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规标题】无锡市办公室转发市市政园林局市关于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的通知 | |
| 【发布部门】无锡市 | 【发文字号】锡政办发[2011]136号 |
| 【批准部门】 | 【批准日期】 |
| 【发布日期】2011.05.17 | 【实施日期】2011.05.17 |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
| 【法规类别】计划统计/市政公用 | 【唯一标志】17281422 |
| 【全文】 | 【法宝引证码】 CLI.12.504206 |
(锡政办发〔2011〕136号)
各市(县)和各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市政园林局和市《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已经市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 二○一一年三月)
序言
“十一五”是无锡市污水治理工作迅速发展的五年,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正在向“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污水主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处理厂全提标”的目标稳步推进。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稳定性、运行的节能降耗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改进,现状管网的清通养护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按照无锡市总体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市巩固提升“十一五”发展成果、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新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攻坚时期。对于污水治理工程来说,“十二五”既是检验“十一五”期间污水治理工作成果的五年,也是污水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五年。为加强无锡市排水行业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无锡市污水治理水平,明确“十二五”期间污水治理工程的目标任务,确保“十二五”期间污水治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特编制《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
《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依据有《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苏政发〔2007〕97号)、《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锡政办发〔2009〕328号)、《市办公室关于下达无锡市“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通知》(锡政办发〔2010〕38号)、《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发改办环资〔2010〕1181号)、《无锡市“十二五”专项规划文本规范要求(试行)》(锡规划办〔2010〕3号)。
《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重点评估了“十一五”期间污水治理工作的成效,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污水治理工作的经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了“十二五”期间污水治理工程的相关目标和指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强调污水管网与厂站同步、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污水再生利用齐步,通过严格的标准约束和有效的投资控制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达到大力降低污水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减轻太湖流域的营养元素负荷、改善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为无锡市的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总体目标。
编制说明
根据《市办公室关于下达无锡市“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通知》(锡政办发〔2010〕38号)要求,我局委托无锡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政院)编制完成了《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
市政院于2010年5月开始编制《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2010年5月至9月,我局和市政院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和《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无锡市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10~2020)编制成果,进行了前期调研和规划草案的起草工作,于2010年10月14日与无锡排水管理处进行了第一次内部讨论。
2010年10月至11月,根据第一次内部讨论的修改意见,市政院对规划文本进行了详细的修改,于2010年11月12日向我局汇报了本次规划的编制成果,同时发往各相关单位征求意见。2010年11月27日,在整合各单位修改意见后,我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听取了《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汇报,并形成了《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评审稿)。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局注意将本规划与省、市相关规划进行充分对接。《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十二五”规划》在编制前,专门征求过我局的意见,我局提供了相关材料;《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后,也征求过我局的意见,涉及无锡的部分与本规划基本吻合。本规划在专家评审时,也邀请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参加,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本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多次征求过我局的意见,本规划也是根据以上两个规划的要求编制的,与这两个规划是相符的。在编制过程中,我局也充分听取了市、建设局、水利局、环保局、规划局、局、太湖办、各区等相关单位的意见,积极与各部门专项规划对接,使本次规划与各专项规划在衔接部分基本一致,同时,各区的意见也优化了本规划,使本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2010年12月9日,市在无锡排水管理处主持召开了《无锡市区“十二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会,经与会各单位和专家的讨论,形成了评审意见。我院根据评审意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1)进一步丰富了对“十一五”期间污水治理工作总结,在原有规划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期间无锡市污水治理工作取得的进步,强调了“十一五”期间无锡市在污水治理工作中创新和示范带头作用。
(2)在与建设、国土、环保等相关专项规划充分对接后,对文本中存在的不足予以补充完善。
(3)对“十二五”期间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用地需求提出了控制要求,并完善了再生水利用规划的相关内容。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污水治理工作的目标和指标如下:
根据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变化,不断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长效管理措施,控制新建项目按规划要求建设排水设施;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系统,全面推行排水许可制度,确保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总体目标:形成“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厂全提标”的国内一流的排水体系,全面提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2012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98%以上。
污泥:污泥无害化率100%。
再生水:再生水利用率33%。
