流畅与舒展。【丁】“谷雨寸不休,桑叶好饲牛”,大地得到了春雨的滋润,万物在蓬勃地生长。田间的庄稼也在茁壮地生长,它们浓缩着一年的希望,放大着一年的收成。

农谚是土里土气的诗歌,它是田园风光的写照,是乡村生活的注脚。

(1)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打理    ②翻整   ③修理      B. ①打理   ②修理   ③翻整  

C. ①翻整    ②修理   ③打理      D. ①翻整   ②打理   ③修理  

(2)上面的语段的四则农谚中,明确地指示人们要把握农时、适时耕种的两则谚语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3)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我国劳动人民订立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季的物候变化。在历代的诗词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四季的气息,寻觅到二十四节气的踪影。请依据语境判断,下列诗句空白处应填入的节气名称是

①蒹葭苍苍,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②微雨众卉新,一雷    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

③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     。(宋琬)

A. 白露    惊蛰   春分      B. 寒露   雨水   春分 

C. 白露    惊蛰   小暑      D. 寒露   立春   立夏

(4)“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从而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巧妙使用双关语,能使语言表达含蓄诙谐。

   洪承畴原是明朝重臣,后来兵败降清,官至大学士。传说他降清后,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同弈者应声对出下联:“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这副对联中,运用双关,暗讽洪承畴失义辱节的词语是

A. 妙棋    B. 谷雨    C. 领袖    D. 清明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春分前后,如果你早晨散步时稍加留意,就会发觉太阳是从正东升起的。过了春分,北方人民便明显感觉到,太阳一天天近了。

今年,①在春天的宫廷里,却发生了一次短暂的政变。3月18日深夜,大风骤起,连续两天风力五六级,白天的最高气温降至3摄氏度。这种强大的、突发的、偶然的“倒行逆施”,它最大的消极作用,还不在于使率真勇为的先行者遭受了挫折和打击,而在于由此衍生出了怀疑、狡黠、冷漠等因素,影响了人们愉快坦诚的心境。

今天春分,尽管大风已息,气温回升,但仍有料峭的寒意,仿佛依然弥漫着政变刚刚被粉碎的(销烟/硝烟)。与惊蛰对照,春分最大的物候变化是:柳叶完全舒展开了,令人欣悦的新绿由地面漫延到了空中;②而杨树则像一个农夫,扬鞭赶着田野这驾满载绿色的马车,鞭子上的红缨已然褪色……

(1)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挫折(cuò) 狡黠(xiá) 销烟    B. 挫折(cuò) 狡黠(xiá) 硝烟

C. 挫折(cuō) 狡黠(xié) 销烟    D. 挫折(cuō) 狡黠(xié) 硝烟   

(2)对于文中划线的两个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①句中的“短暂”一词,突出了此次大风降温天气持续时间之短。

B. ①句中用“政变”写出了此次“倒春寒”的强大、突发和偶然。

C. ②句中的“满载绿色马车”,描绘出了春分时节杨树绿叶成荫、枝繁叶茂的特点。

D. ②句中的“鞭子上的红缨”,形象地写出了杨树吊(花)垂挂在枝头的形态和颜色。

(二)填空(共11分)

3. 古诗文默写(6分)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往往把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中,如晏殊的《浣溪沙》中,“       ①       ,       ②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惜春伤感之情。刘禹锡笔下,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      ③      ,      ④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高洁的情操。《岳阳楼记》中,春天的洞庭湖鸟飞鱼跃:“     ⑤    ,     ⑥     ”,此情此景,使迁客骚人心旷神怡,感到无比舒畅愉悦。

4. 名著阅读(5分)

阅读经史典籍,我们不但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能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粹,濡养自己的心灵。阅读最早的诗歌总集《   ①   》,我们感受到了先民的精神风貌;儒家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我们从“   ②    ,    ③   ”等语句中,获得了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启示。阅读经典小说,则如同阅历中国人文、社会的知识之库。《西游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        ④        ,告诉我们只要不惧艰险、锲而不舍就会成功;《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买车    ⑤    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深刻了解到旧时代城市贫民的悲惨命运。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5-8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沛公乃还军霸上①。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②,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③。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④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资治通鉴·汉纪一》)

