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2025-10-07 16:31:50 责编:小OO
文档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国学》的范畴很大,但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是指以儒家哲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人类已经有好几千年历史了,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他们不仅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很多生活中的智慧,假若没有这些智慧也就无法取得如此的成功,比如说他们的爱心,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智慧等等。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具有高智慧的普通百姓。正是因为有了智慧,他们不仅为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获得了不少人的尊重与爱戴。可以说,我国几千年的国学经典名句,对我们的智慧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我们的一生具有极大的影响。

学好《国学》就是要学好国学中的经典智慧名句,唯有如此,我们每个人就能成为一个懂得学习、懂得生活、懂得做人、懂得发展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人类才会永久和谐共处。

《国学》文化中不凡糟粕的东西。假若能将古今伟人名人具有人生智慧的经典名句编写成《智慧国学》,并在学校或是公益性社区开展相关教学,不仅能有效提升国民智慧,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国民的道德修养。但是,近几年热起来的《国学》逐渐没有市场了,除了应试教育因素外,也与其中不少糟粕有关。为此,本人精选了一百多条具有人生智慧的经典名句提供给相关人士参考。

因为不少家长至今仍然看中应试教育中的成绩,家长重视孩子的分数远比重视道德修养强。加上市场经济等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道德匮乏已经到了不得不有效重视的时候了。这种有效重视就是要在社区在公益校外教育中普及“国学智慧经典名句”的学习,这是提升国民道德修养之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不少多才多艺的人退休后,大多只能在家自娱自乐,至多在住宅小区带领居民跳跳健美操等等。我们国家应在城镇与农村建立起公益活动的社区,提供一个舞台让爱好公益活动的人士发挥他们的余热。退休后的老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有益于他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能在老人群体中开创一种无忧无虑自娱自乐的群体生活方式之先河。

公益活动不仅仅是扶贫助学,也应该是互帮互助。像目前我国不少养老院已形成了互助组织,甚至还自力更生种植蔬菜瓜果,在劳动中自娱自乐,获得心身健康。同时,像我国的精粹文化的气功、针灸、保健、智慧国学、演讲口才等等有利于健康人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能在社区中发扬光大,一定能造福一代代人。

1、孔子曰(yuē):学而时习之,不亦(yì)说乎?

注解:曰——说;时——时常;习——温习;亦——也;说——高兴;

乎——吗。

【译文】孔子说:学过的知识,再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2、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孔子说:好朋友从远方来看我,不也高兴吗?

3、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注解:愠——怒,怨恨;君子——人格高尚的人。

【译文】①.人家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译文】②.人家不聪明不明智,与这样的人相处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4、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孔子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5、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解:则——就;罔——蒙蔽,迷惑不解;殆——危险,陷入困境。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6、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译文】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

8、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改变的力量。

9、毛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10、很多人都愿意学习,但是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练习,所以没出息。

11、过而不改,是谓过yǐ矣。

注解:过——过错;谓——称为;矣——文言助词。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2、亚心为“恶”,只要处在亚心状态,即心态shāo稍wēi微不好,你就可能恶语伤人,你就可能有恶的念头产生。

13、境由心造,所以,世间本无事,yōng庸人自rǎo扰之。

注解:境——环境的好坏;造——造成,决定;庸人——指见识浅陋、没有作为以及平常的人;扰——打扰,扰乱;

【译文】环境的好与坏是由心情造成的,所以,世间本来就没事,是庸人自己打扰自己。

14、孔子曰:小不rěn忍则乱大móu谋。容忍是成功者必备的心态。

注解:忍——容忍;谋——计谋,计策。

【译文】孔子说:小事情不能容忍,就会坏了大事。容忍是成功者的必备心态。

15、孔子曰:君子求zhū诸己,小人求诸人。

注解:求诸——要求,依靠。

【译文】①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译文】②孔子说:君子依靠自己,小人依靠别人。

16、鬼谷子曰: 一个人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

注解:乃——就是;之——助词;门户——门(总称)。

【译文】①鬼谷子说:一个人的心性好与坏,是由他的心性决定的,人的言行就是他的内心的一个门户。

【译文】②鬼谷子说:一个人的面相好与坏,是由他的内心产生的,人的言行就是他的内心的一个门户。

【译文】③鬼谷子说:一个人的言行是由他的心性所决定的,而一个人的心性好与坏,是人的心灵境界决定的。

1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注解:务——致力;本——根本。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8、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wū污rǎn染者。  

19、人际沟通,最jì忌huì讳的就是一脸死相。

20、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但是,人的xiōng胸huái怀、人的境界、人的智慧、人的德性是修出来的。

21、毛说:雄关màn漫dào道真如铁,而今mài迈bù步从头越!