污水处理厂: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扩建规模41.55万m3/d,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163.75万m3/d。
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污水管网495.4km,新建/扩建污水提升泵站27座,“控源截污”行动实施污水管网约2500km。
控源截污行动:从源头清理和规范排水户行为,全市形成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厂全提标的国内一流的排水体系,全面提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依据
1 依据
1、《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 苏政发〔2007〕97号
3、《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
--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11.23)
4、《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发改办环资〔2010〕1181号
5、《市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锡政办发〔2009〕328号
6、《无锡市“十二五”专项规划文本规范要求(试行)》
--锡规划办〔2010〕3号
7、《市办公室关于下达无锡市“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通知》
--锡政办发〔2010〕38号
2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19.12.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3 规划规范
(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4)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5)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修订)
(6)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7)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GB/T 119-2002)
(8)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20-2002)
(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21-2002)
(1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
(1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地下水回灌水质》(GB/T 19772-2005)
(1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分类》(CJ/T239-2007)
(1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CJ247-2007)
(14)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用泥质》(CJ 248-2007)
(1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埋泥质》(CJ/T249-2007)
(1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8-2002)
(17) 《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
(18) 其他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
4 相关规划
1、《无锡市“十一五”污水专项规划》(2006.8) --无锡市市政公用事业局
--无锡市排水管理处
--无锡市市政公用集团排水设计有限公司
2、《无锡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2006.10.31) --同济大学
--无锡市市政公用事业局
--无锡市排水管理处
3、《无锡市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2007.12) --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无锡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专项规划》(2009.9)
--无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5、《无锡市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10~2020)(2010.9)
--无锡排水管理处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二节 规划原则
1、加强评估、总结经验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3、管网配套、泥水并重
4、严格标准、控制投资
5、削减总量、改善水质
第三节 规划年限
规划现状年:2010年
规划期:“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
第四节 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区范围为无锡市区的行政范围,含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新区、惠山区和锡山区的全部,面积1622km2。
第二章 污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概述
1 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无锡市为江苏省省辖市,位于北纬31°7′至32°2′,东经119°33′至120°38′,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东南部。东邻苏州,距上海128km;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km;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无锡市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
图2.1 无锡市地理位置图(略)
2)行政辖区
无锡市域含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的全部,总面积4787.61km2,2009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65.65万人。无锡市市区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和新区。
3)区域水系
无锡市全市共有大小河道3100多条,总长2480km。市区河道总长150km,平水期水体容积800万立方米。太湖为江南水网中心,面积2338.1km2,总蓄水量为44.28亿立方米,年平均吞吐量约52亿立方米。因此,无锡地表水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地下水资源据不完全资料测算,市区储量为6349万立方米,年补给量为53万立方米。
4)地下水
无锡地区地下水水位最低在每年的冬季枯水期,其水位约在地表下4.5米左右,标高0.10米左右(黄海高程)。地下水水位最高在丰水期为每年夏季雨季,其水位可与地面平,标高在2米左右(黄海高程)。部分场地地势低,夏季雨季河水高于地面,易产生倒灌。
5)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 社会经济
无锡市经济产业结构合理,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92亿元,同比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061.99亿元,增长16.8%。
3 城市水系
市区范围内主要湖荡有15处,湖荡面积合计399.7km2,除383km2太湖面积外,其它湖荡合计面积约16.7km2。其中漕湖主要位于苏州市境内,市区仅涉及极少水面。
1)主要河道
流域性河道主要有京杭运河和望虞河,区域性河道则较多,如锡澄运河、白屈港、直湖港、伯渎港、九里河等。流域性河道和区域性河道构成无锡市区水网的骨干框架,是市区行洪、排涝和引水灌溉的主要通道;地方性河道以排除区和乡镇境内的洪涝水为主要作用;圩区河道则构成圩区水网,发挥着调畜、排涝和灌溉等作用。
2)主要湖泊湖荡
市区现有主要湖荡15处,分别是:太湖、五里湖、鹅真荡、宛山荡、嘉菱荡、白米荡、苏舍荡、南青荡、省滩荡、崇村白荡、西白荡、古庄白荡、北白荡、南白荡、漕湖等。其中,最大的湖泊为:太湖:位于市境南侧。
3)河道污染现状
2009年,太湖无锡水域总体水质有所改善。与2008年相比,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和富营养化指数分别下降了7.6%、8.3%、21.0%和4.3%。高锰酸盐指数处于Ⅲ类水平,总磷处于Ⅳ类水平,总氮劣于Ⅴ类标准,整个湖区由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好转为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无锡主要出入湖河流有大港河、直湖港、梁溪河、小溪港、望虞河、蠡河等。2009年,主要出入湖河流总体水质有所改善,其中大港河、梁溪河、小溪港、望虞河、蠡河处于Ⅱ~Ⅳ类水平;直湖港水质劣于Ⅴ类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
4)水体功能区划
