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港口在现代综合物流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国际海陆间物流通道的重要枢纽,也是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是物流一体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物流,港口应该是重中之重。而钦州在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中,发挥着核心城市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其港口物流的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区域合作、资源协调和聚集竞争力,有助于南宁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文章运用SWOT方法对当前环境下广西钦州发展港口绿色物流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钦州;港口绿色物流;SWOT方法分析
一、钦州港口绿色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随着“两廊一圈”的提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自治区《在广西南北钦防经济区域发展规划纲要》中把钦州市定位为临海工业城市,钦州港为临海工业港。因此,钦州作为一个新兴的港口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绿色物流对推动临海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WOT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自身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判断所处的环境和外部存在的机遇与威胁,最终提出相应的战略方案。下面对广西钦州发展港口绿色物流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逐一进行具体分析。
(一)钦州港口绿色物流发展的优势
1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在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经济建设、资源及环境的利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可持续发展。在国策的指导下,我国各级提出了不少绿色工程的方案,促进了企业对于绿色管理的实施。
2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已开始形成。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逐步形成。其中部分企业已具有环保意识,将生产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他们已经按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比如海尔集团就已经建立了环境管理系统,并获得ISO14001标准认证。可见绿色环保意识已经得到企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3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迅速。
在近几十年里,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迅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重要的区位优势。
钦州港位于中国南部沿海的北部湾,处于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沿海经济区的中心枢纽位置,背靠我国正在开发的广阔的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处于两大经济走廊的交汇点上,是我国大西南和湘西、鄂西地区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因此,钦州港成为广西规划发展中的以南宁—钦州为中轴的临海工业带的南部海陆运输枢纽。随着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环北部湾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断推进,及中越关系的改善,钦州港的腹地更为广阔。
5便捷的集疏运通道。
钦州港交通便捷,铁路方面南防线和钦北线、黎钦线在此相接,通过南防线、湘桂线及南昆线可与全国干线联网,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公路方面钦州市境内有多条高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在此交汇,已建成通车的滨海公路串联各个港区,使港区的疏运更为便捷。水路方面除海运外,茅岭江和钦江可乘潮通航内河船舶,待平陆运河开通后,可与珠江流域水路网相连。航空方面港口开发区至南宁和北海两个机场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空运也十分便利。
(二)钦州港口绿色物流发展的劣势
1绿色物流的观念还未普及。
虽然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但绿色物流的概念在我国还未能得到普及。即使有部分企业已开始注重绿色生产,但绝大部分企业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物流成本,也有些企业认为绿色物流是的事情,和企业无关。
2缺乏相关引导。
很多运用到物流领域的环境法多是义务性规范,难以调动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积极性且无法以法律来强制企业执行。另外,物流活动涉及到众多行业和部门,但我国各相关部门间缺乏协调和沟通,也未大力进行宏观,导致物流资源的浪费,加剧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港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
钦北防没有形成一个能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这对统筹协调沿海物流不利。EDI、条形码、GPS等先进技术在钦州港没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在港口物流发展中应用比较滞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钦州港口物流的发展。
4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物流人才短缺。
目前,钦州港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现代物流理念不强,港口仍靠传统方式管理,运行效率低,周转慢,且费用高、服务差,缺乏竞争力,港口物流还只是处于低级阶段。
5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钦州港泊位功能单调,公用港区主要为散杂泊位,工业以化工企业为主体。在船舶运输日趋向大型化发展情况下,还没建成集装箱专用深水泊位,港口基础设施状况不适应目前的发展要求。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方面缺乏投入。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如引起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含氮氧化物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仓储设施落后,库容小而分散,港口建设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违背了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原则。
6值得借鉴的国内经验少。
因为绿色物流引入国内不久,因此我国成功的绿色物流发展范本还很少,而光靠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各国的国情有着很大的差异。
