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附答案
2025-10-06 06:04:36 责编:小OO
文档
绝密★启用前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10分 ) 

 

1.  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塌败(tā) 气魄(pò) 默契(qì) 愧怍(zà)

B.燕山(yān) 哺育(pǔ) 滋长(zī) 孤孀(shuāng)

C.取缔(dì) 泛滥(fàn) 烦琐(suǒ) 响午(shǎng)

D.滞笨(zhì) 可汗(hán) 炽痛(zhì) 浊流(zhuó)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1月16日,我国“氢确之父”于敏在北京溘然长逝,马革裹尸。

B.他年方十一,却已能绘出如此意境空灵的山水面,的确令人刮目相待啊!

C.老师反复提醒他注意书写,可他的字依然如群蚁排衙,潦草不堪。

D.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B.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B.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D.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B.《老山界》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最后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在文章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叙事诗《木兰诗》选自汉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卷II(非选择题)

 二、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6.(8分)  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是这样诠释“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游山西村》中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3分 ) 

 

7. (3分)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给白求恩同志写一段精彩的颁奖词,高度评价其不平凡的一生。

(示例)人物:李桂林、陆建芬

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你们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你们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十九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人物:白求恩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8.(8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联系全诗,如何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寒”“笼”二字?

 

(2)这首诗后两句有何深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8分 ) 

 

9.(18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及鲁肃过寻阳  及                      

②即更刮目相待     更                       

③释担而立            释                       

④但手熟尔            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以我酌油知之。 

 

(3)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①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

②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

③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 

 

(4)①【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②【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                          ”高度概括。

 六、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10.(8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1)该选段出自老舍的小说《                         》,“他”指的是                。

 

(2)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两个与“他”相关的请节。(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

 七、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5分 ) 

 

11.(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第7期)

 

(1)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任选一句赏析下面语句。

①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

②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理解。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5)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何用意?

 八、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12. (50分)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父母、长辈、老师、亲戚、朋友、同桌、身边的陌生人,他们都给予过自己关怀,值得感谢。

请以“感谢________”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

①写成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②卷面工整,叙事清楚,结构合理。

③字数在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

参与试题解析

2020年6月28日初中语文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10分 ) 

1.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3.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4.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5.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二、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6.

【答案】

(1)前不见古人

(2)从今若许闲乘月

(3)一览众山小

(4)夜泊秦淮近酒家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三、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3分 ) 

7.

【答案】

示例:作为一名加拿大党员,您不远万里,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您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您的国际主义、主义的精神,您用您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含义。您的死重于泰山,您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8.

【答案】

(1)“寒”字不仅点出季节,时值深秋或冬季,还点出环境的朦胧(迷茫)、冷寂;烟、水、月、沙四者,被“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渲染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气氛,透出诗人心中的悲凉。

(2)诗人表面是在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判那些不知亡国恨的醉生梦死的士大夫官宦。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之情)。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五、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8分 ) 

9.

【答案】

(1)①到,等到,②另,另外,③放下,④同“耳”,罢了

(2)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②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3)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①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或多读书,有好处;或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熟能生巧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六、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10.

【答案】

(1)骆驼祥子,祥子

(2)选段内容:祥子在烈日下拉车。

补充情节:①祥子在暴雨下拉车;②祥子的车被大兵抢走;③祥子的车钱被孙侦探敲诈走;④祥子卖车安葬虎妞。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七、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5分 ) 

11.

【答案】

(1)没有现成的棉花地;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需要一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公家发被褥。

(2)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芜杂(茅草根和芦苇根的多和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

②“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也表现出了母爱的伟大。

(3)成功(幸福)是坚持(奋斗、努力)出来的,面对困难不能轻言放弃,要脚踏实地地耕耘。

(4)①爱子心切。如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②吃苦耐劳。如面对垦荒的种种困难,她不喊苦不叫屈。 ③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④朴实而睿智。如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⑤孝顺顾家。如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

(5)①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八、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12.

【答案】

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