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解读
2025-10-06 06:02:29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第一单元 数一数

一、教材内容

◆ 数数

◆ 认数

二、教学目标

◆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小学生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 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教育

三、教学安排

这节准备课是为了初入学的孩子学习数学知识做些必要的准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新学年第一天的图画,帮助初入学的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从而培养儿童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和爱学习、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的过程中,数出画面上的人和物的数目,来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情况,为以后学校信的数学知识做好准备。

四、教学建议

◆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单元 比一比

一、教材内容

◆ 比多少

◆ 比长短、比高矮

二、教学目标

◆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 “短”、“高”、 “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安排

本单元教学内容大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图形和图画的辨认和叙述,初步学习分类。通过操作,初步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长短”、“高矮”的含义。

比多少。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比长短、比高矮。请小朋友到讲台上比身高,或者是比铅笔的长短。

四、教学建议

◆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 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材内容

◆ 1~5的认识

◆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 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 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 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 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教学安排

本单元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 1~5各数的认识。

◆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四、教学建议

◆ 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 提倡算法多样化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教材内容

◆立体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 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安排

本单元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

◆ 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 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建议

◆ 小学的几何教学中应在面上进行扩展,在浅层次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而不是一味加深难度。

◆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几何教学的核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