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
2025-10-05 10:07:15 责编:小OO
文档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3、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4、磅秤(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

    5、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

    (二)材质要求

    1、水泥: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质量符合现行水泥标准。工期紧时可做水泥快测。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水泥含碱量的报告。

    2、砂、石子:根据结构尺寸、钢筋密度、砼施工工艺、砼强度等级的要求确定石子粒径、砂子细度。砂、石质量符合现行标准。必要时做骨料碱活性试验。

    3、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外加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外加剂。外加剂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含碱量的报告。

    5、掺合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掺合料。质量符合现行标准。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含碱量的报告、

    6、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表面无老锈和油污。必要时做化学分析。

    7、脱模剂:水质隔模剂。

    (三)主要机具

    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或自动上料设备系统)、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串桶、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标尺杆、砂浆称量器等。

    二、质量要求

    (一)钢筋工程

    (二)模板工程

    (三)砼工程

    注:(一)、(二)、(三)项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柱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中相应部分。

    三、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四、操作工艺

    (一)作业准备

     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垫好,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3、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掉清净,已经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

     4、梁、柱钢筋的钢筋定距框已安装完毕,并经过隐预检。

     5、自拌砼,应在开盘前lh左右,测定砂石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

    (二)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现场搅拌工艺

     1、每次浇筑砼前1.5h左右,由土建工长或砼工长填写“砼浇筑申请书”,一式3份,施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土建工长留一份,交试验员一份,资料员一份归档。

     2、试验员依据砼浇筑申请书填写有关资料。做砂石含水率。调整砼配合比中的材料用量,换算每盘的材料用量,写配合比板,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校核后,挂在搅拌机旁醒目处。定磅秤或电子秤及水继电器。

     3、材料用量、投放:水、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的计量误差为±2%,砂石料的计量误差为±3%。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外加剂粉剂→掺合料→砂子→水→外加剂液剂。

     4、搅拌时间:强制式搅拌机:不掺外加剂时不少于90秒;掺外加剂时不少于120秒。自落式搅拌机: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的基础上增加30秒。

     5、当一个配合比第一次使用时,应由施工技术负责入主持,做砼开盘鉴定。如果砼和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和易性良好为止。

     (三)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输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注:掺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硬水泥 拌制混凝土时,应按试验确定。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用水冲出的砼严禁用在永久建筑结构上。

    (四)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砼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砼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lOc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五)柱的混凝土浇筑

    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2、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口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模板洞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3、柱子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应当经过计算后确定,并且应当计算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量,用料斗容器称量,保证混凝土的分层准确,并用混凝土标尺杆计量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混凝土振捣人员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保证振捣人员能够看清混凝土的振捣情况。

    4、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5、浇筑完后,应及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六)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m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3、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5、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l/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搓。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和混凝土软弱层,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同配比减石子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七)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1、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

    2、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lOcm厚与墙体混凝土同配比减石子砂浆,并用铁锹人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人模内。(该部分砂浆的用量也应当经过计算,使用容器计量)

    3、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按照规范的规定实施,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4、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4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泛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lO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5、墙体砼浇筑高度应高出板底20~30mm。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八)楼梯混凝土浇筑

    l、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2、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

    (九)所有浇筑的混凝土楼板面应当扫毛,扫毛时应当顺一个方向扫,严禁随意扫毛,影响混凝土表面的观感。

    (十)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十一)混凝土试块留置

    1、按照规范规定的试块取样要求做标养试块的取样。

    2、同条件试块的取样要分情况对待,拆模试块(1.2MPa,50%,75%设计强度,100%设计强度):外挂架要求的试块(7.5MPa)。

    (十二)成品保护

    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分布筋、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在楼板上搭设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浇筑人行道,保证楼板钢筋的负弯矩钢筋的位置。

    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侧模板上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3、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4、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已经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对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流下的水泥浆要专人及时的清理干净,洒落的混凝土也要随时清理干净。

    5、对阳角等易碰坏的地方,应当有措施。

    6、冬期施工在已浇的楼板上覆盖时,要在铺的脚手板上操作,尽量不踏脚印。

    (十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缺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4、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振捣不实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5、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6、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

    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