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5-10-05 10:10:36 责编:小OO
文档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因素,使语文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等。新课程改革发展强调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深入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为前提,将这些语文核心素养渗透在日常的课堂实践教学中。进而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需求,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不断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积极优化,探索与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一、抓住课本,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没有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所以,语言文字运用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重大目标。而指导和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主要任务。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从目标上,不是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来体会父母之爱——这是简单的人文性目标,而是学习并尝试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来体会父母的爱,目标取向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指向的是学生的表达与运用,而不是指向人文性的阅读教学。在学完母亲夸我作的诗“精彩极了”之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妈妈在什么情况下也夸过自己,也仿照作者那样,抓住妈妈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描写出妈妈对自己的爱。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文中许多句子比较长且难以读通顺,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地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注重积累语言,鼓励运用,提高核心素养

关于语言积累,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词。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四、拓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以及教材知识是无法实现的。再加上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还严重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教师能够适当地跳脱出课堂教学,极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课堂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深入体会,进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革新的重要举措。而小学语文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还要进一步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而能够秉承着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