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
2025-10-06 06:04:21 责编:小OO
文档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

学习方法:

记住各类词性的特征,记住他们的区别,多做练习,多通过练习进行比较,并适当加以复习。

词的定义:

词是最小的能够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的分类:

汉语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十二小类:名动形数量代(实词),副介连助叹拟(虚词)。

名词

(一)定义:指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我们身边的事物:教室、灯、文具、电风扇等。

(二)小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

(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3)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4)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5)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

(6)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7)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8)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9)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

(10)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动词

(一)动词的定义: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现消失等意义的词。

(二)动词的分类 

1 表示行为动作:走、跑、站、停、来、去、说、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 表示心理活动:想、觉得、爱、恨、怕、喜欢、讨厌、打算、希望、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 表示发展变化:生长、成长、发生、演变

4 表示存现消失:有、存在、失去、死亡、消失

5 表示可能、意愿:能够、会、要、敢、能、应、肯、敢、得(děi)、应该、可以、必须、应当、愿意,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 表示判断:是

7 表示趋向: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升起、降落,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三)小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3)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4)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四)小知识

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的表达了某种感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颜色,视觉;“两个黄鹂鸣翠柳”,写出了声音,听觉;“踏花归去马蹄香”,写出了气味,嗅觉。观察就是要五官一齐开动,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生活,经过加工,构成一幅美妙的立体画面。

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定义: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的词。

(二)形容词的作用:

1、语法作用:常用来修饰名词。

2、表达作用: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三)小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2、划出下边句中的形容词,体会它们的作用。

(1)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词性: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数词

(一)定义:表数目的词。

(二)分类:

1、基数词:一、二、十、百、千、万、亿

2、分数: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百分之七十、八成、九折

3、倍数:两倍、1.5倍

4、序数:第一、老五、初二

5、概数:一些、几、若干、二十多、六百上下、成千上万

(三)注意事项

1、对于“两”和“二”的使用:表示度量衡时,既可用“二”也可用“两”,如:“二尺布”和“两尺布”、“二斤肉”与“两斤肉”; 其他情况下,用“两”,不能用“二”,如:“两个人”不能说成“二个人”,“两架飞机”不能说成“二架飞机”。

2、倍数不能用于表示减少或降低的句子中,而分数可以。

量词

(一)定义: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二)分类: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的词,常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遍、口、脚、周。

(三)注意事项: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如一本书;一座30里高的瑶山。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去一次。

(四)小练习: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拖拉机 一( )设备    一( )戏  一( )货

一( )井 一( )泉一( )急流 一( )鸟 一( )斜月

一( )明月 一( )新月 一( )头发 一( )甘蔗 

一( )春水 一( )药 一( )清水 一( )机

代词

(一)定义: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数量的词。

(二)分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等。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的词,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谁、什么、哪里、几时、怎么、怎样”等。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的词,如“这、这样、这些、这儿、这么、这里、那、那里、那么、那样、那些、那儿、那个、每、各”等。

(三)注意事项

1、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2、“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3、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副词

(一)定义:从时间、程度、范围、语气、情态等方面对动词、形容词起修饰、、补充作用的词。

(二)作用:

1、副词常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起修饰、的作用。

2、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

(三)小练习:划出下边句子里的副词,并说明各用来修饰什么词。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3、梅树确是不少,密密地、低低地整齐排列着。

介词

(一)定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边,同它们合起来表示时间、处所、目的、方式等的词。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等。

(二)分类

1、表示时间的介词:自从、从……到……、当、于

2、表示处所:在、从、到

3、表示目的:为、为了

4、表示方式:根据、通过、依照、凭、靠、把

5 表示原因:由于、因为

6表示方向:朝、向、沿着、顺着

7 表示对象:关于、给(致)、对

8 表示比较:比

(三)作用: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四)小练习

1、找出下列句中的介词。

①价值来源于劳动。

②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

③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

④如果能对你们有一点启发,我将喜出望外。

⑤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中产生出来。

2、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介词。

__家里看书      __早上七点开始    __南边去了

__北京到上海    __大家说    __健康不好    __人民的利益

助词

(一)定义:附着在词、短语、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二)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其中“的”表示两部分之间的修饰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例如:光辉的历程(“光辉”修饰“历程”);慢慢的走(“慢慢”“走”);跳得高(“高”补充修饰“跳”)。

