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论我国桥梁发展历程
2025-10-06 06:03:14 责编:小OO
文档
论我国桥梁发展历程

摘要 新中国建立以后,秉承中国古代造桥传统工艺,融合当代造桥技术新理念,我国桥梁技术飞速发展,新建桥以及在建桥不断刷新桥梁界世界记录。本文通过纵向的历史对比以及横向的国内外同期对比,从总体上介绍介绍了我国桥梁发展的大致情况,显示了古代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同时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技术的飞速发展历程。

前言 在古代,桥梁作为陆路交通的连接枢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漫长的五千年发展历程,桥梁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一种文化;到如今,它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已达到全新的高度。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桥梁的发展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桥梁建设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进行着,夸张点说,有缝的地方就有桥!下面是对我国桥梁发展历程的综述。

一,古代桥梁的发展

1,萌芽阶段 中国最早的桥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有独木桥和数根圆木组成的木梁桥,此为中国桥梁的雏形,进入周朝,已建有梁桥和浮桥。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

2,初步发展阶段 此阶段时间跨度从东周末期到东汉。东周末期单跨与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建造。进入秦汉后,建筑材料的丰富化使得以砖石结构为主体的拱 结构出现。进入东汉末期,梁桥,浮桥,索桥,拱桥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3,辉煌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了两晋到宋朝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名桥。诸如隋朝时期李春建造的赵州桥,西安的灞桥,河南洛阳的天津桥等等。最有名的应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赵州桥,此桥为隋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可以这么说,赵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

4,饱和阶段 进入元朝以后,古代桥梁发展几乎没有多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没有涌现出更多的名桥,主要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有记录的桥梁大工程有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和明代万历年间的放生桥。

二,近代桥梁的发展 

1,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的建立,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桥梁主要由外国人建造。诸如黄河上的三座桥津浦铁路济南铁路桥,京汉铁路郑州铁路桥和兰州市黄河桥都是由外国人建造,同时期其他大城市的桥梁也是由外国人承建。可以这么说,这一时期的中国桥梁发展已经进入停滞时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由当时旧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引起,没有及时吸收当时桥梁建造的先进理念和主流思想,导致技术远远落后于人们的需求,恶性循环加剧,桥梁发展止步不前。

三,交流学习阶段 

1,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摆脱生产技术(包括桥梁技术)落后的现状,向苏联学习是最好的选择。在桥梁工程领域,派出了许多留学生到苏联学习先进的预应力混凝土和钢桥技术。1956年在东陇海线新沂河铁路桥上建成了跨度为23.9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57年,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是五十年代中国桥梁的一座里程碑,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1,崛起时期 进入八十年代,这一时期中国桥梁发展的快速崛起得归功于1978起实行的改革开放。一种新型桥梁---斜拉桥进入国内。四川云阳汤溪河桥于1975年2月首先建成,是中国第一座主跨为75.84米的斜拉桥,其后,四川三台涪江桥,上海泖港桥,和山东济南黄河桥相继建成,唯一的缺陷是落后而又复杂的拉索防腐工艺。八十年代,在拱桥方面出现了两种新型的结构——钢管混凝土拱以及无风撑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前者以四川旺苍东河桥,和广东高明桥为代表;后者则以芜湖元泽桥和广东惠州水门大桥为代表。无风撑拱圈的侧向稳定性由吊杆的非保向力效应保证,反映出国际的新潮流。

五,进一步发展阶段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是第一次攀登。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现名列第三。它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桥梁强国之列。 

第二次攀登开始于汕头海湾大桥,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悬索桥的建设。主跨虽仅452米,但采用混凝土桥面的悬索桥不仅居同类桥型的跨度之冠,而且由于桥面较重,其主缆和锚碇都相当于900米左右的钢桥面悬索桥,为随后建设的广东虎门大桥、西陵长江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起了示范的作用,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在拱桥方面,我国实现了第三次攀登,主跨达420米的四川万江大桥的建成,使我国的拱桥记录在钢桥方面,九江长江大桥的建成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之后的我国钢桥的第三个里程碑。

六,新时期的发展

1,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桥梁发展驶入一个快车道,我国的桥梁技术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斜拉桥方面,以2008年建成通车的苏通大桥为例,它的建成一下子打破了四项世界记录:1,最大主跨1088米;2,最深基础,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立起来;3,最高桥塔,300.4米的混凝土塔;4,最长斜拉索,最长拉索长达577米。达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苏通大桥建成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标志着千米级斜拉桥与多跨长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建设成套技术的形成。

在拱桥方面,于2009年4月29日建成通车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是个很不错的例子。全长1741米,主跨552米,比世界著名拱桥悉尼大桥主跨还长,因此享有“世界第一拱桥的美誉”。

这些都已经标志着我国在桥梁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七,国外桥梁方面的突出成就

1,日本的多多罗大桥,位于日本濑户内海,曾保持世界最长斜拉桥和最高桥塔的纪录

2,法国诺曼底大桥,1995年建成

3,日本名港大桥横跨名古屋港内航道,于1997年建成,是一座中跨59Om的3跨连续钢斜拉桥。

4,挪威森卡路森特大桥

5,金门大桥,连接旧金山和Marin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悬索桥之一

纵观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总的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以近代(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发展阶段为节点。节点前期,主要是自我创新,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封闭的造桥工艺体系,以这一体系为主体,进行创造与发展,可以说,这部分的造桥工艺称得上是国粹,完全没有与国外的造桥工艺融合,但是这种体系在后期体现了它的不足,阻碍了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节点后期(新中国成立后),打破了原有的封闭体系,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对传统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了一种新的工艺体系。在这种体系的支持下,中国原有的落后的造桥工艺和理念得以改变,中国得以迈入桥梁技术先进国家行列,有些技术甚至是走在世界前沿的。横向比较,中国现代造桥起点相对与其他国家来说是算晚的,但是能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所以在坚持改造和完善这个体系的情况下,中国的造桥技术会向另一个崭新的高度攀登!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