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三《赤壁赋》复习学案
2025-10-06 06:02:56 责编:小OO
文档
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赋》

【复习目标】

1、掌握课本中涉及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规范翻译课本中的重点句子。

2、记诵全文。

一 音形积累

1、壬戌(       )  2、举酒属(       )客3、窈窕(     )4、冯(      )虚御风  5、桂棹(         )6、余音袅袅(     )7、幽壑(       )8、嫠妇(       )9、愀然(         )10、山川相缪(      )11、舳舻千里(    )12、旌旗(      )10、酾酒(        )14、横槊(      )15、渔樵(         )16、扁舟(       )11、匏樽(        )18、蜉蝣(       ) 19、无尽藏(      )20、狼籍(       )     

21、枕藉(    )

二、实词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 ------     释义:

(二)重点实词

(1)七月既望:                         (2)举酒属客:

(3)纵一苇之所如:                     (4)凌万顷之茫然:

(5)击空明兮溯流水:                   (6)渺渺兮予怀:

(7)倚歌而和之:                       (8)不绝如缕

(9)苏子愀然                           (10)正襟危坐

(11)方其破荆州:                      (12)固一也之雄也:

(1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5)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 白露横江             古义: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美貌的人

(四)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侣鱼虾而友麋鹿                        6、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7、正襟危坐。                            8、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文言虚词

1、而  (1) 倚歌而和之 

   (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3)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1)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凌万顷之茫然                    (3)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                         (6)倚歌而和之

   (7)纵一苇之所如

3.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1) 而又何羡乎

     (2)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

     (6)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1)而不知其所止                        (2)其声呜呜然

     (3)何为其然也                           (4)方其破荆州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

(2)何为其然也                (3)其声呜呜然

7、以  (1) 挟飞仙以遨遊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四 、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 

1、固一世之雄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渔樵于江渚之上

7、寄蜉蝣于天地                  8、托遗响于悲风                      9、月出于东山之上                   

 10、何为其然也?                11 而今安在哉?                      12、 而又何羡乎!

13、凌万顷之茫然                 14、客有吹洞箫者              1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五、一词多义

1、如:(1)纵一苇之所如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夫:(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2)且夫天地之间             

3、然:(1)苏子愀然                    (2)何为其然也                

7、歌(1)扣弦而歌之                  (2)歌曰:桂棹兮兰桨        (3)倚歌而和之   

5、遗(1)飘飘乎如遗世             (2)托遗响于悲风              

 六、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七、名句默写真题链接

1、(05全国卷Ⅱ)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

2、(05浙江卷)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

3、(06湖南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                  ,                     ?

4、(06福建卷)寄蜉蝣于天地,                                      。

5、(06湖北卷)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

6、(06江苏卷)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7、(07 福建卷)                     ,水光接天。

8、(08全国卷Ⅰ)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                        

9、(08安徽卷)寄蜉蝣于天地,                        。           

10、(08北京卷)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

11、(08广东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12、(08江苏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13、(09福建卷)月出于东山之上,                      。

14、(09山东卷)纵一苇之所如                          。

15、(09江苏卷)纵一苇之所如,                        。

16、(10年广东卷)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17、(10年福建卷)挟飞仙以邀游,______________。

18、(10年安徽卷)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19、(10年四川卷)《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20、(11年重庆)歌曰:“桂棹兮兰浆,________________ 。”

21、(11年浙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    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           ___,而又何羡乎!

22、(11年湖南)清风徐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23、(11年湖北)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有,                 _。

24、(12年山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25、(12年全国)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

26、(12年四川)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素材连接

1.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千岁月,无人见得了。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2、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下,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 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必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3.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 

                                                   ——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4.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5、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6、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7、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8、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9、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10、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11、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岗,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思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岗,他挽弓射箭,呼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勋章。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他的裣衽微张,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胆丹心,用肩膀承担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忠心与道义用肩挑!他泼墨写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祖国的忠心。 

                                              ————————《肩膀》

与心

  用线围一个圆,无论在哪一个点上,轻轻的向圆心方向按下去,你会发现,少占了一些面积,却成就了一颗心。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看到了赤壁下的苏轼——

  在这里,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多么的人生路!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的圆变得残缺了。 

  被贬黄州的苏轼以自己的灵魂为圆心,向内退守,成就了一颗追求精神的的心。 

  用线围一颗心,在最低落的那个点上,轻轻的挑起来,你会发现,你将要成就一个圆。 

  翻开历史的下一页,我看到了西子湖畔的苏轼——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看到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苏轼在人生的波折中,用内心的低谷成就了近乎的的人生。 

  历史的画卷合上了,在人生中,我们用心追求。 

【简评】 

  “圆形与星形”的题目让许多同学觉得不知所云,无从下笔。但是,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既然“星形”是不确定的,何不将它定义为有一个尖的“心形”?这样就变得比较好处理了。星形,作者定义为心;圆形,作者定义为。用一颗心成就一份,就是本文的主旨。 

  作者在文中仍然使用“被贬黄州”、“修筑苏堤”这两个老事例,将两个事例构成递进的两个层次,阐释了在低谷中用心追求的人生道理。文章中两个图形的形象与文章主旨密切结合,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纪  念

历史是值得敬畏的! 

  怎样的人才能够被史书收录?怎样的人才能历史的纪念碑上留下千秋英名?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看到了赤壁下的苏轼——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多么的人生路!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黄州。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高傲的头颅低下。 

  历史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两个字:不屈。 

  翻开历史的下一页,我又看到了西子湖畔的苏轼——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人生有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历史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两个字:爱民。 

  也许我们无法左右人生的顺逆,我们如不系的小舟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但是只要有一颗不屈的心,一颗爱民的心,那么,在历史的纪念碑上,必定为你名字预留着一个永恒的空间。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