根据《无锡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报告》并结合各专业规划对所涉及河道的定位与要求,对河道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提出骨干河道的主导使用功能,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河道防洪排涝、供水灌溉、航运、水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初步确定的区域性清水通道有:望虞河、白屈港、新沟河、直湖港、粱溪河;初步确定的区域性排水通道有:锡澄运河、走马塘河、京杭运河。为确保引调水的质量,作为清水通道的河道,在引水期间,其航运功能应适当弱化。
4 水环境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到2009年底,我市的23个国控面劣Ⅴ类水质的个数由2005年底的13个减少到8个,提前实现了省“十一五”规划控制目标,12个国家考察断面11个达标,水质达标率91.7%;11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99个,水质达标率.2%;37个小康断面,均指达标断面数为28个,达标率为77.6%(省考核认定);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2009年,太湖无锡水域高锰酸盐、总氮、总磷和富营养化指标数比2005年分别下降21%、28%、13%和7%。藻类聚集的时间延后、频次和面积大幅减少,完成了、省确定的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三个下降”的目标。水环境呈现四个有所好转:太湖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11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有所改善,37个小康断面和79个河长制断面水质有所改善,太湖蓝藻水华聚集程度有所改善。
第二节 “十一五”污水专项规划执行情况
1 “十一五”期间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情况描述
根据《无锡市“十一五”排水规划》,“十一五”期间污水治理工程的主要目标为:
加快全市范围内所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确保到2010年底前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城市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集镇建成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快污水处理工艺改造升级,全面配套建设脱磷脱氮设施,到2008年底,全市所有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完成脱磷脱氮改造工程,达到新的排放标准。
“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系统:2005年底共有污水处理厂15座,污水处理总规模为50.5万m3/d,“十一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规模71.7万m3/d,到“十一五”期末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122.2万m3/d。
“十一五”期间污水收集系统:按照雨污分流排水,到“十一五”期末共敷设DN225~DN2000污水管约4667km,共建设污水提升泵站81座。
“十一五”期间污泥处置及再生水回用:目前污水处理厂污泥主要通过外运制肥和干化处置,无害化率达到100%。再生水回用达到30%。
2 “十一五”期间污水治理工程的布局
《无锡市“十一五”排水规划》将无锡市区规划面积1622km2划分为五大排水分区,共布局21座污水处理厂,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污水主干管也基本完成。污水收集的分区主要依据行政区划划分,部分地块由于河道、丘陵等大型障碍物就近排入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收集及处理分区已基本形成,规划范围1622km2内分为主城区、滨湖区、新区、锡山区及惠山区五大污水处理区域,共21座污水处理厂。
3 “十一五”期间污水治理工作总结
“十一五”是无锡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时期,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控源截污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污水主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处理厂全提标的目标。
1)“十一五”期间污水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全面发展,目前我市污水处理已跻身全国领先方阵,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等方面均居全省乃至国内前茅。
1、能力大幅度提高,规模空前。
2、完善管网的配套建设,开展控源截污行动。
3、污水厂出水品质全面提高。
4、管干分离,完成排水管理改革。
5、完善法规,加强行业管理,强化排水许可。
6、应用新技术、新手段。
2)“十一五”期间污水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污水处理厂方面,虽然21座污水处理厂经过提标改造,出水水质标准进一步提高,但运行的稳定性、运行的节能降耗、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改进。
在污水收集系统方面,虽然管网基本覆盖了市区的建设用地,污水收集率得到大幅提高,但对现状管网的清通养护工作仍有待于提高。“十一五”期末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进行,轨道站点的建设对现状污水管网的影响不可忽视,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予以研究,并提出优化措施。同时,在城中村、老新村及河道截污等目前仍采用临时的截流式过渡的区域,在地块改造时应及时彻底的改造成雨污分流制。
4 对实现污水治理目标保障措施的评价及调整意见
“十一五”期间为确保污水治理工作能根据规划有效的实施主要的保障措施主要有:
(1)建立健全排水管理机构设置,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设备和交通工具。
(2)加强对污水处理新工艺的研究,加强尾水回用和污泥处置的性研究,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管理水平。
第三节 城市供排水现状和污水处理现状
1 城市供水现状
目前,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拥有地面水取水口5个,6座地面水厂,4座区域加压站,供水范围达1622km2,供水管线总长度2700多千米。
现有的无锡市水源厂、净水厂概况见表2-2。
表2-2 无锡市地表水水源厂、净水厂概况表
| 净水厂 | 水源厂 | 水源 | 设计规模(万m3/d) | 备注 | |
| 取水 | 净水 | ||||
| 中桥水厂 | 南泉 | 太湖贡湖湾 | 100 | 60 | 运行中 |
| 雪浪水厂 | 25 | 运行中 | |||
| 锡东水厂 | 锡东水厂取水泵房 | 太湖贡湖湾 | 30 | 30 | 运行中 |
| 锡澄水厂 | 澄西水源厂 | 长江 | 100(装机80) | 80 | 运行中 |
| 合计 | 210 | 195 | |||
现有的无锡市大型供水增压站概况见表2-3:
表2-3 无锡市大型供水增压站现状一览表
| 增压站名称 | 设计能力(万m3/d) | 库容(万m3) |
| 尤渡里增压站 | 10 | 4 |
| 冯巷增压站 | 5 | 2 |
| 安镇增压站 | 5 | 2 |
| 胡埭增压站 | 5 | 0.9 |
2 污水排放现状
2009年市区污水处理量27714.28 万吨(约合75.93万吨/日);2010年市区污水处理量33744.85万吨,折合92.45万吨/日。
3 污水处理厂概况
1)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
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无锡市形成了以主城区、滨湖区、新区、锡山区、惠山区为主的五大污水处理区域共21座污水处理厂,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详见表2-4:
表2-4 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示意表
| 序号 | 所在区 | 污水厂 | “十二五“期末服务人口(万人) | 服务面积(km2) | 厂址 | 服务范围 |
| 1 | 主城区 | 芦村污水厂 | 68 | 84.1 | 华清大道与运河西路交叉口西南侧 | 鸡笼山南→东湾山→青龙山→钱荣路→惠山南→运河西路→凤宾路→兴源路→塔影路→江海路→太湖大道→兴源路→下甸桥浜→京杭运河→曹王泾→五里湖→十八湾→鸡笼山南 |
| 2 | 城北污水厂 | 54 | 83.8 | 锡沙线东风桥堍 | 城北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沿锡北运河→友谊路→锡沙路→东亭路→北兴塘河→崇锡河→九里河→桐桥港路→太湖大道→江海路→塔影路→兴源二路→凤宾路→运河西路→惠山北→钱荣路→舜柯山→沿山河→洋溪河→盛岸西路→会西河京杭运河→锡澄运河→锡北运河 | |
| 3 | 太湖新城污水厂 | 65 | 116.02 | 吴越路与菱湖大道交叉口东南侧 | 漆塘路→山水西路→大浮→山脊线→环太湖公路→京杭运河→曹王泾→五里湖东→长广溪→五里湖西→漆塘路 | |
| 4 | 滨湖区 | 度假区污水厂 | 7 | 24.11 | 峰影河和连峰路交叉口西南侧 | 阖闾城北→直湖港→北环堤河→西环堤河→南环堤河→古竹路→秦履山南→太湖→冠嶂山西→古竹路→南环堤河→北环堤河→阖闾城东→阖闾城北 |
| 5 | 胡埭污水厂 | 8.5 | 20.96 | 陆藕路北侧、直湖港以东的北部工业园区内 | 342省道→陆马公路→龙延河→阖闾城西(北)→刘闾路→342省道 | |