注释:①[霸上]地名,在咸阳以西。②[豪桀]同“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名望的人。③[案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案堵”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指安居。④[献飨]献酒食犒赏。

5. 下列语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以天下之所顺”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只填字母)(2分)

A. 可以一战   B. 不以物喜   C. 无从致书以观   D. 以塞忠谏之路

6.在古文中,“王”有不同的含义:①统治者,②称王,③以……为王。请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1)先入关者王之         

(2)吾当王关中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2)沛公又让不受

      翻译:                                     

8. 【乙】文中沛公(汉高祖)进入咸阳城后,采取   ①   措施,获得了    ②   效果。这很好地印证了【甲】文中孟子所强调的    ③    。(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萝卜干的滋味》,完成第9-13题。(14分)

萝卜干的滋味

林老师:

请您原谅一个终日忙于家事的主妇,她以这封信代替了本应亲往的礼貌拜访。

一切都缘于小儿振亚饭盒里的一块萝卜干,我简单地讲给您听。

这件事发生已有多久,我不知道,我发现则才有三天。三天前,我初次发现振亚带回的饭盒中有一块萝卜干时,并未惊奇,我以为那是午饭时同学们互尝菜味交换来的。但当第二天,饭盒的残羹中又是干巴巴的萝卜干时,我不免生疑,因而仔细看了两眼,这才发现垫在萝卜干底下的,是一小堆粗糙的籼米剩饭,我们家向来是吃经过碾拣加工的粳米的,因此我知道这里面一定有缘故。同时我又发现这个看似相同的铝制饭盒还有不同之处:我们的饭盒,盒盖边沿曾被不慎磕凹了一小处。这个饭盒连同里面的饭菜,显然不是振亚早晨带去的,但是我没有对振亚说什么。第三天,就是昨天早上,我装进饭盒一块炸排骨,我在有意等待这事的发展。果然,振亚带回的饭盒中,没有啃剩的骨头,却仍是干瘪的萝卜干。而且奇怪的是,我们自己的饭盒又换回来了。

我相信这不是偶然的错误,而是有计划的行动,有人在干着偷天换日的勾当。这是出于某一个人的行动,他所作所为,无非是想攫取我儿的营养,怎能不让做母亲的我痛心!

林老师,您或许知道,我们并非富有之家,我的丈夫靠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家,因此在每天给他们父子俩的饭盒里,无论装入的是一块排骨、一颗鸡蛋或者一只鸡腿,我都会想到它来之不易。它是为了丈夫的辛勤、儿子的发育,靠我的节俭才勉强做到的。所以我不客气地跟您说,我们是经不起这样被人偷取的。

我也知道,在您的教育之下,是不可能发生这类事情的,但事实摆在这里,又有什么办法。为了我儿的营养,我只好求您费费心,查明是哪个偷天换日的聪明孩子干的。萝卜干偶尔吃一次是香的,但是天天吃,顿顿吃,您想想是什么滋味。怪不得那个孩子想出这样巧妙的办法,那臭烘烘的萝卜干,他早就吃够了!

为了您调查的方便,我想告诉您,今天早上当着振亚的面,我在饭盒里装进了一个大肉丸,您可以看看,到底是哪个今天要倒霉的孩子在吃这个大肉丸。

    敬祝

教安

朱夏荔媛上

朱太太:

工友送进您的来信时,我刚在饭厅里坐定,四十多个孩子正窸窸窣窣地吃着各自的午饭,我却停箸展读来函。我以怀疑的心情打开您的信,却以快乐的心情读完它,现在我以无比轻松的心情写信给您,同时告诉您,我捉到那“贼”了,您所说的那个“偷天换日”的聪明孩子被我捉到了。我纳闷儿了三天不能猜透的事情,因为您的来信而获解决,这怎能不叫我轻松愉快呢!就是在我执笔给您写信的这当儿,激动的情绪仍持续着,因为有一张真挚可爱的小脸深印于我的心上,为了这些纯真的孩子,我也愿意终身献身儿童教育!

