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学习
2025-10-05 10:06:01 责编:小OO
文档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学习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地理是高考科目之一,高中地理的学习任务一定要重视。而初中地理作为非考试科目,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同学们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学习严重脱节。但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较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同学们初中地理知识缺乏,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

一、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是同学们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适应高中学习要求。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但同学们要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的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学习新的思想和学习方法,否则同学们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

(2)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在学习和听课时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等,还要注意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在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要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大气热力环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等。这些都让同学们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是地理试题的切入点,而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平时的地理课学习中,要关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并切实将热点、焦点问题与所学地理教材相结合,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习内容的衔接

教学内容的衔接不是初、高中知识简单的罗列与堆砌,而是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选修必修教材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地理事实的空间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结构变化,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原理内容的引入都要通过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来阐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过区域地理的事实来印证,所以在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因此在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高中地理学习之初,不一定非要先将初中知识重新蜻蜓点水般的重新再看一遍,因为初高中对地理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简单的重复,往往突出不了学科重点,体现不出再学的必要性。

高中学习区域地理,着重地理事实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紧密联系,和初中学习有很大区别,不是初中知识的机械重复。区域地理的多重应用与考查,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同学们较难掌握,初中死记硬背的地理表象没能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涉及到某个具体地方,学生往往在头脑中没有印象,更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时一定要从区域空间分布的角度多参看地图,了解各地形区所在的经纬线、指出所学过的地形区名称、典型农作物、地质构造与生态问题等。这样就能帮助同学们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联系。

三、高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简介

进入高一以后, 地理便成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双重性质, 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理、化等理科课程, 又与政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的区别。

一、培养兴趣, 快乐学习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 学习就会从“ 享受”变作“ 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 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因此, 学习地理, 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 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生活离不开地理; 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为了培养兴趣, 建议大家把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挂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 这样随着时间推移, 地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刻入我们脑中。

二、文理交融, 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 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 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区时计算、太阳高度角、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 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 算得上文科中的物理, 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 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 强调理解重于记忆, 以应用为目的, 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 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多思索, 多比较, 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主要属于文科内容, 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学习时要以书为主, 重视教材。多看书, 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 会看书, 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 还要多思多想, 善于总结, 形成自己的看法, 学会答题思路与答题逻辑。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 评价优劣利弊, 找到相应对策办法。

三、图文结合,“人在图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 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 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 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 熟记; 平时多看地图, “ 图不离手”、“ 人在图在”( 每次看几分钟也行) , 把地图印在脑子里, 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 当解答地理问题时, 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 并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 看图太费时间, 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 经久难忘, 便于运用, 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 枯燥无味, 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 效果却很明显。只要胸有成“ 图”, 定能事半功倍, 水到渠成。

在培养自己的地图技能时我首先注意的是图与图之间的转换: 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其次是图与文之间的转换: 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 不要凭空去记、去背, 学会图文转换, 学会图形与知识点搭桥。比如拿到一幅等高线图, 能从图上等高线的递变规律中读出地形, 坡度, 进而了解该地发展农业的方向。另外培养地图技能还要注意经纬网定位, 在训练中要求自己能准确找出主要经纬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学会在地图上分析气候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 进而了解农业生产与交通区位。经过这样的训练, 将地图埋于心中, 在地图上应对知识点, 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 脑中的知识就可以在地图上随意地舞蹈。

四、知识联系, 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础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 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 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 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 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不忽视初中地理的知识的学习。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 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 才能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同时, 要想学习好这一学科, 建议同学们多接触一些课外知识, 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思路, 达到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境界, 获得天马行空, 汪洋恣肆的效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