| 6 | 新区 | 新城污水厂 | 31.5 | .8 | 高浪路与珠江路交叉口西南侧 | 太湖大道→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机场→宅基浜→沪宁铁路→雪梅路→京杭大运河→下甸桥浜→沪宁铁路→太湖大道的闭合地块 |
| 7 | 梅村污水厂 | 35 | 76.6 | 佳美浜与伯渎港交汇处西南侧 | 沪宁高速公路→环鸿南路→环鸿东路→新区北边界→纺城大道→沪宁高速公路 | |
| 8 | 硕放污水厂 | 13 | 30.7 | 无锡机场东南方,盈发路北侧 | 沪宁高速公路以南,望虞河、京杭大运河以北、雪梅路→沪宁铁路→宅基浜→无锡机场→沪宁高速公路 | |
| 9 | 锡山区 | 东亭污水厂 | 28 | 56 | 开发区内竹辉路的西侧、新兴塘河的南面 | 锡北运河南→锡沙路→东亭路→北兴塘河→崇锡河→九里河→桐桥路→叙康路→G312→新兴路→锡沪路→吼山浜→吼山大道→镇南路→京沪高铁→北中路→春丰河→锡北运河 |
| 10 | 鹅湖污水厂 | 8 | 26 | 鹅湖群联村,锡太公路与甘厚路交叉口 | 北环路→张马桥路→科技路→通园大道→鹅湖路→通园大道→新杨南路→鹅湖南路→鹅真荡西北岸→甘东路→北环路 | |
| 11 | 锡北污水厂 | 8 | 30 | 张泾镇规划院以东,泾石路以南,贾家里西侧,化工厂以北 | 斗山度假村以南地块,锡北镇及东港镇走马塘河以西和东北塘在锡北运河以北地块 | |
| 12 | 东港污水厂 | 7.5 | 30 | 东港镇冯家巷,锡港公路以南、锡北运河以南 | 走马塘河→纬九路→经二十七路→经二十三路→黄土塘、东升工业园南部→经二十一路→走马塘河 | |
| 13 | 安镇污水厂 | 16.5 | 68 | 安镇的年余村 | 吼山大道→锡东大道→纬一路→经十六路以东片区→纬十九路→胶山路→经一路→锡沪路→吼山大道 | |
| 14 | 惠山区 | 惠山污水厂 | 18 | 47.09 | 锡北运河北岸的胡家渡村 | 新锡澄路→界河→东环路→惠山南环路→新锡澄路 |
| 15 | 前洲污水厂 | 7.5 | 19.7 | 万寿路与石前路交叉口东南侧 | 玉龙路→沿河北路→沿河南路→前洲纬二路→从政路→万寿路→余浩路→新米路→玉龙路 | |
| 16 | 玉祁污水厂 | 8.5 | 15.3 | 玉祁街道水产场村 | 西环路→锡玉路→永泰路→玉龙路→东环路→北玉祁边界→西环路 | |
| 17 | 石塘湾污水厂 | 7 | 10.4 | 石塘湾工业区 | 京杭大运河→锡澄运河→洛社纬二路→洛社纬八路→广石路→京杭大运河 | |
| 18 | 洛社污水厂 | 9.5 | 28.2 | 洛社镇徐贵桥村 | 京杭大运河→直湖港→圻北路→圻西路→西环路→盛岸西路→雅东路→京杭大运河 | |
| 19 | 杨市污水厂 | 2.5 | 7.9 | 杨市镇环政南路29号 | 直湖港→洛南路→杨东环→府前路→圻西路→圻北路→直湖港 | |
| 20 | 钱桥污水厂 | 13 | 35.2 | 钱桥街道晓星村 | 盛岸西路→雅东路→运河西路→胜丰路→钱姚路→西环路→盛岸西路 | |
| 21 | 阳山污水厂 | 4 | 9.8 | 阳山镇安阳山村唐岸里 | 陆戴路→胡陆路→陆明路→人民路→陆阳山路→陆戴路 | |
| 总计 | 420.0 | 884.68 | ||||
2)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
至2010年底,无锡市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1个,总处理能力达到122.2万m3/d;实际处理量约92.45万m3/d,详见表2-5:
表2-5 无锡市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
| 序号 | 所在区 | 污水厂名称 | 2010规模(万m3/d) | 日均处理量(万m3/d) | 负荷率 |
| 1 | 主城区 | 芦村污水厂 | 30 | 20.43 | 68.10% |
| 2 | 城北污水厂 | 20 | 15.76 | 78.80% | |
| 3 | 太湖新城污水厂 | 15 | 11.99 | 79.93% | |
| 4 | 滨湖区 | 度假区污水厂 | 1.25 | 1.26 | 100.80% |
| 5 | 胡埭污水厂 | 0.7 | 0.72 | 102.86% | |
| 6 | 新区 | 新城污水厂 | 12 | 10.56 | 88.00% |
| 7 | 梅村污水厂 | 6 | 5.75 | 95.83% | |
| 8 | 硕放污水厂 | 4 | 3 | 75.00% | |
| 9 | 锡山区 | 东亭污水厂 | 7 | 6.77 | 96.71% |
| 10 | 鹅湖污水厂 | 1 | 0.91 | 91.00% | |
| 11 | 锡北污水厂 | 2.25 | 1.16 | 51.56% | |
| 12 | 东港污水厂 | 1 | 0.49 | 49.00% | |
| 13 | 安镇污水厂 | 2 | 1.21 | 60.50% | |
| 14 | 惠山区 | 惠山污水厂 | 5 | 3.33 | 66.60% |
| 15 | 前洲污水厂 | 4 | 2.13 | 53.25% | |
| 16 | 玉祁污水厂 | 2 | 1.2 | 60.00% | |
| 17 | 石塘湾污水厂 | 2.5 | 1.36 | 54.40% | |
| 18 | 洛社污水厂 | 1.5 | 1 | 66.67% | |
| 19 | 杨市污水厂 | 0.5 | 0.28 | 56.00% | |
| 20 | 钱桥污水厂 | 3.5 | 2.6 | 74.29% | |
| 21 | 阳山污水厂 | 1 | 0.52 | 52.00% | |
| 总计 | 122.2 | 92.45 | 75.65% | ||
3)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
至2010年底,无锡市区范围内共有市政污水处理厂21座,污水处理厂布局及规模能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污水处理厂处理深度和尾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无锡市污水收集系统已经基本健全,主要污水干管敷设到位,主城区内的污水收集系统较为完善,城区污水已基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收集处理。
目前,无锡市排水系统目前状况良好。无锡市主城区、新区、滨湖区及东亭、惠山等污水处理厂进水性质基本为市政污水,污水处理厂进水B/C比一般可达0.3~0.4,可生化性尚可;但是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尤其是惠山区及锡山区部分镇级污水处理厂)进厂污水主要为工业废水,生化性较差。
2007年以前,无锡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一般执行GB118-2002一级B标准。为了改善太湖水质, 2007年至2008年底,无锡市全部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基本思路为“对污水厂进出水水质尽心调研测试,仔细分析影响一级标准A标准稳定达标的主要因素,优先考虑采取非工程措施,其次选择强化预处理和强化生物处理各措施,再选择深度处理措施,确保处理效果”。生化段强化生物脱氮及COD的去除,增设三级处理工艺主要采用机械过滤或滤池过滤,部分污水厂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强化脱氮及过滤。各厂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污水处理厂出水基本稳定的达到 DB32 排放标准。
4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目前,无锡市区21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一般处理处置方式详见表2-6:
表2-6 无锡市污水污泥现状产生量一览表
| 序号 | 排水分区 | 污水厂名称 | 现状污泥量(m3/d) | 污泥含水率(%) | 污泥处理工艺 | 污泥去向 |
| 1 | 中心城区 | 芦村污水处理厂 | 157 | <80 | 带式脱水机、离心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2 | 城北污水处理厂 | 156.13 | 79 | 带式脱水机、离心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 3 | 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 | 29.38 | 77.6 | 带式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 4 | 新区 | 度假区污水处理厂 | 47.6 | 79 | 离心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5 | 胡埭污水处理厂 | 17.3 | 80 | 带式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 6 | 新城水处理厂 | 17.9 | 80 | 带式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 7 | 滨湖区 | 梅村水处理厂 | 10.4 | 80 | 带式浓缩脱水机 | 堆肥 |
| 8 | 硕放水处理厂 | 2.5 | 80 | 带式浓缩脱水机 | 堆肥 | |
| 9 | 锡山区 | 东亭污水处理厂 | 50.2 | 77.6 | 离心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10 | 鹅湖污水处理厂 | 1.2 | 80 | 离心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 11 | 锡北污水处理厂 | 2. | 80 | 离心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 12 | 东港污水处理厂 | 1.72 | 80 | 离心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 13 | 安镇污水处理厂 | 1.3 | 80 | 离心脱水机 | 外运、堆肥 | |
| 14 | 惠山区 | 惠山污水处理厂 | 10 | 80 | 带式脱水机 | 干化制砖(蓝海) |
| 15 | 前洲污水处理厂 | 60 | 80 | 带式脱水机 | 干化制砖(蓝海) | |
| 16 | 玉祁污水处理厂 | 6 | 80 | 带式压滤机 | 干化制砖(蓝海) | |