注解:漫道——慢说,别说,漫长;迈步——提脚向前走。

【译文】毛说:雄伟的娄山关漫长得真的象铁一样坚固,今天我们迈步又要从头越过去!

22、w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注解:毋——不要,不可以;意——猜测;必——专断,任性;固——死板;我——自以为是。

【详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共同完成任务。

【简译】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不死板;凡事不自以为是。

2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yān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解:焉——文言助词。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4、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个人才。

2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注解:藏——隐藏;器——比喻才能;于——在;待时——等待时机; 动——行动。

【译文】君子要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在必要的时刻施展出来。

26、孔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注解:泰——安宁,镇定,毫不在意。

【译文】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没有娇气 ;而小人处处骄傲,少了一种镇定。

27、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解:周——合群,团结;比——勾结,搞帮派。

【译文】①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译文】②孔子说: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28、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解:己——自己;欲——想; 勿——不要;施于——给,给(jǐ)予(yǔ)。

【译文】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解:讷——木讷的,少言寡语。

【译文】①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译文】②孔子说: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30、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注解:淡泊——看淡名利;明志——明确的志向;宁静——平静下来做事做人;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译文】一个人要看淡名利,明确自己的志向;只有平静下来做人做事,就能实现远大目标。

31、孔子曰:不二过,不迁怒。

注解:二——二次;过——错误;迁怒——对别人发脾气。

【译文】孔子说:不重复犯错误,不对别人发脾气。

32、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注解:不为——放弃一些事情;也——文言助词;有为——做一些大事。

【译文】孟子说:人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去做,才会有工夫去做一些大事。

3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注解:老——赡养;吾——我的;老——长辈;以及——从而推广到;人——别人;之——的;幼——爱护;幼——晚辈。

【译文】孟子说: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34、不以一眚掩大德。

注解: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

【译文】①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译文】②不会因为别人有一点小错误就看不到他的大功劳。

35、多行不义必自毙。

注解:多行——做得太多;不义——坏事;自毙——自取灭亡。

【译文】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36、什么叫做佛(fó),就是觉(jué)者(zhě),智者,通(tōng)俗(sú)的讲就是觉(jué)悟(wù)了的人就叫佛。

3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注解:人——别人;一——一次;能之——学会它;己——自己;百之——学它一百次。

【译文】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

38、三思而后行。

注解:三思——多次思考;后行——然后才行动。

【译文】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39、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注解:敏——灵敏;好学——喜爱学习;耻——可耻;下问——向学识浅陋的人请教。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40、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解:喻——懂得 ;义——义气;利——利益。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是义,小人懂得是利。

41、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注解:傲气——骄傲、自大;傲骨——自尊、尊严。

【译文】人不可以骄傲自大,但也不可以失去尊严。

4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注解:谓——称为。

【译文】读书有三到:称为心到,眼到,口到。

43、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注解:敬——敬业,认真工作;无失——不犯错误;恭——恭敬;皆——都是。

【译文】子夏说:君子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

44、孔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注解:以——因为;言——话说得好;举——提拔;不以人——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废言——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译文】孔子说: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指在选拔人才时要考察他的品德和实际才能,不能仅凭听他的言谈就提拔他;在听取意见时,不管他的人品、地位如何,只要是正确的意见都要采纳。

4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注解:莫——不要;向——朝着、对着;前——面前;满——骄傲自满;自夸——夸奖自己。

【译文】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6、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注解:皆——都;取之——获取别人的东西 ;为取——才是收获 ; 莫知——不知道;与之——给予别人。

【译文】人们都知道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47、老子曰:修之以身,其德乃真。

注解:修——修养、;之——他(她);以——用,把;其——他,他们;乃——才。

【译文】老子说:修养人的心身,他的道德才是真实的。

48、人要做大事就记住: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注解:偕——一同;俱——全,都。

【译文】人要做大事就记住:当着时机,得到最新的、正确的情况;当着时机,作出正确的行动;当着时机,达成合理目标。

49、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注解:取之——获取它;道——合理的途径。

【译文】孔子说:君子爱财,获取它们要有合理的途径。

50、孟子语录: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注解:规——圆规;矩——曲尺;方——方形;圆——圆形。

【译文】孟子说: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5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解:谁——哪个;过——过错;改——改正;善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译文】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注解:预——准备;则——就;立——成功;废——失败。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5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注解:锲——用刀子刻;舍——停止;金石——金块和石头;镂——雕刻。