(三)钦州港口绿色物流发展的机遇
1国际上的主流趋势是发展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一体化的需要。发展绿色物流成为我国企业迈向国际社会的一个契机。
2国家的支持和的高度重视。
国家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广西作为西部省份之一也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所以广西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开放最为富集的经济区域,对钦州发展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
3加入世贸为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加入WTO后,世界著名的大企业纷纷入驻中国,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这些客户对绿色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他们强调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以及绿色流通,这就大大推动了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我国企业和公众也会更加迅速地接受并实行绿色物流。
4北部湾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带来的机遇。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有利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充分发挥中国—东盟海上通道的作用,进一步密切与海上6国的经贸联系,联合参与南海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海工业,打造经济新高地。
5物流的潜在需求巨大。
近几年来,钦州市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冶炼、钢铁、能源、石油化工、粮食加工等为主要产品的临海工业基地。钦州港货物吞吐量、内贸、外贸、进出口量都逐年上升,2006年达到了762.4万吨。经预测2010年、2020年吞吐总量分别为3 532万吨、9 858万吨。这将大大促进钦州港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
(四)钦州港口绿色物流发展的威胁与挑战
1周边港口物流的竞争。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内防城、钦州、北海三港面临广东湛江港的竞争压力。湛江港规模较大,现有吞吐能力在2 500万吨左右,远远超过广西沿海各港口的总和,据统计,贵州省每年70%以上进出口物资经过湛江港。广西沿海港口与湛江港在港口功能、经济腹地、主要集疏运路线上已经形成相互竟争的态势。同时,越南北方的第一个深水港——盖林港,目前已建成3个万吨级码头泊位。它有利于促进中越“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且将成为云南省货物进出东南亚的又一个重要口岸。
2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威胁。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中越建设“两廊一圈”经济区的启动,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将会趁着这个时机纷纷进入广西,对物流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需要。在这些国外物流企业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的绿色物流服务时,必然使得省内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更加薄弱。
3绿色物流市场的需求不足。
虽然我国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绿色物流观念还未普及,企业和大众对于物流环保方面的要求很低,因此也造成了一些已推行绿色物流企业的却步。毕竟,需求才是推动供给的关键因素。
4对于物流人才的争夺激烈。
面对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物流专业人员的增长相对不足,绿色物流人才更加稀缺,而现代物流业的人才争夺现象十分突出。相比较而言,外企对人才更有吸引力,占有较强的优势,而对于起步较晚的国有物流企业或民营物流企业来说,在人力资源的争夺方面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钦州实施港口绿色物流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与宣传
国家应该加大对环保法制的建设和宣传,而港口企业更应转变思想观念,做好企业内部的法制宣传。部门应该作为领头羊,对现有的物流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简历与发展的框架。
(二)制定港口企业自律策略
1港口应该加强在运输过程中的绿色管理。港口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来减少运输时间,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尽量使用绿色通道,减少车辆的排污量。
2港口在储存和保管过程中应制定相关的绿色环保制度。
3在货物的包装问题上尽量减少或不适用对环境有害的包装材料。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环保型材料。在装卸过程中,主要是加强人员的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建立相应的赏罚制度,以减少损坏和污染环境。
4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消除交错运输。
(三)港口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物流
港口有大小,实力有强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港口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都不同,即使同是从事物流服务,服务的范围和重点也是不同的。钦州港作为中小型港口其主要功能仍是集散货物,所以本港口物流发展方向主要是发展第三方物流。同时在与北海、防城港形成功能互补时拓展其功能,突出特色。
(四)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钦州港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电子商务系统。首先完成与货主企业、银行、税务、保险、商检、海关及与北海、防城港的联网,然后建立起专门的网站和网络平台,强化行业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引导、鼓励物流企业开发、对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鼓励相关企业积极采用条形码(BC)、电子数据交换(EDI)、全面质量管理(TQM)、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供应链管理等技术。以标准化格式支持数据传播与处理,通过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管理、监督港口物流的全过程。
发展港口绿色物流是21世纪物流发展的必然方向,它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 张丽君,侯超惠,胡国强,等. 现代港口物流[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 黄华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SWOT分析[J]. 中国港口,2005(7):35-36.
[3] 钦州市港口规划课题组. 钦州港口总体规划[Z]. 钦州:钦州市港口管理局,2007.
[4] 盈励. 广西北部湾沿海港口面临机遇和挑战[J]. 当代广西,2006(12):11.
[5] 张险峰. 统筹区域资源合理布局北部湾物流网络[J]. 创新,2007(2):33-37.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