我先告诉您三天来的情形,再讲我是怎样捉到那“小贼”的。这里吃饭的情形您或许早已知道,孩子们每天早晨到学校后,便先把各人的饭盒送到厨房去,交给大师傅老赵,他便放进大蒸笼。午间各人到厨房去取蒸热的饭盒,厨房旁边是一间大饭厅,大家都在那里吃午饭。我也不例外,一向是陪着孩子们吃的。

三天前吃午饭时,当我正举箸,刘毅军站了起来,他说:“老师,有人拿错了我的饭盒,这……这不是我的。”我抬头望去,可不是,饭盒打开来,横躺在热腾腾的粳米饭上的,是一只香喷喷的红烧鸡腿,我知道那确实不会是刘毅军的。我便对同学们说:“是谁拿错了饭盒?是谁带了有鸡腿的饭?”

等了几分钟,也没有人来认换。也难怪,饭盒的大小样式几乎都是相同的,而且家里给装了什么菜,孩子们知道的也不多。既然没有人来认领,只好叫刘毅军吃了再说。毅军津津有味地吃着鸡腿,十分高兴。不是我看不起刘毅军,无父的孤儿,靠寡母穿针引线替人缝补度日,如果不是有人拿错了,他哪儿摸得着鸡腿吃呀!

可是第二天,同样的情形又发生了,我也不免奇怪,这是怎么一回事。当刘毅军打开饭盒,又惊奇地喊着有人拿错了的时候,同学们都停下筷子围到毅军的面前看。今天换了,是一块炸排骨。我问毅军自己带的是什么菜,他很难为情地说:“只有一些萝卜干,老师!”

我对同学们说:“看看谁拿错了饭盒,炸排骨换萝卜干可不划算!”同学们听了哗然,却仍无人来认领。我虽也觉有趣好笑,却不免纳闷儿起来。刘毅军也以想不通的样子吃下了这顿排骨饭。

今天,当我们正为那个像小皮球一样大的肉丸惊疑时,您的信来了。我在未打开信时曾对毅军开玩笑说:“这是上帝的意旨,你吃吧!”

说到萝卜干,我实在还应当把一些情形说给您听:刘毅军的母亲,在我去做家庭访问的时候,她并不避穷,很坦白地对我说,一日三餐的筹措是如何艰难,所以,她要我善为教育她的独子毅军。这一点,毅军倒从未使人失望。当毅军的母亲和我畅谈家常的时候,她家的院子里,正晾着一篮篮萝卜干。指着那些被吹满尘土的萝卜干,她对我说:“老师您看,我晾了许多萝卜,可也不是花钱买来的,附近有一家菜园,种了许多萝卜,当人家拔萝卜的时候,我就赶了去,把人家扔掉不要的萝卜头、萝卜根、坏了心的、脱了皮的,通通拾了来。我再挑拣一遍,晒晒腌腌,可以够我们娘儿俩吃些日子的。”

朱太太,您问我萝卜干吃多了是什么滋味,我想毅军的母亲吃着它的时候,当觉其味无限辛酸。就是毅军,在他长大以后,回忆起他嚼萝卜干的童年时代,也该有不少的感触。

我跟您扯得太远了,让我们再回到饭厅里去。我读完您的信,停箸良久不能自已。我草草吃完饭,顺着饭厅巡视一番。走到那个长着圆圆红红小脸蛋儿的孩子面前,我停下了,这孩子抬头看见了我,有点做“贼”心虚,急忙用筷子把饭盒里的萝卜干塞到籼米饭底下。我却在他旁边的空位子上坐下来,侧着头在他耳旁悄声问道:“萝卜干的滋味怎么样?”他先是一惊,随后竟装着若无其事地回答我:“很甜,老师!”

很甜!我站起身来,回味着他这句话,想着您的来信,不由得抿嘴笑着走出饭厅,可是身后响起了跑步声,有人跟出来了。“林老师!”我回头站定,是小红圆脸,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老师不要讲出去吧,刘毅军的家里实在很穷,他天天吃白饭配萝卜干,所以……”

我的个子已经很矮,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小男孩还比我低半头,他的胸襟却是如此辽阔无边!

