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魏源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
B.旅顺
4、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
A、10年英国资产阶级
5、英国强迫清割让的条约是:
A、1842年《南京条约》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林则徐
7、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海军主力是:
B、北洋水师
8、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C、《辛丑条约》
9、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
C.陈玉成、李秀成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
B.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
B.自然经济
13、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是( )
D.《天朝田亩制度》
14、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C.福州船政局
15、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
A.山东
16.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B.魏源
17.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18.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
D.“求富”
19.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理论特点是()。
C.把西方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20.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对峙的农民政权开始于()。
D.定都天京
21.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
22.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B.洪仁王干的《资政新篇》
2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B.《海国图志》
24.《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是都主张()。
B.向西方学习
25.洋务派的主张是()。
A.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26.洋务运动前期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安庆军械所
27.对洋务运动的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C.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8、在卢沟桥事变中奋起抵抗日军侵略的中国是()
C.第二十九军
29、中国无产阶级诞生于( )
A.19世纪40、50年代
3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 )
D.90年代
31、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
二”反政变的地点是( )
C.上海
32、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
C.平型关战役
33、《驳康有为论书》是谁的著作?
D、章炳麟
34、孙中山组织兴中会是在哪年?
C、14年
3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
B、《中华临时约法》
36、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的战役是: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37、《新青年》是谁在上海创办的?
A、陈独秀
38、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是从哪个运动开始的?
B、海员罢工
39、从大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转折是:
D、八七会议
40、第一次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
41、国共两党第—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C.新三民主义
42、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
B.同盟会
43、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
C.七大
44.下面哪一口号不是五四运动期间学生在示威时高呼的( )
A.“列强,除军阀”
45.表明蒋介石彻底叛变的是( )
B.“四—二”反政变
46、抗日战争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
C.枣宜会战
47、确立中国党对的绝对领导的是()
C.三湾改编
48、中国新民主主义伟大开端的标志是( )
B.五四运动
49.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与之相隔12年的历史大事是( )
D.国民大失败
50.打响武装反抗反动派第一的是( )
C.南昌
51.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七·七”事变
5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D.公布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53、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特征是()
C.教条主义
5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长征。会师地点是()
B.甘肃会宁
55.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
B.一大
56.打响武装反抗反动派第一的是()
C.南昌
57、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其标志是大举进攻()
C.陕北区
5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
A.和平赎买
5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始于()
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
60、“文化大”的导火线是( )
D.《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
61、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
D.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62、“九一三事件”指的是( )
B.林彪反集团被粉碎
63、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时期完成的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在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A、
65、“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来的。
C、三
66、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提议担任第一副、总理。
B、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