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精品】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卷(含答案)
2025-10-05 10:04:57 责编:小OO
文档
精品】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卷(含答案)

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层次共有多少个?

A: 3 B: 4 C: 5 D: 6

2.化学新课程教学应该运用以什么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A: 启发式教学 B: 讲授式 C: 讨论式 D: 探究式

3.只以实验类活动为主的模块是哪一个?

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活 D: 化学与技术

4.《课标》中对减少污染使用的是哪个词?

A: 防止 B: 预防 C: 治理 D: 防治

5.科学探究的核心是什么?

A: 问题 B: 解释 C: 证据 D: 假设

6.STS教育中,STS三个字母不包括哪一项?

A: 科学 B: 技术 C: 社会 D: 生活

7.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什么?

A: 简约性原则 B: 安全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绿色化原则

8.属于体验性研究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哪一个?

A: 感受 B: 关注 C: 珍惜 D: 养成

9.下列行为动词中,哪一个属于认知性研究目标中掌握水平的?

A: 知道 B: 辨认 C: 解释 D: 证明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知性目标的水平划分?

A: 了解水平 B: 理解水平 C: 应用水平 D: 反应水平

11.科学领域的必修学分为20学分,其中化学科目的必修学分为多少?

A: 4学分 B: 5学分 C: 6学分 D: 7学分

多项选择题:

1.技能性研究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哪些?

A: 模仿 B: 完成 C: 掌握 D: 迁移 E: 测量

2.《课标》中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

A: 物质 B: 性质 C: 结构 D: 变化 E: 用途

3.《课标》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A: 前言 B: 课程目标 C: 内容标准 D: 活动探究 E: 实施建议

4.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哪些?

A: 实验化学 B: 化学与生活 C: 化学与技术 D: 有机化学基础 E: 化学反应原理

5.高中新课程由哪三个层次构成?

A: 研究领域 B: 科目 C: 单元 D: 模块 E: 章节

6.一般来说,课程目标的陈述包括哪几个基本要素?

A: 主体 B: 行为 C: 行为条件 D: 表现程度 E: 环境

7.属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八个课程模块是哪些?

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活 D: 实验化学 E: 化学反应速度

8.任何新课程的研制,一般都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A: 准备 B: 研制 C: 编写 D: 实验 E: 推广

9.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哪些?

A: 实验化学 B: 化学与生活 C: 化学与技术 D: 有机化学基础 E: 化学反应原理

10、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照化学学科的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物质、结构、变化。

12、技能性研究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掌握和迁移。

三、判断题

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6、正确。

7、正确。

8、正确。

9、错误。

10、正确。

11、正确。

12、正确。

13、正确。

14、正确。

15、正确。

16、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实验为基础。

17、模块化学1包括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8、模块化学2包括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9.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包括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20.模块化学反应原理包括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1.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包括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主题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22、高中化学课程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些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研究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

23、高考化学命题要求从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考查,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四、填空题

1、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强调模块化学,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以保证基础的前提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掌握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研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差异化,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研究打下必备的基础。

4、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目标是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研究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思维方式,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化学1的三个主题分别为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标准包括“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属于认识化学科学的内容标准;“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属于化学实验基础的内容标准。

6、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设置的。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研究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7、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6个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前沿。

8、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研究,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研究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9、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研究的全过程。

10、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11、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12、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对化学研究能力的要求包括三方面: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计量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和化学热力学。

5、认识化学科学中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了解不同需要下的化学科学素养,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培养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促进个性发展过程,以及对化学课程标准的理解。

6、化学科学中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是研究化学的基础。在不同需要下,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培养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促进个性发展过程,以及对化学课程标准的理解。

7、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才能更好的研究化学。

9、个性发展过程是研究化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理解化学课程标准,以便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11、化学课程标准是我们研究化学的指导方针,但是有时候标准可能过于统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12、化学研究需要具备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只有掌握这些能力,才能更好的研究化学知识。

13、化学科学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以及化学实验基础,是我们研究化学的基础。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3、学生的研究结果应该清晰明确,可实现和可评估,而不是含糊不清和难以达成的目标。

4、这表明教师不仅仅是教科书的执行者,更是教学方案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科书教学,而不是只教授教科书知识”。

5、课程标准应该涵盖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完整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6、化学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化学课程基本要求的体现,是化学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

7、《大纲》和《课标》在结构上的差异说明:

1)化学课程从经验设计走向理性设计;

2)课程目标从经验描述走向系统整合;

3)课程内容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从孤立、静止走向系统、鲜活;

4)课程实施从刚性“要求”走向弹性“建议”。

8、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特点包括:

1)模块化和主题化;

2)课程内容按照模块标准组织,强调主题性;

3)主题的认识构建体现了模块教学的核心功能。

1.多元化和层次性

课程内容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涉及实验方法和学科思想方法,以支持三维度课程目标。这些目标贯穿于每个模块中,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也支持三维课程内容。内容线索包括核心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核心的科学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科思想方法,以及反映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内容。这种内容的多元化体现在不同层次的课程中,例如“同分异构”在必修和选修中都有,反映了核心认识在整个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此外,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层次递进的。

2.建构性

建构性教学有两个特点。第一,课程内容需要情景化讲解,结合实际生产和生活或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例如,通过“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课程内容需要过程活动化,即在课程标准中专门设计了活动和探究建议栏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研究活动和探究过程去达到所要求的内容标准。

9.实验教学功能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功能。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研究化学,例如通过实验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次,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例如,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10.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了解指对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指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综合应用指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和分析。

2)请简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答案:本节课主要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同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分析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

3)请列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答案:本节课的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在于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和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实验探究活动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文章:

探究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失或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它对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将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的消失或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反应物、加入催化剂等方法来探究它们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催化剂都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而且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温度和催化剂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化学工业中,加热反应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而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选择性和产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探究化学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等问题。例如,在生物化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速率来探究酶的催化机制和反应动力学等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题:在化学实验中,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反应物A和B混合,测定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什么?

2.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为什么反应速率会下降?

编写意图:通过实验数据,考察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帮助学生掌握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及原因。

参:

1.当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反应速率会增加。

2.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增加,反应速率会增加。但是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反应物分子的热运动过于剧烈,分子之间的键能受到破坏,反应速率会下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