| 17 | 石塘湾污水处理厂 | 40 | 80 | 带式脱水机、离心脱水机 | 干化制砖(蓝海) | |
| 18 | 洛社污水处理厂 | 20 | 80 | 带式压滤机 | 干化制砖(蓝海) | |
| 19 | 杨市污水处理厂 | 8 | 80 | 带式压滤机 | 干化制砖(蓝海) | |
| 20 | 钱桥污水处理厂 | 10 | 80 | 带式脱水机 | 干化制砖(蓝海) | |
| 21 | 阳山(陆区)污水处理厂 | 2.3 | 80 | 带式脱水机 | 干化制砖(蓝海) | |
| 总计 | 651.82 | |||||
5 污水再生设施及利用现状
目前,无锡市污水再生利用规模约为25.4万m3/d,主要用于生活杂用、冲洗河道、补充景观河道用水、工业用水等。再生水用于工业应用主要有:
1. 2006年至今,太湖新城污水厂与周边的益多环保热电厂达成协议,为其提供2万m3/d规模的再生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
2. 新区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于2008年3月投运,08年提供高品质再生水150万m3,09年提供229万m3,主要供海力士-意法半导体公司及周边企业生产工艺用水。
2006年,无锡市物价局台文件(锡价工[2006]1号)《市物价局关于核定城市再生水施行价格的批复》,文件中确定达到城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以管道输送方式供水的城市再生水,试行销售价格为1.30元/吨。再生水价格的确定,可以促进城市各类用水的合理分配,在再生水的价格优势面前,会有更多可以利用低标准水的用户采用再生水替代,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
6 污水管道现状
无锡市污水管道的建设始于1986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全市现状建设用地,主城区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在大浮影视基地、鼋头渚等污水管道难以普及的地区,也增设了小型污水提升设施,有效保证了污水收集率。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共完成污水管道4760.0km。具体见表2-7:
表2-7 无锡市污水管道现状表
| 序号 | 行政分区 | 服务面积(km2) | 污水管径(mm) | 长度(km) |
| 1 | 主城区 | 283.92 | 300~2000 | 1556.46 |
| 2 | 滨湖区 | 45.07 | 300~1200 | 460.8 |
| 3 | 新区 | 172.1 | 300~1500 | 931.27 |
| 4 | 锡山区 | 210 | 400~1500 | 932.7 |
| 5 | 惠山区 | 173.59 | 300~1600 | 878.77 |
| 6 | 合计 | 884.68 | 4760 |
7 污水提升泵站现状
无锡市全市范围内共有现状污水提升泵站81座,其中主城区污水提升泵站26座,滨湖区污水提升泵站3座,新区污水提升泵站12座,锡山区污水提升泵站17座,惠山区污水提升泵站23座。
8 污水处理管理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是本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排水进行统一监督管理。无锡排水管理处受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委托,具体负责全市排水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详见《无锡市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10~2020)。
第四节 主要存在问题及建议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是无锡市污水治理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无锡市的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管网覆盖率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污水专项规划》的相关建设内容,但根据近期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文件要求还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多数污水厂已达到满负荷运行,现有用地或周边控制用地与污水厂远期规划规模不匹配。
(2)目前,污水收集系统的维护未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实施,多属应急维护,污水收集系统的维护机制尚不健全。
(3)在老城区地块改造时,由于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排放的污水量远超现状污水管网的承载能力,须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4)无锡市的污水再生利用仍属起步阶段,再生处理技术只有特定用途的小规模尝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有待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的配套要进一步完善,污水再生利用缺乏必要的市场环境。
(5)无锡市的污泥目前基本采用堆肥和干化的方式进行处置,尚未制定污泥处理处置的产业。
(6)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个别污水厂的运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 相关建议
“十二五”期间,针对上述污水治理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相关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1)根据污水厂水量增长的趋势和“十二五”期间污水排放量预测,按计划进行污水处理厂扩建;同时对用地不满足远期用地要求的及时进行用地控制。
(2)建立健全污水收集系统的清通养护机制。
(3)针对老城区地块改造中出现排放的污水量远超现状污水管网的承载能力这种情况,需要在核算污水量后,和规划部分协调,考虑复管或增加新的污水通道。
(4)全面分析污水再生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全面考虑使用再生水所带来的外部效益(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的节约和水环境污染的缓减),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的相关配套,确保污水再生利用切实有效开展。
(5)应当制订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产业,从宏观上要制订科学的导向,坚持服务、监督与市场化运作并举的方针,积极推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的健康发展;微观上,制定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价格,利用价格杠杆,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污泥处置工艺路线。
(6)针对个别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应安排相关内容指导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并组织向运行管理先进的污水厂学习。
第三章 需求预测
第一节 人口预测
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末无锡市市区人口将达到420万人。
第二节 供水量预测
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区面积的扩大,相应带来城市用水量的增长,原有的给水专项规划由于编制时间已久,已与现状差别较大,本方案按照近十年来无锡市区实际供水量,并结合太湖新城和锡东新城给水专项规划进行2015年和2020年的供水量预测。
水量预测利用以下三种基本方法:一是由近年来供水量增长率推算规划年限的用水量;二是根据新城专项规划的用水量,结合现状年供水量来推测规划年限的用水量;三是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测算规划年限的用水量。
方法一:由供水量增长率推算
根据近十年供水量增长率的变化梯度,设2010年最高日供水量130 万m3/d,设定2011-2015年供水量增长率为5%,由此推算2015年的最高日供水量为166万m3/d。
方法二、根据新城专项规划用水量,结合现状年供水量进行预测
根据太湖新城给水规划、锡东新城给水规划,两处新区最终的供水量预测分别为30万m3/d(已扣除现有供水量)和35万m3/d。预测两个新城增长的用水量约为25万m3/d;规划远期经济形态全面形成、人口迁移速度加快,预测两个新城增长的用水量约为40万m3/d;现有城区供水量约为130万m3/d。2015年新城供水总量增加25万m3/d,其他区域新增供水量5万m3/d,最高日供水量为160万m3/d。
方法三: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市区人口(2009年):335万人,供水量125.7万m3/d,人均综合用水量为375L/(人·d)
市区规划人口:2015年为420万人。考虑到今后5年的发展较快,同时产业调整还在进行,所以2015年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在2009年的基础上略增,取定为390 L/(人·d),最高日用水量为163.8万m3/d。
根据上述三种方式的预测,到2015年无锡市区最高日用水量确定为160万m3/d。
根据供水平衡原则,2015年无锡市区最高日供水量确定为160万m3/d。2001年至2009年的无锡市供水统计数据分析显示,Kd约为1.16,则2015年预测最高日供水量、平均日供水量如表3-1。
