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2025-10-06 06:02:40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趋于成熟,但连续刚构桥成桥后也普遍存在“跨中挠度过大”、“混凝土开裂”等质量问题,综合分析研究我国连续刚构桥发展现状,探讨连续刚构桥建设的优化和更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发展;问题

一、连续刚构桥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水平的提高,桥梁建筑技术发展很快。一座座跨江大桥,现代公路天桥,城市高架桥,以及更长的跨海大桥和轻轨交通高架桥,像一条条的“彩虹”使得天堑变通途。并逐步建成了一个综合运输网络,大大提高了交通现状,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这些桥梁中不仅有华丽富贵的斜拉桥;华丽富贵气势雄伟的悬索桥;体形优美,历史悠久的拱桥;也有简洁美观的外表,且适应性强、施工方便、投资小、效率高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

    刚构桥是什么呢?传统的桥梁施工多用费时、费工的满堂支架法,这种方法对于中、小跨径的桥梁尚能适应,但对于大跨径及特大高度、水深较深的桥梁施工显然不适应。1953年原联邦德国建成的沃伦姆斯桥,主跨114.2米,施工时引进了悬臂施工法,基本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而且发展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T 形刚构,对其他桥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年联邦德国又建成了主跨为208m的本道夫桥,不仅显示出悬臂施工法的优越性,而且在结构上又有创新,形成了连续刚构体系。80年代后世界各国建造了多座不带铰的连续刚构体系,发展了连续刚构体系,其中以1985年澳大利亚建成的主跨260m的门道桥,挪威1998年底建成的主跨为298m的Ralf Sundet桥最为著名。

    在我国,1988年由我国设计的第一座主跨180m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广东洛溪大桥建成通车后,连续刚构的突出优点使得这种桥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1997年我国建成了主跨为270m的虎门大桥辅航道桥将连续刚构—连续体的跨越能力体现到极致。

    二、连续刚构桥要解决的常见问题

    在我国连续刚构桥的数量日趋增多,目前部分桥梁设计师对连续刚构桥设计思想、连续刚构桥施工质量的制约及长期处于超限运输状态等原因,导致连续刚构桥出现问题数量较多,通过对国内已建成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调查的来看,我国建成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 箱梁腹板、底板产生裂缝;(2) 墩顶0 # 梁段开裂;(3) 桥墩墩身裂缝;(4) 跨中挠度过大。

    (一)混凝土开裂的原因

    目前,我国大跨径连续刚结构桥建设中,如果在主桥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对温度应力、混凝土强度、施工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就有可能会出现混凝土开裂的情况,如箱梁竖向开裂、箱梁底板纵向开裂、箱梁腹板出现斜裂缝等;箱梁裂缝主要表现为纵向裂缝、弯曲裂缝、弯曲剪应力裂缝和主拉应力裂缝。

    1.箱梁腹板截面几何尺寸偏小,为了减少结构自重,对于宽箱梁,多数桥梁腹板仅仅是由构造决定其厚度,这导致截面抗剪能力储备不足。

    2.主梁梁体非预应力钢筋配置不足, 也会导致砼的开裂。

    3.墩柱的约束过大,导致主梁开裂。

    4.箱梁抗剪能力不足有关的斜裂缝。

    5.温度应力导致的开列。

    6.基础不稳定,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也是桥梁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7.材料质量砼的水泥及骨料品种、材料级配、钢筋的质量等问题,都会对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超载的影响。

    8.支座的形式也可以导致开列,现有的设计往往只注意纵向支座的固定或者滑动类型,但不注意横向,往往把横向都设置成固定的,很容易导致开列。

    9.完工后控制裂缝的措施。

    (二)墩顶0 # 梁段

    1.箱梁0 # 梁段的横隔板的厚度不宜太厚,应尽可能与顶板、腹板的刚度匹配。

    2.箱梁0 # 梁段的竖向预应力可延伸至墩顶以下5~10 m ,以改善墩、梁交接处的受力。

    3.设置足够的底板钢筋,必要时设置临时预应力。

    4.在箱梁0 # 梁段的内、外主筋的表面设置防裂钢筋网片,同时箱梁0 # 梁段的混凝土中可加入抗混凝土开裂的杜拉纤维或钢纤维,以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

    (三)桥墩墩身裂缝

    设计中除了配置足够的受力钢筋外,尚应在主筋的外表面设置防裂钢筋网片,同时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抗裂防水膨胀剂。

    (四)跨中区段下挠幅度过大

    跨中区段下挠幅度过大, 已在我国的多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中出现, 但由于其原因还没有一致结论。跨中区段下挠幅度过大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束张拉和预应力孔道注浆不饱满造成预应力前后期损失大;对高标号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的考虑不足,且在施工中预拱度的设置存在偏差。

    解决跨中区段下挠幅度过大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增加梁高,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设置足够的施工预拱度;应力松弛的影响,增加底板预应力束,并采用分批张拉,部分底板预应力束可滞后1 年左右的时间,待混凝土完成一定的收缩、徐变后再张拉;在中跨底板适当设置体外备用钢束,待需要时进行张拉;延长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减少徐变对结构的影响;利用高墩的柔度来适应结构由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位移,减少饶度。

三、结束语

    一座成功的桥梁主要由优秀的设计、高质量的施工、精心的后期管理和维护等因素决定,虽然连续刚构桥不论在设计方面还是在施工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在国内建成较多,但由于目前对连续刚构桥梁认识的局限性,很多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如何克服和尽量减少病害的产生,是目前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江 .连续钢构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2]陈浩.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的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 2007.

[3]杨军,李坚.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常见结构裂缝分析与设计对策[J].上海公路, 1997.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