写到这儿,您已经全部明白了吧。您要我调查的那个“偷天换日”的孩子,我捉到了,正是令郎朱振亚自己!

我当时点头示意答应了振亚的请求,见他结实的小身影走回饭厅,我才无限激动地回到自己的房里。我一边用毛巾擦脸一边想,这萝卜干到底是什么滋味?它实在是包含着人生的各种滋味,要看什么人在什么境遇下吃它。

我又想,虽在如此纷乱的人间,善良的本性却并未从我们的孩子身上失去,这是多么令人喜悦的事情。

我不断地用毛巾擦着,想着,擦了这么久才发现,我没有在擦油嘴,却擦的是眼睛。哟,真奇怪!我原是满心的高兴,为何却流泪?

当您看完了这封信,打算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您会原谅“偷天换日”的孩子吗?我倒要为我的学生向您求情了!

    此复并祝

快乐

林××上

(作者:林海音,有删改)

9.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梳理文章的情节:(2分)

         ①       ——振亚妈妈来信,要求调查“换饭事件”——         ②        —— 林老师回信,解说换饭

10.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情节,与本文用信件往来的方式来安排情节相比,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答:                                                                       

11.对“萝卜干的滋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请从朱振亚或刘毅军的角度谈一谈。(2分)

答:                                                                       

12.请从下面任选一句,结合语境说说你的理解。(2分)

(1)现在我以无比轻松的心情写信给您,同时告诉您,我捉到那“贼”了,您所说的那个“偷天换日”的聪明孩子被我捉到了。

(2)我不断地用毛巾擦着,想着,擦了这么久才发现,我没有在擦油嘴,却擦的是眼睛。哟,真奇怪!我原是满心的高兴,为何却流泪? 

答:                                                                       

13.振亚的妈妈得知事情后,会怎样给林老师回信呢?请你替她写出来。(120-150字)(5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4-17题。(11分)

(一)

(二)

在我国古代,纸还没有发明以前,常见的“信”是用漆书写在薄木板上的,叫做木牍。由于木牍一般一尺长,故又称为“尺牍”。后来,有人把信写在绸子上,叫做“尺素”。唐代张九龄诗云:“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尺素指的就是“信”。“鲤鱼”也可指代书信,典故出于汉乐府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三)

信笺 信笺指信纸。“花笺”是一种小篇的用华贵纸张制成,并饰有花纹的信纸。古时著名的花笺很多,有五色笺,锦色笺,百韵笺,凤尾笺等。或出之于吴,或出之于巴蜀。最著名的是蜀笺中的薛涛笺。

信封 我国最早的信封是用木板制成的。秦汉时,公私书信大多是写在竹简或木笺上,然后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作为一底一盖,将笺牍夹在中间。这种木板可算是历史上最早的信封。到了唐代,自贞观年开始,就用朝鲜厚茧纸制信封,形若鲤鱼,两面俱画鳞甲,腹中可以藏书,名曰“鲤鱼函”。

信使 古代称使者为“信”或“使”,合之为信使。如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书信往还,令鲤鱼充信使。相传大雁也传书,因此,也称信使为“鸿雁”。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有诗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14.百度是我们最常用的搜索引擎,我们可以用它来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材料(一)就是“百度百科”中“信息传递”这一词条解说的网页截图。若要在这一网页里搜寻(二)(三)两则材料的内容,你应当点击词条目录下的哪一个条目链接?(2分)

    答:                                                                       

15.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信息传递的渠道有声音、文字、图像、动作等,渠道越多,获得的信息就越全面、丰富。从这个角度说,(二)(三)两则材料中的信息传递渠道有什么局限性?(2分)

答:                                                                        

16. (二)(三)两则材料中提到用来书写信件的材质有哪些?(3分) 

答:                                                                        

17. 古人为什么用“鲤鱼”指代书信?请你从材料(三)中找出这种指称的两个缘由。(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1题。(11分)

正方一辩陈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对方辩友:

①文化传承固然能保留文化在历史洪流中的印记,但是随时代的更替,我们必须吐故纳新,向文化注入时代的血液。所以我方认为,文化创新比传承更为重要。

②当今时代,科技腾飞,大国崛起。实现要靠什么?毋庸置疑,是创新。正是有了创新,我们才能在失去苏联的技术支持后,研发了“两弹一星”;正是有了创新,所以我们才能有世界第一的高铁,才能研发出被称为“神眼”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才能成为掌握空间站技术的三个国家之一;正是有了创新,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踏出时代的强音。

③当今社会,国际交往日益密切。我们的传统文化怎样才能历久弥新、日益丰富?唯有依靠创新。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超越的动态系统。这就犹如计算机,要一次次地更新和升级,系统才更稳定,功能才更强大,反应才更快捷。所以,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固守传统,而要开启文化创新的新思路,以开放、兼容的态度,吸收借鉴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罗素曾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如希腊曾学习埃及,罗马曾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通过这种学习和借鉴,人类文化才得以代代相续,形成丰富的历史传统。”【甲】 

④当然,我们不否定传承的重要性,但高质量的传承必须要依靠创新。没有创新,传承的意义就会丢失。这就是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多次强调文化创新的原因。

⑤因此,我方坚定地认为,文化创新比文化传承更重要。

反方一辩陈词: 

①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当今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哪个更重要,必须立足于现实,比较二者哪个更能促进文化的发展、社会的稳步前进。

②当今,全球化已成为时代主题,中华文化正面临各种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日流韩流来袭,欧美文化逐渐渗透,这些都严重威胁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一个迷失自我、随波逐流的国家,岂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竞争力?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如法国巴黎是时尚之都,奥地利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这些无一不是在历史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就要以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为根基,深刻领悟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大力传承和弘扬我们的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③文化传承不但是文化创新的必经阶段,也为文化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马克思曾说,人们自己创造文化不是随心所欲的,是在传承的条件下创造的,不以传承为前提的创新会迷失方向。【乙】几年前,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曾一窝蜂热播“穿越剧”,虽然剧组力求追新出奇,但由于他们无视传统文化,忽略历史事实,一味放任恣意的想象,结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见,没有文化的积淀,创新就难以维系;缺少对文化特殊性的认识,创新就会走进不伦不类的误区。【丙】忽视传承,科技创新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④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社会文化传承更重要。

18. 双方是围绕什么辩题展开辩论的?正方认为文化创新比传承更重要的理由有哪些?(3分)

答:                                                                        

19. 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正方和反方分别持怎样的观点?(4分)

答:                                                                        

20. 下面这句话,放在论辩稿中的【甲】【乙】【丙】哪一处最合适       (只填序号)(2分)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董光壁教授也曾强调说:“从文化战略考虑中国科学发展问题,关键是正确对待传统。割断了传统,就失去了创造的根基。” 

21. 请你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向对方辩手提出一个问题。(2分)

答:                                                                        

四、作文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小明酷爱下象棋。虽然只是初中生,但他精研棋艺,很多成人都甘拜下风。前不久,他满怀信心地参加了全国青少年象棋大赛。初赛阶段,他顺利地过关斩将,没想到复赛阶段却屡战屡败。小明因此备受打击,走不出失利的阴影,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作为小明的好朋友,你怎样劝慰他呢?(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2)中考日益临近,每个人都面临着升学问题。在中招志愿填报之前,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了一个“我想升入这样的高中”主题班会活动。班会上,同学们怀着美好的憧憬,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高中进行描述,请你在这里展示一下你的发言。(可以从学校环境、课程设置、师生关系、班级氛围、校园生活等各方面中选择内容,说出你的期待和构想,不必面面俱到。)(要求: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担当。这种担当或为家人,或为朋友,或为集体,或为社会。作为青年学子,你有着怎样的担当?请以“我有我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电脑死机时,或修复更新后,都需要重启,生活也是一样。按下重启键,就可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带来一种新的挑战,开启一段新的征程。请以“重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丰台区2015年初三统一练习(二)参

初  三  语  文

2015.6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一)选择(共12分)

题号1(1)1(2)1(3)1(4)2(1)2(2)
答案CB ADBC
(二)填空(共11分) 