表3-1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 规划期限 | 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量[L/(人·d)] | 平均日人均综合用水量[L/(人·d)] | 最高日供水量万m3/d) | 平均日供水量(万m3/d) |
| 2009年(现状) | 375 | 323 | 125.7 | 108.4 |
| 2015年 | 390 | 336 | 160 | 138 |
城市污水量的预测,包括对城市生活污水量的预测和城市工业废水量的预测两部分,比较科学、实际的预测方法一般分两部分进行定量分析。其中生活污水量根据城市规模、性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给排水设施水平和城市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选用适合当地情况的生活污水定额来进行计算。而工业废水量可以根据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性质以及综合发展水平、现状耗水量指标等求得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使用情况,再根据按城市节水规划关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递增的要求确定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工业废水量折算系数,求得城市工业废水总量。
方法一: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
Q1=n*q1*(1+γ)*φ*α*(1+β)
-Q:污水量,万吨/日
- n:人口规模,万人
-q1: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各污水厂收水区域内用水情况150-350L/d
-φ:污水排放系数
-α:污水收集率
-β:地下水渗漏量,根据区域条件的不同,取10-15%
-γ:工业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比值
方法二: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Q2=n*q2*φ*α*(1+β)
-Q:污水量,万吨/日
-q2: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各污水厂收水区域内用水情况250-400L/d
本规划采取两种方法同时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水量预测的结果。
1 相关参数和指标的确定
1.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平均值)
芦村、城北取350升/(人•天);太湖取300升/(人•天);惠山、度假区、新区新城取250升/(人•天);东亭、钱桥、前洲、洛社取200升/(人•天);胡埭、梅村、硕放、锡北、东港、鹅湖、玉祁、杨市、安镇、石塘湾及阳山取150升/(人•天)。(采用人口基数加权平均后为251升/(人•天))
2.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平均值)
主城区(芦村、城北)取400升/(人•天),太湖、东亭及新区新城取350升/(人•天);度假区、惠山、梅村、硕放、前洲、胡埭、安镇取300升/(人•天);玉祁、洛社、钱桥、鹅湖、锡北、东港、杨市、石塘湾及阳山取250升/(人•天)。(采用人口基数加权平均后为333升/(人•天))
3.污水排放系数
本次预测取0.90。
4.污水收集率
本次预测主城区取95%;新区、东亭地区、锡东新城、惠山新城取93%;滨湖区的马山、胡埭、锡山区其它街道、惠山区各集镇建成区取90%。
5.地下水渗入率
15%:芦村、城北、新城、梅村、硕放、东亭、惠山、前洲、玉祁、石塘湾、洛社、杨市、钱桥、阳山
10%:太湖新城、马山、胡埭、鹅湖、锡北、东港、安镇
2 各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污水排放量预测
根据上述的指标对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排水量进行预测,详见表3-2:
表3-2 “十二五”污水处理厂规模计算一览表
| 序号 | 服务区 | 污水厂 | 服务人口(万人) | 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L/d) | 综合用水量指标(L/d) | 污水排放系数 | 污水收集率 | 地下水渗入率 | 工业水/ 生活水 | 计算污水量(万m3/d) | 平均值 | |
| 1 | 主城区 | 芦村污水处理厂 | 68 | 350 | 0.9 | 0.95 | 15% | 2 | 29.25 | 28.00 | ||
| 400 | 8 | 26.74 | ||||||||||
| 2 | 城北污水处理厂 | 54 | 350 | 0.9 | 0.95 | 15% | 3 | 26.55 | 23. | |||
| 400 | 7 | 21.24 | ||||||||||
| 3 | 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 | 65 | 300 | 0.9 | 0.95 | 10% | 2 | 22.92 | 22.16 | |||
| 350 | 8 | 21.40 | ||||||||||
| 4 | 滨湖区 | 度假区污水处理厂 | 7 | 250 | 0.9 | 0.9 | 10% | 4 | 2.60 | 2.23 | ||
| 300 | 6 | 1.87 | ||||||||||
| 5 | 胡埭污水处理厂 | 8.5 | 150 | 0.9 | 0.9 | 10% | 5 | 2.27 | 2.27 | |||
| 300 | 5 | 2.27 | ||||||||||
| 6 | 新区 | 新城污水处理厂 | 31.5 | 250 | 0.9 | 0.93 | 15% | 5 | 15.16 | 12.58 | ||
| 330 | 5 | 10.01 | ||||||||||
| 7 | 梅村污水处理厂 | 35 | 150 | 0.9 | 0.93 | 15% | 5 | 10.11 | 10.11 | |||
| 300 | 5 | 10.11 | ||||||||||
| 8 | 硕放污水处理厂 | 13 | 150 | 0.9 | 0.93 | 15% | 7 | 6.26 | 5.01 | |||
| 300 | 3 | 3.75 | ||||||||||
| 9 | 锡山区 | 东亭污水处理厂 | 28 | 200 | 0.9 | 0.93 | 10% | 5 | 10.31 | 9.67 | ||
| 350 | 5 | 9.02 | ||||||||||
| 10 | 鹅湖污水处理厂 | 8 | 150 | 0.9 | 0.9 | 10% | 4 | 1.78 | 1.78 | |||
| 250 | 6 | 1.78 | ||||||||||
| 11 | 锡北污水处理厂 | 8 | 150 | 0.9 | 0.9 | 10% | 5 | 2.14 | 1.96 | |||
| 250 | 5 | 1.78 | ||||||||||
| 12 | 东港污水处理厂 | 7.5 | 150 | 0.9 | 0.9 | 10% | 4 | 1.67 | 1.67 | |||
| 250 | 6 | 1.67 | ||||||||||
| 13 | 安镇污水处理厂 | 16.5 | 150 | 0.9 | 0.95 | 10% | 4 | 3.88 | 4.27 | |||
| 300 | 6 | 4.66 | ||||||||||
| 14 | 惠山区 | 惠山污水处理厂 | 18 | 250 | 0.9 | 0.93 | 15% | 4 | 7.22 | 6.21 | ||
| 300 | 6 | 5.20 | ||||||||||
| 15 | 前洲污水处理厂 | 7.5 | 200 | 0.9 | 0.9 | 15% | 5 | 2.79 | 2.27 | |||
| 250 | 5 | 1.75 | ||||||||||
| 16 | 玉祁污水处理厂 | 8.5 | 150 | 0.9 | 0.9 | 15% | 5 | 2.38 | 2.18 | |||
| 250 | 5 | 1.98 | ||||||||||
| 17 | 石塘湾污水处理厂 | 7 | 150 | 0.9 | 0.9 | 15% | 5 | 1.96 | 1.79 | |||
| 250 | 5 | 1.63 | ||||||||||
| 18 | 洛社污水处理厂 | 9.5 | 200 | 0.9 | 0.9 | 15% | 3 | 2.53 | 2.37 | |||
| 250 | 7 | 2.21 | ||||||||||
| 19 | 杨市污水处理厂 | 2.5 | 150 | 0.9 | 0.9 | 15% | 4 | 0.58 | 0.58 | |||
| 250 | 6 | 0.58 | ||||||||||
| 20 | 钱桥污水处理厂 | 13 | 200 | 0.9 | 0.9 | 15% | 5 | 4.84 | 3.94 | |||
| 250 | 5 | 3.03 | ||||||||||
| 21 | 阳山污水处理厂 | 4 | 150 | 0.9 | 0.9 | 15% | 5 | 1.12 | 1.02 | |||
| 250 | 5 | 0.93 | ||||||||||
| 合计 | 420 | 158.29 | 132.68 | 145.96 | ||||||||
3 总排放水量与供水量的校核
Q=(Qmax/kd +Q1)·φ·α·(1+β)
-Q:污水量,万m3/d
- Qmax:自来水最高日用水量,万m3/d
- Q1:自备水源日用水量,万m3/d,市区范围内约为10万m3/d。
- kd:日变化系数,城镇供水的日变化系数应根据城镇性质和规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供水系统布局,结合现状供水曲线和日用水变化分析确定。一般日变化系数宜采用1.1~1.5,本次预测kd取1.16
-φ:产污率,取0.9
-α:污水收集率,全市计算时统一按照95%计算。
-β:地下水渗入量,取15%。
与供水量的校核:(138+10)*0.9*0.95*1.15=145.5万m3/d,与各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的污水排放量计算值总和基本吻合。
第四节 处理情况预测
根据《无锡市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10~2020),市区21座污水处理厂处理水主要污染物指标(CODCr、BOD5、NH3-N、TN、TP、SS)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8-2002)的一级A标准。
