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农村实习报告 3篇
2025-10-05 10:03:55 责编:小OO
文档
  农村实习报告 3篇

  

  

习报告(一):初来乍到 这次实习从通知到启程只有一周的时间,时间短,自然准备也就不是很充足,不过物质条件看来都是次要的,心里的承受能力反而更加重要。之前我对生活条件的猜想基本准确,不过实际条件仍然比我想象的差,工地的条件则是始料不及的,接下来逐一阐明。我们是2月26日中午到达工地住处的,我们住在当地一户普通农家的2层小楼里,我们的房间只有两个椅子和一个破沙发,还有两张看似刚刚做好的木质折叠床(这个床幸亏是我们女孩子睡,后来有个男孩把床睡塌了,呵呵~)。吃过午饭,我们就开始整理房间,原本以为生活用品会比较齐全,没想到,洗衣粉、洗发水等等都没有,虽然这里不能洗澡,但是这些东西还是需要的。整理完毕,我们把一些生活上必须但又缺少的东西向领队提出来,他一口答应了我们的要求。生活上的这些短缺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最大的冲击还是我们使用的厕所和水,那可能就是农村的特色,厕所就是几块木板搭的茅坑,饮用水、使用水都是各家各户打井的井水,也就是地下水(这种水在大雨过后则格外混浊,我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使用,幸运的是我没有拉肚子)。当天下午我们就去工地上工作了,第一次去工地还真有长途跋涉的感觉。我们上坡下坡,曲曲折折的来到了工地,泥泞和大坡度的山路让我格外的小心,同时也让我下了决心把脚下的鞋奉献给这片土地。晚上的洗漱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大挑战,忙忙碌碌上上下下的打水把洗漱变成了一件累事,我们使用的水要从一楼厨房里的大桶里舀到我们自己的桶里,然后提到楼上去使用。还好,我们用几天的时间就摸到方法,不用折腾几次下楼提水了~出来乍到,南方阴冷潮湿的气候也让北方人很不适应,第一个晚上,我们都觉得房子四处透风,除了自己根本没有发热的东西。待续.........

实习报告(二):所谓田野考古 提到考古学,可能大多数人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因为这门学科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而我,偏偏是这门边缘学科的实践者。说说我做考古的个人感受~田野考古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从领队到工地主管,下到每个探方的方主,最低层的就是民工,也是最贴近考古现场的人。作为实习生,需要全面的了解和体会考古学,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看方,也就是探方的方主,管理自己所属探方的几个民工,并且指挥和监督他们干活。这种工作乍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好像工作性质如同工头,刚刚来到工地的我也是这么感觉的。其实,学问自在其中,考古学既然能成为20世纪重要的学科之一,必然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当我们考古工作的日渐深入,对于地层的判断、对于出土物的分析以及层位的叠压关系,尤其是当有遗迹出现的时候,对于遗迹性质的判断和对于下一步发掘计划的制定都是相当考验考古学功底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所学就显得十分薄弱,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学到很多相关的知识。 田野考古是一个十分辛苦的工作,一次发掘最少要持续2个月左右,而往往发掘地点都是在现代文明不是十分发达的乡村地区,因此,做一次发掘就要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艰苦,对于从事考古的人来说,不洗澡,毒虫叮咬,水土不服都是家常便饭,还有很多难以预测的艰难。从一个侧面来说,考古工作者的应变能力都很强的。而对于一个遗址进行一系列的主动性发掘的时候,就更考验一个人的耐性和韧力了,这种发掘往往要持续2-3年,其生活之艰苦无聊可想而知。已经提到无聊,顺带也要说几句,条件的艰苦多少是物质上的,而精神上的就更难克服,由于物质条件的有限,考古生活除了每天在工地上工作,其他的业余时间只有睡觉是好的消遣,生活极其无聊单一,而睡觉之余只得找几本有限的书籍充实一下,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说,不如呆在屋里数头发了~ 

实习报告(三):乡土中国 对于中国农村的了解,我更多的是从电视上、书本上获得的,这一次难得有机会亲身近距离的体会到乡村中国的景象。江西省全省的地形以丘陵地居多,正如我们居住的地方一样,四面环山,因此这里××坞的地名是非常多见的,也就是被山包围的一块平地的意思。 我们的村子应该算是人口较为稠密的一个村子,距离市中心大约四、五公里的样子,村子比较富裕。村民生活的主要来源就是替别人修墓。修墓也是有分工的,例如有的是做棺材的,有的是砌墓门的,有的是做墓碑的,还有的是做八仙的(抬棺材的人一般是8个,称为八仙)。我们的房东就是做棺材的,当地人经常说棺材、棺材,升官发财,的确如此,我们房东生意忙的时候是需要雇人帮忙做的,尽管这样有开销,几天下来,也能赚上一大笔。房东的儿子也是这个村里少有的高材生,高中数学奥班的学生,前途也算是一片光明。农村的家庭一般都有两个小孩,房东还有一个大女儿,看起来恬静温柔,正值高考。一家人如此和乐融融,过着幸福的生活。既然这个村子是靠白事发财,自然我们四周的山上也少不了坟墓,据当地人说,市里70%的人都是葬在了这个村子里。清明时节,整个村子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周,人潮涌动,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