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艺术设计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2025-10-07 16:29:20 责编:小OO
文档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1、课程体系:

在整个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设计与社会、创新与实践、思维与技能等诸多方面紧密关联的意识,教学中全方位构建学生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技能到综合知识应用和表达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挖掘,同时也强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表述能力等,最终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设计服务精神,成为真正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

(1)主动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实现知识型向综合能力型转化,拟定目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充实课程大纲,其核心是有效地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权重。

(2)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会展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五个专业方向。现开设公共课19门,专业课87门,实验课19门,每个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完整,设课重点突出。在学习普通教育理论知识后,专业课程方面主要有造型基础、形态学装饰基础、电脑辅助设计、专业设计、专业理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2、教学内容

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课程互为依托,交叉贯通,呈复合式、板块式、递进式螺旋状上升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将各模块的知识点串成相关联的知识链,同时各知识链又交复式环环相扣,加强设计学科间的交叉课题,培养学生相对全面的、整合的设计意识。

(1)复合式——设计通识基础教学

在低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模块中,主要以调整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主,从应试思维模式向主动思维模式转换。教学中以思维开发和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力求训练学生从设计基础向专业设计转换和接轨。这个阶段的教学主旨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思维反复对接的思维平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2)板块式——专业基础教学

二年级在设计基础课程的延续下,进入以专业方向为主体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的课程中,在一个或一类系统内容上设置课题,注重课题的广度和单元形式的深度训练,注重概念的开发和多手法、多方式、多途径的综合表达。注重课题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在相互链接的知识点上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设置,在大纲总体要求下完备板块课程的系统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给予教师较大的自由度,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鲜和活力,持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原创力,为进入市场设计打下思索的基础。

(3)递进式——专业设计教学

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在专业基础的板块课程下重组或交融,以知识的系统构成为基点,形成各知识点和知识链的递进式训练,更加注重整合设计、深度设计,在具体市场和商业设计的限定下,持续地培养学生在概念原创以及适合的设计表达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培养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加强研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训练,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课程和环节贯穿始终。这一阶段的专业设计课程一般以项目设计对应具体的社会综合需求,从市场到策划,到创意到设计,到实施再回到市场推广,每一步都涉及到整合各阶段设计学习的深度思考和适度实现,着力突出课题中每个环节、每一元素、每一方式都能对应社会需求进入实际操作和可执行状态,让学生切实从各方面体会设计的实质意义和市场价值取向,尽力削弱高校教学与社会实际操作之间的距离。为适应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的新型产业、产品形态和文化传播模式,顺应整个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在递进式专业设计教学中,特别加强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交融,能动地开展跨行、跨界的研究与合作,突破原有的知识范畴与观念局限;突破单一学科、单一表达的模式,积极开拓共通、共融的交互性设计学科教育模式,实现各设计专业交叉课题设置。专业交叉课题中,以教师组合团队和学生组合团队形式,以机动灵活的项目课题形式,合作完成项目设计。在此课题期间,各专业老师针对项目侧重分课题授课,注重各专业学生间的交叉学习,多途径给予学生对设计各领域的认知和把握,以适应未来就业的多种可能性。

3、教材体系建设: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有针对性的组织与推进艺术设计课程系列教材的编撰工作。严格把控教材质量,在教材编写中体现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与最新的研究成果。艺术设计专业使用省部级及以上获奖教材比例为41.4%。形成适应专业发展的系统完善的教材体系,为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使得艺术类实用美术专业理念、技术、信息不断更迭,甚至有的专业方向设计信息、思路一年一更新,现有发行的设计类、动画类教材内容陈旧、技术落后,赶不上社会实用美术专业的发展,教材滞后是造成艺术类、动画类教材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艺术系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课后闲暇时间更新讲义、课件内容,自编教材,以保证本专业授课内容不至于落后时代的发展。

4、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从课程结构、课程计划、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手段和方式为轴线,从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探讨每个阶段、每个步骤的作用,推进课程持续发展和建设。在结果评估上采取多样化形式,如课堂漫谈、个人交流、展示实验过程、即兴提案等,充分展示出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阶段里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与执行力、试验精神与综合素养、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从不同角度看待学生的用心程度和真实能力,从而反映出课程教学的真实收效。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了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关系,激发教师和学生内在的潜力。

二、实验实践教学建设课程与改革方案:

1、建立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建立适应我院精英艺术教育与大众化艺术教育并行模式下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与实验中心合作,统一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明确每门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体系中所发挥的阶段性作用,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课题、项目数量,明确实验教学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模块的内容、难度,提高实验教学在各教学阶段中的比例,使实验教学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2、加强重点实验课程建设

进一步强化实验课程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地位,加强重点实验课程和实验教材建设,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申报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

艺术系根据设计专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造型基础课、专业技法课、设计创意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同时有理论修养课、现代软件计算机辅助课。为学生在专业的选择、知识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完善,得到全面发展。艺术系立足于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组织学生到设计及动画企业综合考察。

在设计及教学中广泛使用了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贯彻“跨域融合”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优势资源的共享

校内,鼓励各相关专业进行交叉融合、相互启发,形成优势突出的交叉性学科;校外,积极联系地方各兄弟院校。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借助大学城丰富的学科资源,推进珠海各高等学校间相关专业的融合,实现区域设计类、工程类等相关学科的优势实验课程资源共享和开放,提高珠海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4、以教学带动设计,以设计培养能力

由于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提前进入创作状态,要求每一次练习都是一次创新,并以多样化的创作形式锻炼学生的艺术设计表达能力。

5、教学结合创新展赛和社会企业助学实践

根据不同的专业实验教学层次和内容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行业、专业的展赛活动,以及社会企业、知名人士设立专业实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建立专业设计的信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