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长宁区2012年初三语文(二模)
2025-10-05 10:08:08 责编:小OO
文档
长宁区2012年初三语文(二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故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2.问今是何世,乃                    ,                    。(陶渊明《桃花源记》)

3.东边日头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

4.                    ,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

6.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阅读卜.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中“强”读作      ,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

B.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上阕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上阕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文章中的“臣”、“先帝”、“陛下”分别指          、          、          (人名)(3分)

10.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3分)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答:

11.对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自述身份、籍贯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追述先帝“三顾草庐”的知遇之恩,  强调“亲贤臣”就该亲近自己这样的贤臣。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倾覆”的具体化,也是对全文开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照应。

C.第②段“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里的“大事”指“北定中原,攘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出师表》中最能表达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材料一:陈胜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日:“吾欲见涉。”宫门令①欲缚之。自辩数②,乃置,不肯为通③。陈王出,遮道④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日:“伙颐⑤!涉之为王沉沉⑥者!”客出入愈益发舒⑦,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⑧,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⑨,由是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有删节)

    材料二:陈胜为王,妻之父兄往焉。胜以众宾待之。妻父怒曰:“怙⑩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不辞而去。是其事类也。(《索隐·顾氏引孔丛子云>)

【注释】①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  ②辩数:反复解说。③为通:即“为之通”,替他通报。④遮道:拦路。⑤伙颐:语气词,表惊叹。⑥沉沉:同沈沈。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⑦发舒:放肆,随便。  ⑧颛:通“专”。妄言:胡说。  ⑨引去:自动离开。引,退。  ⑩怙(hù):依仗、凭借。

12.解释加点的词(2分)

 (1)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尝:       )

 (2)或说陈王曰            (说:       )

13.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词(3分)

胜以众宾待之。

答:

14.陈胜斩杀“故人”的原因是(用“材料一”中的语句回答)(3分)

答:

15.上面两则材料分别从陈胜对待          和          的态度上,表现了他 

         的个性特点,导致他        的结局,为他最终失败做了注脚。(4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9分)

                  从皆可为国王——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一一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一一词王。林则徐被清贬到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          ;二是有          ;三是有          。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一一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7.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4分)

18. 请在第⑧段结尾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论证本段的观点(3分)

答:

19.请在文章第⑥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词组)(6分)

一是有          ;二是有          ;三是有          。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结构是总分;

B.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

C.本文第②段与第③④⑤段是对照;

D.本文第③④段与第⑤段是层进。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7题(29分)

                     龟  王——修祥明

  川叔捕到一只龟。大海龟。

  儿子称了称,说:“爹,这龟一百零八斤。”

  川叔嘿嘿地笑着。

  孙子拍着龟的脊背说:“爷爷,给它起个名儿吧。”

  川叔想了想,说:“就叫它龟王吧。”

  “龟王!龟王!”

  孙子开心地拍着巴掌。

  一个鱼贩走来说:“这龟卖给我吧,我给你一千块钱o”

  川叔摇摇头。

  另一个鱼贩说:“我给你两千块钱,怎么样?”

  川叔还是摇头。

  孙子动心了:

  “爷爷,两千块钱,能买台电脑哩,为什么不卖?”

    “卖给他们,他们就把它杀了。”

    “捕到它,就是要杀的,鱼、虾和蟹都是这样。”

    “龟和鱼虾蟹不同,龟通人性气。”

    “爷爷,那你捕它干什么?”

    “我没有捕它,是它来找我,来看我。龟是海神,杀不得。”

    “那怎么办?”

    “养着它。”

    川叔和儿子、孙子一起把龟王放到门前的水池里。

    早晨,川叔来看龟王。

    半个天井大的水池里,有鱼也有虾。鱼四处游着,虾打着水漂跳来跳去。

    龟王却在靠海的角落处,浮在水面,谛听大海里沙沙的水花声。川叔的心一酸,眼里泛起了泪花(1)。

    傍晚,川叔来看龟王。

    鱼四处游着,虾打着水漂跳来跳去。

    龟王还在靠海的角落处,谛听大海沙沙的水花声。

    涨潮了。海水离水池越来越近。水花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龟王浮出水面,用前爪刨着池壁,池壁上的青苔被刨得花花搭搭。川叔的心碎了,豆大的泪水落进了水池。

    孙子问:“爷爷,你怎么哭了?”

    川叔把目光转向孙子:

“孩子,你找不到家的时候,会不会伤心?”

    “会。”

    “孩子,你看这龟王急的,它想家了!”

    “龟王有家吗?”

    “有。”

    “它的家在哪里,离这里远吗?”

    “孩子,大海就是龟王的家。让它回家吧,孩子,别让它难受了。”

    “好,爷爷。”

    爷孙俩把龟王抱出水池,抱到海边。

    龟王急不可奈地奔向大海。

    “龟王!”

    孙子的眼里流下了泪水(2)。

    川叔揉着湿湿的眼窝,脸上却是一副轻松自在的神情,就像送一位深情厚谊的朋友踏上征程。A

    第二年春天,川叔不再出海了。

    川叔七十岁了。他把船和渔网交给儿子,让他去捕捞海鲜和日子。

    每天,每天,川叔都会在海边坐上一阵。望着远处的海面,闻着扑鼻而来的海腥气,他的心中涌着不尽的回想与祝福。

    大海,是祖宗的历史,他的昨天,儿子的今日,孙子的未来。

    大海是看不到尽头的,但是,大海就涌荡在他的心中。

    孙子问:“爷爷,大海有多大?”

    川叔答:“孩子,海再大,再长,也没有咱渔民的船长,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爷爷,你想那只龟王吗?”

    “想,当然想。”

    “可是,它现在在哪里,它想我们吗?”

    “我没想那么多,孩子,到我死的时候,我扪心自问,这辈子没做亏心事就行了。当我闭上眼的那一刻,我记得那龟王没有因为我而被杀掉,我就知足了。人,一辈子活的就是个良心。”

    川叔这样说着,竟真的死去了。

    川叔死得极为平静、安详,就像香甜地、沉沉地睡着了似的。B

    七日祭拜这一天,儿子和孙子拿着铁锨要去给川叔的坟头多盖一些土。他们要把川叔的坟头堆得老大老大,让川叔就像睡在一栋屋子里一样温暖。

    大海里的浪花沙沙地响着,就像凄婉的哀乐在悼念川叔。

    儿子和孙子来到川叔的坟前时,惊呆了一一

21.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一个鱼贩走来说

B.虾打着水漂跳来跳去

C.龟王急不可奈地奔向大海

D.大海里的浪花沙沙地响着,就像凄婉的哀乐在悼念川叔

22.理解下列句子里“泪”所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1)川叔的心一酸,眼里泛起了泪花。

答:

 (2)孙子的眼里流下了泪水。

答:

23.划线句A“川叔揉着湿湿的眼窝,脸上却是一副轻松自在的神情,就像送一位深情厚谊的刖友踏上征程。”这里主要采用了         描写,其作用是:(5分)

(1)   

(2)  

24.划线句B“川叔死得极为平静、安详,就像香甜地、沉沉地睡着了似的”,用了的         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3分)

25.按文章顺序概括内容(3分)

 (1)川叔捕龟王

 (2)

(3)

(4)

 (5)儿孙悼川叔

26.川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做简要评价(4分)

答:

27.结合文章内容并发挥想象,给《龟王》续写一个结尾,80字左右(8分)

答:

三、写作(60分)

28.题目:春自冬来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