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5-10-05 09:59:48 责编:小OO
文档
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07期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也是教育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学生的需要。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迈入人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面对学习、生活、交往等压力,一些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而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近些年出现的青少年犯罪低龄化问题及学生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时有发生,也恰恰是一些心理或者其他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的后果。笔者结合近些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在这方面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儿看法。

        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1、学习疲劳。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学习疲劳的原因。近些年来有些学校设置地方教材,结合学生的需求组织适当社会实践,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减轻学生学习疲劳的方式,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而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针对学习压力进行必要的引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学业不佳。学生的学业不佳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平时学习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讽刺、来自家长的家庭压力,很容易自暴自弃,逆反厌学,不服从老师的约束,平时遇到一件小事极易产生心理对抗。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若能抓住时机,有目的地进行疏导,将学生从心理的阴影中拉出来,我相信学生会感激你一辈子。

        3、不愿意学习。有句话“学海无涯苦作舟”,有些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老师上课他们就故意搞一些小动作,扰乱课堂纪律等。有时让老师无法同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些情况,有些老师做一次工作或两次,若发现没有改变,很可能就会主动放弃。而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考验的是一个班主任的水平。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主动的心理辅导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方法。

        4、主动放弃学业。有些学生眼看到学习无望就“破罐子破摔”或者干脆辍学。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若能防患于未然,将掉队的学生及时拉回来,除了靠毅力,责任心也是很奏效的。

        二.师生关系不协调

        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有些学生之间可能因为一件小事,最终酿成大错。前年,我校有两名学生为各自的亲戚,相互间大打出手,甚至请来帮手,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呢?

        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利用班团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找自己的问题,让别人为你想解决办法,这样有利于沟通师生关系。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有些学校结合有关心理课程,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等等,都是较好的做法。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的。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构建家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