第五节 污水管网预测
根据各排水分区污水收集率指标,结合“控源截污”及各区“十二五”期间建设发展计划,对各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工程量预测如下表所示:
表3-3 主城区污水厂配套污水主管网工程量预测表
| 管径 | 管线工程量(km) | ||
| 芦村污水厂 | 城北污水厂 | 太湖新城污水厂 | |
| d400 | 2 | ||
| d500 | 15.0 | 8.9 | 21.9 |
| d600 | 9.6 | 5.3 | 11.2 |
| d800 | 3.3 | 7.1 | 5.7 |
| 管径 | 管线工程量(km) | ||
| 芦村污水厂 | 城北污水厂 | 芦村污水厂 | |
| d1000 | 7.9 | 9.9 | 4.0 |
| d1200 | 9.1 | 6.6 | 1.9 |
| d1350 | 3.7 | 6.7 | 1.6 |
| d1500 | 2.7 | 8.0 | 1.6 |
| d1650 | 4.0 | 4.3 | 5.5 |
| d1800 | 2.0 | 3.2 | 3.0 |
| d2000 | 3.3 | ||
| 小计 | 62.6 | 60.0 | 56.4 |
表3-4 滨湖区污水厂配套污水管网工程量预测表
| 管径 | 管线工程量(km) | ||
| 度假区污水厂 | 胡埭污水厂 | ||
| DN200 | 2.7 | ||
| DN300 | 3.0 | 6.0 | |
| DN400 | 6.9 | 8.5 | |
| DN500 | 1.7 | 2.4 | |
| d600 | 4.2 | ||
| d800 | 1.0 | ||
| 小计 | 14.3 | 22.1 | |
表3-5 新区污水厂配套污水管网工程量预测表
| 管径 | 管线工程量(km) | ||
| 新城污水厂 | 梅村污水厂 | 硕放污水厂 | |
| d400 | 4.8 | 15.4 | 1.2 |
| d500 | 0.9 | 3.2 | 5.2 |
| d600 | 0.4 | 0.9 | 2.0 |
| d1000 | 6.9 | 1.0 | |
| 小计 | 13.0 | 19.5 | 9.4 |
表3-6 锡山区污水厂配套污水管网工程量预测表
| 管径 | 管线工程量(km) | ||||
| 东亭污水厂 | 鹅湖污水厂 | 锡北污水厂 | 东港污水厂 | 安镇污水厂 | |
| d300 | 5 | 5 | 5 | 5 | 5 |
| d400 | 31 | 12 | 12 | 15 | 31 |
| 小计 | 36 | 17 | 17 | 20 | 36 |
表3-7 惠山区污水厂配套污水管网工程量预测表
| 管径 | 管线工程量(km) | |||
| 惠山污水厂 | 前洲污水厂 | 玉祁污水厂 | 石塘湾污水厂 | |
| d300 | 9.8 | 1.7 | 0.4 | |
| d400 | 31.6 | 8.3 | 0.6 | 0.1 |
| d500 | 9.3 | 2.3 | 5.0 | |
| d600 | 3.2 | 1.8 | ||
| d800 | 0.7 | |||
| d1000 | 1.1 | |||
| 小计 | 53.9 | 14.1 | 7.4 | 0.5 |
| 管径 | 管线工程量(km) | |||
| 洛社污水厂 | 杨市污水厂 | 钱桥污水厂 | 阳山污水厂 | |
| d300 | 0.5 | 6 | 4.2 | |
| d400 | 7.5 | 1.9 | 6.9 | |
| d500 | 3.5 | 0.8 | ||
| d600 | 1.6 | 2.4 | ||
| d800 | 0.9 | 6 | ||
| 小计 | 13.5 | 2.4 | 16.1 | 4.2 |
综合美国EPA和德国ATV的污泥量预测方法、国内设计规范的计算方法、依据无锡市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实际统计数据并进行理论计算核实,推荐采用污泥量预测参数为:污水处理厂(含初沉污泥和二沉污泥)污泥产率为1.5 t DS/万m3污水,按脱水后污泥含水率80%计算,污泥产量为污水量的0.75‰,污水处理厂运行水量以预测的污水排放量计,按此计算到2015年,无锡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为218.94t DS/d(按计算得出污水总量),折合至含水率80%的污泥量为1094.70m3/d,污泥的处理处置必须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予以重视并解决。
表3-8 污水厂污泥量预测表
| 序号 | 排水分区 | 污水厂名称 | 2015年末污水厂计算水量(万m3/d) | 2015年污泥干重(吨/天) | 2015年80%含水率污泥湿重(吨/天) |
| 1 | 主城区 | 芦村污水处理厂 | 28.00 | 42.00 | 210.00 |
| 2 | 城北污水处理厂 | 23. | 35.84 | 179.18 | |
| 3 | 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 | 22.16 | 33.24 | 166.20 | |
| 4 | 滨湖区 | 度假区污水处理厂 | 2.23 | 3.35 | 16.73 |
| 5 | 胡埭污水处理厂 | 2.27 | 3.41 | 17.03 | |
| 6 | 新区 | 新城水处理厂 | 12.58 | 18.87 | 94.35 |
| 7 | 梅村水处理厂 | 10.11 | 15.17 | 75.83 | |
| 8 | 硕放水处理厂 | 5.01 | 7.52 | 37.58 | |
| 9 | 锡山区 | 东亭污水处理厂 | 9.67 | 14.51 | 72.53 |
| 10 | 鹅湖污水处理厂 | 1.78 | 2.67 | 13.35 | |
| 11 | 锡北污水处理厂 | 1.96 | 2.94 | 14.70 | |
| 12 | 东港污水处理厂 | 1.67 | 2.51 | 12.53 | |
| 13 | 安镇污水处理厂 | 4.27 | 6.41 | 32.03 | |
| 14 | 惠山区 | 惠山污水处理厂 | 6.21 | 9.32 | 46.58 |
| 15 | 前洲污水处理厂 | 2.27 | 3.41 | 17.03 | |
| 16 | 玉祁污水处理厂 | 2.18 | 3.27 | 16.35 | |
| 17 | 石塘湾污水处理厂 | 1.79 | 2.69 | 13.43 | |
| 18 | 洛社污水处理厂 | 2.37 | 3.56 | 17.78 | |
| 19 | 杨市污水处理厂 | 0.58 | 0.87 | 4.35 | |
| 20 | 钱桥污水处理厂 | 3.94 | 5.91 | 29.55 | |
| 21 | 阳山(陆区)污水处理厂 | 1.02 | 1.53 | 7.65 | |
| 总计 | 145.96 | 218.94 | 1094.70 | ||
无锡市再生水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城市杂用以及景观环境用水。污水经再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根据不同用户分别参考国家相关再生利用水质标准,并经消毒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各再生水用户,根据市有关文件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区污水再生利用率要求达到33%,根据污水排放量预测,“十二五”期末无锡市区21座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总量需达到48.16万m3/d。
第四章 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
第一节 本次规划目标
本次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变化,不断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长效管理措施,控制新建项目按规划要求建设排水设施;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系统,全面推行排水许可制度,确保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主要规划指标如下:
总体目标:形成“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厂全提标”的国内一流的排水体系,全面提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2012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98%以上。
污泥:污泥无害化率100%。
再生水:再生水利用率33%。
污水处理厂: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扩建规模41.55万m3/d,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163.75万m3/d。
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污水管网495.4km,新建/扩建污水提升泵站27座,“控源截污”行动实施污水管网约2500km。
控源截污行动:从源头清理和规范排水户行为,全市形成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厂全提标的国内一流的排水体系,全面提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
第二节 本次规划重点任务
1 污水处理厂规模确定
根据污水排放量的预测,同时也考虑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效应,“十二五”期间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增加污水处理规模41.55万m3/d,到“十二五”期末无锡市区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163.75万m3/d,“十二五”期间无锡市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详见表4-1。