2、时态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如:着、了、过。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例如:他走了(表示他已经离开这里);他走着(表示正在走);他来过(表示曾经来这里,现在却不在)。

3、语气助词: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的词,如“啊、吧、呢、吗、啦、呀”等,都用在句子末尾。例如:他会的。(表示肯定的语气);他赢了。(表示确定的语气);你冷吗?(表示疑问的语气);你去吧。(表示祈使的语气);多美啊!(表示感叹的语气)。

(三)特点:助词是没有性,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

叹词

(一)定义:用来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唉、嗨、哎呀、哎哟、喂”等。

(二)特点:一般都是单用,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前,也可以在句中或句末,语句的意思不变。例如:喂,你听见了没有?(在句前);你,喂,听见了没有?(在句中);你听见了没有?喂!(在句末)

拟声词

定义:摹拟各种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嘭、哗啦、哐啷、叮噹、轰隆隆、咚咚、唔唔、嘟嘟、呜呜、汪汪、哗哗”等。

连词

(一)定义: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与、同、跟、而、或者、并且、又、然而、可是、虽然、但是。

(二)小练习

1、指出下边句子里的连词。

这篇散文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欣赏大自然或者读写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只要反复诵读,就可以把课文背熟。

2、试在下列各句中填上适当的连词。

代表们讨论__通过了这个议案。

我急得双脚跳,__他还在呼呼睡大觉。

事情__不好办,__我们也要努力把它做好。

__大家不断的帮助他,__他有了很大的进步。

__有什么困难,都要克服。

综合练习:

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词性:

1、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

2、(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

3、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进行的斗争。

4、“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

5、“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6、“这小狗还不赖,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

7、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8、(虽然)只是那么小的一只并不美丽的小鸟,它的举动(和)表情可露出了十分委屈和为难的样子。

词性的辨析

(一)名词与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1 能否用“不×” 、“×不×”格式提问

2 能否用量词修饰

3、看看能否重叠

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而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二)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1 能否用“很”修饰

2 能否用“没有”修饰

3、看能否重叠(动词一般要重叠成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一般要重叠成AABB式,AA(的)式,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4、看能否带宾语

(三)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1、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而形容词可以。如:可以说“一致的意见”,但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2、副词不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可以说“大家的意见一致”,但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3、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4、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而形容词可以。如:可以说“一致不一致?”但不能说“一概不一概?”

(四)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1、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而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是错误的。

2、时间名词可以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是错误的。

3、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而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是错误的。

4、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而时间副词不能。

5、小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名词

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词的兼类

(一)定义: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如下面两组句子中的“报告、代表”:

(1)今天我们听了一场法制报告。(2)他当选为。

(1)他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2)他代表全体同学发言。

句(1)中的“报告”和“代表”是名词,句(2)中的“报告”和“代表”是动词。

(二)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的方法:主要看它在句中的位置和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三)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

同形词、同音词在意义上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动词)

(四)介词的兼类

1、出现的情况:当句中没有动词的时候,有些介词如“在、朝、往、向、到”等在句中充当动词。例如:

(1)他在教室。

(2)他在教室看书。

(3)我们学校大门朝东。

(4)他朝东走了。

2、常见的兼类介词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3、区别介词与动词的兼类的方法

(1)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而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2)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而动词可以。

(3)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五)“和、跟、与、同”在连词与介词上的兼类

区别方法:

1、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而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2、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而介词不可。

3、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而介词可以。

4、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而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六)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

2、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肃立B.也许、立刻C.聪明、智慧D.欣然、果然

3、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

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

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

输得精光。(副词)

4、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

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

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

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

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5、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

 A.电灯突然亮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6、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除了、始终、依照、沿着、索性、扑通、哦、屡次、何必、自从、砰、啊、却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