【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5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注解:士——一个人;别——分别后;当——应当;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译文】与一个人分别三天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55、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注解:轻——看轻;怨——怨恨;何——怎么、无从;生——生起;忿——怨恨;泯——消除。

【详译】把财物看轻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说话相互忍让了,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除了。

【简译】把财物看轻了,怨恨就无从生起;说话相互忍让了,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除了。

56、孔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注解:力——能力;足——足够;中——中途、半途;道——道路;废——停止、放弃。

【译文】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就会半途而废。

57、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注解:工——工匠;欲——想;善——做好;其——他的;必——必定;利——锋利;器——用具。

【译文】孔子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58、毛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注解:立志——立下志向;出——走出;乡关——家乡;誓——发誓; 还——回来。

【译文】毛说: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不成名发誓不回来。

59、孔子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

注解:琢——雕琢、雕刻;器——玉器;才——人才。

【译文】孔子说:玉石不雕琢不能成器,人不学不能成才。

60、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注解:与——跟,和;言——说;而——连词;之——他(她);失——失去;失言——说错话;知者——聪明的人。

【译文】孔子说:该说话的时候而你却没有说,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适合说话的时候,你却说了,就是你话多余了 。聪明的人不失人,也不失言。

61、予人方便,予己方便。

注解:予——给予 ;人——他人;己——自己。

【译文】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62、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注解:性——性情,本性;相近——指既不是完全相同,又不完全相异;习——习俗;相远——相差很远。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性情是很相近,但每个人的习俗有很大的差异。

63、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注解:差——相差;之——这件事;缪——错误;以——用;千里——形容相差很远。

【译文】做任何事情,如果开始时差错虽很微小,但结果会相差很远。

、孔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注解:众——大家;恶——憎恨;必——一定;察——审察;好——喜欢。

【译文】孔子说:大家都憎恨的东西,必须审察;大家都喜欢的东西,也必须审察。

65、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注解:远——长远;虑—— 打算;必有——一定会有;近忧——眼前的忧患。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66、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解:不义——干不义的事情;而富且贵——得到了财富与地位;于我——对我来说。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67、孔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注解:道——路上;途——在路上;说——加以传播;弃——所不许。

【译文】孔子说:从路上听到传言,就在路上加以传播,这种人是为道德所不容的。

68、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注解:以——因为;变节——改变气节;贱——地位卑(bēi)下;易——改变。

【译文】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69、人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

7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

注解:其义——它的含义;见——(通假字)显现。

【详译】如果多次阅读,就能全面透彻地理解一本书的全部含义。

【简译】书读多几遍,它的含义自然就会出现。

7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注解:同心——心意相同;其——他的;利——锋利;断金——截(jié)断金属 ;同心之言——发表的意见一致;臭——气味;兰——兰花。

【详译】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发表的意见一致,说服力强,说出话来像兰花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

【简译】两个人同一条心,他们一致的力量像锋利的刀一样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就像兰花草那样芬芳。

72、见侮而不斗,辱也。

注解:侮——侮辱,欺凌;不斗——不挺身而出;辱——耻辱。

【译文】当正义遭到侮辱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7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注解:尽——全、都;信——相信。

【详译】要是只相信书上说的,不结合实践,死读书,读死书,就会越读越蠢,那还不如没念过书的聪明。

【简译】全相信书本,还不如没有书本。

74、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注解:爱人——爱别人;亲——亲近;反——反过来检讨;其——自己;仁——仁爱;治——管理;智——明智;礼人——对别人礼貌;答——答应; 敬——恭敬。

【译文】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明智;对别人有礼,别人却不回应,那就反过来检讨自己是否够恭敬。

7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解:淫——迷惑,使昏乱; 移——改变心志;威武——强暴武力;屈——屈服;此之谓——这就是所谓。

【详译】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他的心志,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简译】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改变不了他的心志,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7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注解:从善——学好;如登——像登山一样艰难;从恶——学坏;如崩——如山崩一样容易。

【译文】学好像登山一样艰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

7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解:知——知道;之——这件事;为——是;也——文言助词,没意义。

【译文】我们知道的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知道。

7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解:知——懂得;之——它的;好——爱好;乐——以它为乐。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7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解:温——复习;故——旧;知——获得;新——新的知识;为——做、当;师——老师;矣——文言助词,无意义。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8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注解:礼尚往来——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亦——也。

【译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去了却不来,是失礼的行为,来了而不去,也是失礼的行为。

81、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

【译文】人若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要懂得自己尊重自己 ;人若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自己先努力。

8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注解:良言——有益的话;三冬——在三冬严寒中;恶语——恶毒的语言。