3.古诗文默写(共6分)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苔痕上阶绿    ④草色入帘青

  ⑤沙鸥翔集    ⑥锦鳞游泳

评分说明: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4.名著阅读(共5分)

参:①诗经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如“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  ⑤三起三落

评分说明:每空1分,第②③④能够扣合题意即可得分;填写错误或有错别字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5.(2分)A

6. (2分)(1) ③    (2)②

7.(4分)

参:(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2分)

          (2)沛公又推辞不接受(飨军之物)。(2分)

8.(3分)

参:①约法三章    ②百姓拥护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评分说明: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萝卜干的滋味》(共14分)

9.(2分)

答案示例:①朱振亚悄悄地把自己带的饭与刘毅军的对换   ②林老师读信后发现换饭

评分说明: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10.(3分)

答案示例:本文这样安排更好。因为本文实际上是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叙事,先用振亚妈妈的来信引出事件发生的缘由,这就设置了一个悬念,之后再通过老师的回信解开悬念。这样安排情节更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2分)

答案示例:

从朱振亚的角度说:萝卜干吃在嘴里的滋味虽然可能是干瘪粗糙的,但这是他主动换取的,所以在他心里,萝卜干的滋味是甘甜的,是他心甘情愿地暗中帮助刘毅军后,所获得的无比愉悦的感觉。

从刘毅军的角度说:他吃到的萝卜干,是母亲捡拾别人不要的坏萝卜晾晒腌制成的,他从顿顿不变的萝卜干饭里能够吃到苦涩的滋味,因为他家境贫困,母亲带他度日很艰难;他也应该能够品尝到坚毅的滋味,因为他的母亲能够坦白地直面困顿的生活。

12.(2分)

答案示例:

(1)句中的“贼”和“偷天换日”有特殊的含义;(1分)是指朱振亚暗中主动将自己的精美饭菜换给只能顿顿吃萝卜干糙米饭的刘毅军,让不知情的刘毅军香甜地吃下。林老师因得知而感到轻松,对朱振亚的做法既意外又赞赏。(1分)

(2)老师“满心高兴”是因为“虽在如此纷乱的人间,善良的本性却并未从我们的孩子身上失去”;(1分)老师流泪是因为被朱振亚的懂事、纯真、善良、友爱所感动,尤其是振亚小小年纪却知体谅他人的“辽阔胸襟”,更令老师激动不已。(1分)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13.(5分)

评分说明:只要能够合理想象,所写的“回信”符合原文的文意,表意清晰,语言通顺,字数符合要求,即可得5分。 

(二)说明文阅读(共11分)   

14.(2分)

答案要点:应放在“古代信息传递”这一条目下。

评分说明:答出这一条目即可得分。 

15.(2分)

答案要点:局限性在于:信息通过信件传递,只能传递文字和图像,不能传递声音和动作。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16.(3分)

答案要点:古代用来书写信件的材质有:木牍(也可答“薄木板”或“尺牍”)、尺素(也可答“绸子”)、纸张(也可答“信笺”)。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7.(4分)

答案要点:古代的木制或纸制信封被做成鲤鱼形,内装书信;(2分)古代有鲤鱼充当信使的传说。(2分)

评分说明: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议论文阅读(共11分)

18.(3分)

答案要点:双方围绕“当今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哪个更重要”这一辩题展开辩论;(1分)正方认为文化创新比传承更重要的理由有:在科技腾飞、大国崛起的当今时代,只有依靠文化创新才能实现;(1分)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当今社会,唯有依靠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历久弥新、日益丰富。(1分)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9.(4分)

答案要点:

正方:不能固守传统,而要开启文化创新的新思路,以开放、兼容的态度,吸收借鉴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地实现民族文化的自我更新;(2分)

反方:要以我国五千年的文明为根基,深刻领悟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大力传承和弘扬我们的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创新。(2分)

评分说明:正方、反方的观点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20.(2分)【丙】

21.(2分)评分说明:能够体现正方或反方的立场,问题表述清晰,内容有价值,即可得分。

四、作文(共50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