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2025-10-06 06:00:38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陈家镇小学  王千山

传统模式中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在现代的教学中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这也导致了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新课程标准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真正让作业对每个学生都适合并且发挥其最大的效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下面谈谈我对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几点体会。                  

首先,语文的作业作业类型丰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即:教师在留语文作业时,要将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有机整合。语文作业应涉及到“听、说、读、写”各个层面的练习,而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要根据不同年龄和年级着手。比如:小学低年级的作业应该从学校语文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情感入手。逐步过渡到语言积累、思维品质、学习方法等方面。小学刚刚开学时,由于学生还处在由幼儿园到小学学习阶段,此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此时的作业应该是读一读,看一看,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应该逐步过渡到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及语言的积累,让学生背诵古诗以及优美的课文片段。到了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从“初读课文”和摘录“好词、好句、形近字、多音字、小问号”等方面入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预习,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更有利用学生发挥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消化能力”。同一个班集体内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分层布置作业的前提。有些同学基础知识不过关,由于受字、词掌握漏洞,语言表达能力的,接受新知识较为困难。因此,根据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分为几类。A类:对已学知识掌握良好,并具备相当好的学习能力,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解决,积累到丰富相关知识,学有余力。B类:学过的生字词语掌握情况良好,句子的理解能力及语文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良好。C类:没有掌握学过的生字词语,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新知识较为困难。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作业,合理提出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感觉,那么学生在做作业时困难少一些,成就感多一些,兴趣浓一些,质量一定会高一些。A类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反映较快。在生字新词的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在做作业时以听写代抄写,减少抄抄写写的作业,在掌握课时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布置提高题和拓展提,或是同样的作业给予更高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创新,积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对小问号一栏给予A类学生的要求会更高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答”“收集有价值的东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谈谈预习感悟”等灵活机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作业尽可能开小灶给他们,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交流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即有助于孩子们增强自学兴趣同时也给予C类学生学习的机会。B类学生,在巩固生字、新词的同时,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布置和课时相关的练习并要求学生能按时完成并能提出练习中的问题探讨、解决,此类学生思维能力居中,作业中常常会出现不会做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允许学生作业中的遗留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家长或同学之力探讨解决问题。C类学生,常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同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适量布置语文常识类作业,如“扩句、缩句” 等,对于当天所学课文内容配套练习根据其能力圈划部分,鼓励完成。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启蒙老师,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孩子。有的家长文化水平较高,也有的家长可能不识字。可想而知,学生所受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不同层次水平教育下的孩子,他们的能力及习惯也是参差不齐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避免在教学中对家庭教育寄予过高的期望,也有利于利用家庭资源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能使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孩子都能得到提高。如查阅资料的作业,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他们都能借助外在的力量解决。而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导致类似的作业不能完成,如果老师在这方面过份要求,无形中也会给孩子在思想方面带来负面的影响,作业中把类似的作业设计为选做提,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要查阅的知识,及时进行资料交流,弥补部分学生的不足。体现分层作业,分层对待,灵活对待。

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分层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中,我们更应该去深入研究学生,研究作业,为每一个孩子送上适合他们“口味”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精美“礼物”。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