【详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简译】一句良善的话,让人听了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恶毒的语言伤害别人,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83、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注解:一张——有时紧张;一驰——有时松弛。

【译文】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

现在多指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

8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注解:知——认识;智——机智;自知——认识自己;明——高明;胜人——战胜;力——有力;自胜——克制自己;强——刚强。

【译文】能认识别人的人,才算是机智;能认识自己的人,才算得高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才是有力量;能克制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85、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解:中——中等水平;以上——以上的人;语上——谈论高深的东西。

【译文】孔子说:与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谈论高深的东西,与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谈论高深的东西。

86、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

87、有的人忙忙碌碌穷算计,算来算去算自己。

注解:算计——暗中谋划损害别人。

88、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现在的能力,但决不能过低的估计自己未来的能力。

、孔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注解:交——交往,来往;言——说话;信——信用。

【译文】孔子说:与朋友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90、孔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

注解:其——他的;言——话;观——看;行——行动。

【译文】孔子说: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91、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解:攻——专心钻研;异端——不正确的观点;斯——这,就。

【译文】孔子说:专心钻研不正确的观点,就会有害了。

92、入则孝(xiào),出则悌(tì)。百善,孝为先。

注解:入——在家;孝——孝顺父母;出——在外;悌——孝顺兄长;百善——各种美德。

【译文】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孝顺兄长。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93、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注解:患——忧患;饥——饥饿;衣——衣服;休——休息。

【译文】民众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受冻的人得不到衣服,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9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注解:欲——想;静——静止;止——停止;孝——尽孝;亲——双亲(父母);待——等待。

【译文】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子女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95、养心莫善于寡欲。

注解:养心——提高思想修养;莫——没有;善于——更好;寡——减少;欲——欲望。

【译文】提高思想修养没有比减少私欲更好的办法了。

96、不怨天,不尤人。

注解:怨——怨恨,归咎;尤——怨恨,归咎。

【详译】当遇到挫折与失败时,不要将自己的失落和苦闷归结于上苍,不要将自己的过错和失误归咎于他人。

【简译】当遇到挫折与失败时,不要埋怨上苍,不要怨恨他人。

97、孔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注解:利——利益;思——想;义——道义;危——危机;授——献出;命——生命。

【详译】孔子说:见到利益要想一想是否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在危急关头献出自己的生命。

【简译】孔子说:见到利益要想一想是否合法合理;在危急关头献出自己的生命。

98、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注解:和——和睦;同——轻率地表示同意。

【译文】①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不随便附和;小人随便附和,而不和睦相处。

【译文】②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随便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相处。

99、孔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注解:矜——慎重,拘(jū)谨(jǐn);群——团结群众;党——结党营私。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00、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注解:坦荡荡——心胸开朗;常——经常;戚戚——忧心忡(chōng)忡(chōng)。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小人经常忧心忡忡。

101、孔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注解:仁——慈善;者——的人;忧——忧愁;知——智慧;惑——迷惑; 惧——害怕。

【译文】孔子说:仁慈的人没有忧愁;高度智慧的人,没有迷惑;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102、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注解:躬——自身,亲自;自——自己;厚——厚度,这里指多的意思;薄——少;于——对、对于;则——那就; 矣——文言助词。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103、很多人就是因为优秀,难以卓越。

104、统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10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注解:遥——遥远;马力——马的力气;日——日子。

【译文】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106、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注解:何以——怎么能够。

【译文】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打扫天下。

形容要想成就大事,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107、言必信,行必果。

注解:言——说话;行——行动;果——果断。

【译文】说过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断地干下去。

10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注解:天——自然;行——运动;健——刚强劲健;以——应;厚德载物——用深厚的品德承载万物。

【译文】天(即自然)的运动强健,相应地,君子生活在世界上,也应像天一样,力求进步,发愤图强;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10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注解:勿——不要;以——因为;为之——去做它;不为——不去做。

【详译】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好事就不去做。

【简译】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好事就不去做。

110、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担。

111、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注解:其——这个;谋——谋求;政——这里指权力。

【译文】孔子说:如果你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要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1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解:贤——贤德;思——想着;齐——看齐;内自——自己内心;省——反省。

【译文】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11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注解:善——好的事情;如——像;不及——迟了;探——接触;汤——发烫的水。

【译文】见到好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立刻离开。

114、当仁,不让于师。

注解:当——遇到;仁——善事;让——推让;师——老师。

【译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即使老师在一旁也不推让。

11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详译】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利于病,不好听的话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

