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日常行为规范教活动记录
2025-10-06 06:04:40 责编:小OO
文档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记录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

 1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3、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5、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少先队员服从队的决议,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 

17、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守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20、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吸烟、不喝酒、不,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守则》《规范》)教育,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决定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并把每年三月确定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通过讲读、理解、背诵《守则》、《规范》,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 

    二、活动内容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卫生习惯。侧重抓好五项内容: 

    1、文明礼貌:待人有礼貌,说话讲文明,使用礼貌用语;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不打架骂人;不乱写乱画;上课时师生要问好,下课要说“再见”;进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   

2、学习习惯:遵守作息时间,认真预习,课前做好准备;上课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认真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书写整洁,作业,作业不抄袭;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养成早晨到校就读书的好习惯。

  3、爱护公物:爱护校园的一切设施设备。如体育器械、卫生设施、宣传标牌、花草树木(不随便进如花坛,不摇晃树木)、黑板报(不乱画和涂擦)、水电设施、建筑物等;爱护教室里的教学设备。如教学仪器、黑板桌凳、门窗玻璃、饮水器具等;走廊里的宣传标语、名人画像等。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安全行为:遵守学校安全细则,高度重视交通安全;严禁学生私自下河下塘洗澡;严禁学生玩火玩电;禁止学生小偷小摸行为;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树立讲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创建平安校园。      

5、卫生习惯: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环境卫生要做到“按时彻底打扫,随时保持干净”,不乱扔果皮和纸屑,见到垃圾弯腰捡,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座位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活动时间

每年的3月1日—3月31日

四、活动安排

1、组织阶段:(3月1日—3月7日)

各班组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讲读、理解、背诵《守则》、《规范》,重点强调本方案列举的五项内容,告知学生每年的3月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

2、实施阶段:(3月8日—3月25日)

(1)用《守则》10条、《规范》20条规定的内容来要求学生,逐条对照检查,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活动,教师要归纳整理学生不良行为的种种表现和突出问题,分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根据这些现象调整教育策略,促其改正。

(2)细化本方案的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如:举办演讲比赛、征文竞赛、手抄报展评等形式浓厚教育氛围,促进学生树立遵守《守则》和《规范》意识。

(3)小学生意志力差,不良行为易出现反复,教师要加强信息反馈,跟踪调查学生,坚持不懈地矫正学生容易产生的不良行为,对这部分学生要建立档案,为撰写教育案例积累资料。

3、总结阶段:(3月26日—3月31日)

(1)总结活动成果并推广应用,撰写总结材料1份,可以是论文式总结、可以是经验型总结、可以是专题式总结,还可以是案例式总结。

(2)表彰奖励:以低、中、高年段为单位在班级中评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先进集体4个(其中低段2个,中段和高段各1个);在学生中评选表彰“五好标兵”(每班2名);在班主任中评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先进个人4名。

五、实施办法

(一)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做好学生表率作用。

    这项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遵守《守则》、《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教师自己率先遵守这些规范,特别是教师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要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仪表端庄,以身作则。    

(二)加强督促,强化检查。

    各班要高度重视教育月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下周内交德育处)。丰富活动形式,认真开展这项教育活动。要认真总结以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按照该项活动的一系列评价量表,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严肃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做到集合快(行动速度适中)、静(保持安静,不讲话)、齐(人数齐、队列整齐),进退场有序,态度严肃认真,动作准确规范。全体师生在升国旗过程中应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注意聆听国旗下讲话。   

(四)强化“两操”管理。

    完善广播操、眼保健操的评比制度。

课间操活动要求:集合站队快静齐、有序出场和退场,不与同伴来嬉戏、压准节拍来健体、动作优美有朝气。

    眼保健操活动要求:上第二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的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要求动作规范、到位。严禁学生在做眼保健操时离开教室或做其他事情。

   (五)开展校园规范教育

    形成“校风正,校纪严,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讲安全,讲纪律”的良好氛围,抓好“五个一”和“五个无”。“五个一”即:一件公物不损、一样文具不毁、一个脏物不扔、一句谎话不说、一次打骂不沾。

   “五个无”即:身边无废纸、周围无痰迹、桌面无刻画、墙上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六)开展校园语言教育

   校园语言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学习知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因此,在教室里尽量使用普通话、校园内使用文明礼仪。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