【简译】良好的药虽然苦口,但利于病,忠心的话虽然不好听,但能帮助我们做人做事。

现在常用来形容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116、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注解:随人——随自己;招——招来。

【译文】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17、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解:夺帅——更换统帅;匹夫——平常人;夺志——改变志向 。

【详译】孔子说: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不能迫使一个人改变志向。

【简译】孔子说:三军中可以更换统帅,但是,不能迫使一个人改变志向。

11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注解:世事——世间的事情;洞明——洞悉明白;皆——都;人情——人情世故;练达——彻底弄明白、应付自如;即文章——就是学问、本事。

【译文】能洞悉了解世间的事情就是有学问;人情世故能应付自如就是有本事。

11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注解:千虑——多次考虑;一失——个别错误;一得——一次正确的。

【译文】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120、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注解:明——讲明;求——请求允许;倘——如果;问——征求同意;即——就是。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121、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注解:反者——向着相反方向变化;道之动——是“道”的运动趋势;弱者——处于柔弱的状态;道之用——道的运用。

【译文】老子说: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趋势;处于柔弱的状态,是“道”的运用或功用。

12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注解:路漫漫——前方的道路;其——它;修远——(路)漫长;吾——我;求索——追求和探索。

【译文】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123、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解:患——害怕;人——别人;之——助词;己知——了解自己;知人——了解别人。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24、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注解:为者——做事的人;常——坚持不懈;成——成功;行者——向前走的人;至——到达目的。

【译文】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125、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思想,各得两个思想。

126、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注解:成——成全;之——助词;美——好事;恶——坏事。

【译文】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12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注解:至——过于;察——苛刻,严厉;徒——伙伴。

【译文】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人太过于严厉,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跟他来往。

128、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注解:之——的;作——发展;于——从;易——容易的事;细——细小的事。

【译文】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做起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做起的。

12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注解:作气——士气振奋;再——再次;衰——低落;竭——完全消失。

【译文】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

这句话鼓励大家趁情绪高涨时一口气将事情做下去。

130、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注解:闻——听见;足践——经过实践。

【译文】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

131、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注解:道——主张;相——互相;为——成为、变成;谋——谋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3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注解:跪乳——跪下吃母乳;恩——恩赐;鸦——乌鸦;反哺——反过来哺育;义——义举。

【译文】羊羔有跪下吃母乳的恩赐,乌鸦有反过来哺育父母的义举。

13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注解:交——交往;淡——平淡,纯净;甘若醴——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134、以五十步笑百步。

注解:以——用;笑——讥笑。

【译文】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135、人有三种:一是同流合污;二是同流不合污;三是同流能去污。

注解: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136、一个人应该得意,得意的人谈话都精彩。

137、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解:其——他;身——自身;正——端正;令——下命令;从——服从。

【详译】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简译】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那么,即使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138、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注解:权——称一称;然后——才;知——晓得;度——量一量。

【译文】孟子说: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39、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注解:得道者——行仁政的人;失道者——不行仁政的人;寡——很少;之至——到极点;畔——反对。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14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注解:昭昭——明明白白;昏昏——糊里糊涂。

【详译】有道德修养的人去帮助教育别人的时候,一定自己先把问题弄得明明白白,然后再把人家教得明明白白;现在有的人帮助教育别人的时候,自己还糊里糊涂,就想用这些糊里糊涂的东西把人家教明白,那是不应该的。

【简译】有道德修养的人去帮助教育别人的时候,一定自己先把问题弄得明明白白,然后再把人家教得明明白白;现在有的人自己还糊里糊涂,就想把人家教明白,那是不应该的。

141、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注解:以——拿、用;人——别人;为——当、作为;明——看到。

【译文】拿自己和别人对比,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处。

142、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143、孔子曰:知人固不易也。

注解:知人——了解一个人;固——确实;不易——不容易。

【译文】孔子说: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

14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译文】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1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注解:非——不是;圣贤——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孰——谁、哪个。

【译文】人不是圣贤,谁没有犯过错误?

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146、一头勇猛的狮子带领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147、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注解:求——得到;犹——就像;愿——想得到。

【译文】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148、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译文】(一个人)不敬重别人,实际上是不敬重自己。

1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注解:书——知识;方——才;是非——许多事情。

【译文】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5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解:博学——广泛学习;日——每天;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知明——认知明了。

【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知识外,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反省和检查,那么就会见识高远而行动不会错误。

151、很多人没有智慧,就是当动不动,当止不止,关键时刻,一定要懂得刹自己的车。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翻译成白话就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原来这句话是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是否已经温习?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宁。

4、生气是拿别人做错事来惩罚自己。

5、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