表4-1 无锡市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分析表
| 序号 | 所在区 | 污水厂名称 | 现状规模(万m3/d) | 2015年末计算水量(万m3/d) | 2015年末规模(万m3/d) | “十二五”期间扩建规模(万m3/d) |
| 1 | 主城区 | 芦村污水厂 | 30 | 28.00 | 30 | 0 |
| 2 | 城北污水厂 | 20 | 23. | 25 | 5 | |
| 3 | 太湖新城水厂 | 15 | 22.16 | 25 | 10 | |
| 4 | 滨湖区 | 度假区污水厂 | 1.25 | 2.23 | 3 | 1.75 |
| 5 | 胡埭污水厂 | 0.7 | 2.27 | 3 | 2.3 | |
| 6 | 新区 | 新城污水厂 | 12 | 12.58 | 15 | 3 |
| 7 | 梅村污水厂 | 6 | 10.11 | 11 | 5 | |
| 8 | 硕放污水厂 | 4 | 5.01 | 6 | 2 | |
| 9 | 锡山区 | 东亭污水厂 | 7 | 9.67 | 10 | 3 |
| 10 | 鹅湖污水厂 | 1 | 1.78 | 2 | 1 | |
| 11 | 锡北污水厂 | 2.25 | 1.96 | 2.25 | 0 | |
| 12 | 东港污水厂 | 1 | 1.67 | 2 | 1 | |
| 13 | 安镇污水厂 | 2 | 4.27 | 4 | 2 | |
| 14 | 惠山区 | 惠山污水厂 | 5 | 6.21 | 7.5 | 2.5 |
| 15 | 前洲污水厂 | 4 | 2.27 | 4 | 0 | |
| 16 | 玉祁污水厂 | 2 | 2.18 | 2 | 0 | |
| 17 | 石塘湾污水厂 | 2.5 | 1.79 | 2.5 | 0 | |
| 18 | 洛社污水厂 | 1.5 | 2.37 | 3 | 1.5 | |
| 19 | 杨市污水厂 | 0.5 | 0.58 | 0.5 | 0 | |
| 20 | 钱桥污水厂 | 3.5 | 3.94 | 5 | 1.5 | |
| 21 | 阳山污水厂 | 1 | 1.02 | 1 | 0 | |
| 总计 | 122.2 | 145.96 | 163.75 | 41.55 | ||
2 污水收集系统
无锡市污水处理厂共21个,根据规划的城市人口、产业结构和布局,结合城市地形地貌特征,遵循集中和相对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城乡统筹有利于污水处理厂出水再生利用的原则,已布局到位,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污水主干管也基本完成。因此,本次规划主要是梳理原有收集系统,根据地块开发状况增设部分进厂主要污水通道。
表4-2 污水管网建设汇总表
| 分区 | 现状(km) | “十二五”期间拟建设(km) | 合计(km) |
| 主城区 | 1556.46 | 179 | 1735.46 |
| 滨湖区 | 460.8 | 36.4 | 497.2 |
| 新区 | 931.27 | 41.9 | 973.17 |
| 锡山区 | 932.7 | 126 | 1058.7 |
| 惠山区 | 878.77 | 112.1 | 990.87 |
| 合计 | 4760 | 495.4 | 5255.4 |
1)主城区污水收集系统
主城区污水收集系统较为完善,污水经由污水收集系统收集后分别汇入芦村、城北及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已建成现状污水主管网1556.46km。本次规划管网建设主要内容为结合道路及轨道交通建设、老城区改造,敷设污水干管和建设第四通道,同时根据需要铺设部分污水支管。
A.芦村污水处理厂新增第四污水通道(芦村厂)
芦村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污水干管网三服务面积为44.60km2,服务面积较大,目前,根据管网系统运行状况,该段总管的过水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污水输送的要求,沿线的污水提升泵站无法满负荷运转,造成管网系统效率低下。为此考虑新建芦村污水处理厂进厂干管1条。
新建污水干管主管起点设在渔港泵站,沿规划听涛路→渔港路→环湖路→建筑路→鸿桥路→望山路→隐秀路→运河西路→华清大道→芦村污水处理厂,中途设污水提升泵站2座,分别位于鸿桥路与明园路交汇处西南侧、隐秀路与骂蠡港交汇处东北侧,泵站规模分别为9.0万m3/d、11.0万m3/d。
B.太湖大道节点改造工程(金塘桥泵站~芦村厂污水通道) (芦村厂)
金塘桥泵站出水接入太湖大道d1200管,由于目前太湖大道下穿太湖广场改造,急需重新铺设金塘桥出水管以解决主城区污水排放问题,结合塘南路以及通扬路改造,扩建金塘桥泵站至规模为10.0万m3/d,并考虑建设金塘桥泵站~芦村污水处理厂塘南路和通扬路污水通道,将污水接至芦村四期工程进水泵房。
金塘桥泵站出水管采用2根D820×10压力管(其中一根为原有压力管),新建的压力管沿太湖大道、大窑路向东至寺前浜改为d1200重力管,在塘南路复管d1200管,直接接入芦村四期d2000进水主管;原有压力管沿太湖大道向西汇入运河东路d1800干管。
C.道路下穿城际铁路建设(通隆里泵站~金塘桥泵站污水干管) (芦村厂)
通隆里泵站出水接入兴源路d800~d1200管,原设计中该段管总长2580m,坡度为d800管为0.08%,d1200管为0.05%,过流能力约为5.0万m3/d。
由于永乐路、规划崇宁路下穿城际铁路的建设,导致兴源路干管新增2个公铁立交新增倒虹管,水头损失增加约0.6m,管坡d1200管降至0.035%,在该工作条件下过流能力下降为3.1万m3/d,无法将原有的污水排至太湖大道干管。
结合塘南路改造,考虑在塘南路北沿段(人民路~太湖大道)铺设d1000管,将通隆里泵站出水改由塘南路d1000管至太湖大道d1200管,再汇入金塘桥泵站。
D.轨道交通建设(芦村厂)
随着无锡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持续发展,由于地下车站体量较大,将严重影响车站范围内原有污水管线的正常运行,必须对影响范围内的区块污水管线和现有的污水干管网系统进行迁移或改道。
以城中商务区(CBD)区域污水主管迁改为例介绍轨道交通建设中污水管线的迁移情况。
城中商务区(CBD)区域原设有环路污水干管和中山路污水干管。其中人民路北侧区块大部分经原中山路d600~d1000污水干管收集后向南接入朝阳泵站。由于地铁1号线自胜利门站至南禅寺站沿现状中山路向南,正好影响原中山路污水干管,同时2号线的自东林广场站至五爱广场站沿现状人民路向西,其中2号线的东林广场站与1号线的三阳广场站设有地下通道,人民路北侧的中山路污水干管被完全截断,为此需要建设新的污水通道以解决城中商务区(CBD)人民路北侧的地块排水。
根据现场和环路的人防情况,拟建设县前西街→西路→西路泵站→人民路污水干管,根据道路建设计划近期将该片区的污水改接入五爱路现状d1000管内,再沿五爱路向西接入运河东路d1400污水主管;远期将该片区的污水改接入规划大池路d1350管内,沿大池路向西接入运河东路污水主管。规划在西路和人民路交汇处南侧建设西路污水泵站对该片区的污水进行提升。
E.城北污水处理厂新增广益路污水通道(城北厂)
目前,城北污水处理厂山北片区污水主干管为江海路污水主管。而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多次调整,收水范围逐渐扩大,城北厂的规模也有原来的15万m3/d逐渐增大到近期25万m3/d、远期30万m3/d。大量污水的接入造成江海路污水主管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目前,广益路(凤翔路~江海路)即将实施,配合道路施工进行污水管的铺设既方便也经济。为此在广益路(锡澄路~广南路)、广南路(广益路~北中路)新增d1500干管,北中路~城北厂新增d1650干管,将锡澄泵站的部分出水改走广益路干管,同时将江海路以南私房地块内的污水接入新增干管中,以缓解江海路主管的压力。
F.城北污水处理厂新增广石路污水通道(城北厂)
根据无锡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地铁2、3、4号线有多个站点落在城北污水处理厂的收水范围内,其中盛岸路、凤翔路污水主管上将新建6个站点,原有的污水干管需要进行迁移.城北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达30万m3/d,污水量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污水管网的输送压力,为此还需要建设一条新的污水干管。污水干管起点为盛岸路与规划广惠路交汇处,沿广惠路向北接至山北泵站,山北泵站由现状的3.5万m3/d扩建至7.5万m3/d,污水经山北泵站提升后部分污水再沿规划广惠路下穿铁路后向北接至广石路。同时考虑到北环路与江海路之间尚无污水主管,本次规划为污水管网长期运行安全考虑增设广石路污水进厂通道。
广石路污水进厂通道污水主管西起黄石大桥,沿线接入山北泵站d1350出水支管和沿线地块的污水,在广石路与锡澄路交汇处设置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经泵站提升后沿广石路向东,沿线接入北环路d1500污水管及地块的污水,沿广石路进厂。
G.干城路污水干管(太湖新城厂)
新建干城路污水干管主管起点设在缘溪道,污水沿缘溪道→缘溪道泵站→缘溪道→干城路→干城路泵站→干城路→菱湖大道→高阳路→浪新路→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中途设污水提升泵站2座,分别位于缘溪道与南横东街交汇处东南侧、南湖大道与干城路交汇处西南侧,泵站规模分别为3.0万m3/d、4.5万m3/d。
H.太湖新城共同沟建设(太湖新城厂)
太湖新城内考虑在信成道、棠甘道、清源路上铺设共同沟,将电力、电信、给水、煤气、热力、中水等管线布置在共同沟内,将势必影响道路一侧污水支管接入。为此考虑在设置共同沟的道路路段,道路两侧均铺设污水管以解决污水收集的难题。
I.菱湖大道复管(太湖新城厂)
随着具区路、干城路污水干管的建设,原菱湖大道d1500管的负荷明显增大,无法满足污水输送的需要,为此考虑在菱湖大道复d1500管一根至高阳路现状d1800管,再接入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
J.轨道交通建设(太湖新城厂)
随着无锡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持续发展,由于地下车站体量较大,将严重影响车站范围内原有污水管线的正常运行,必需对影响范围内的区块污水管线和现有的污水干管网系统进行迁移或改道。
根据无锡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规划,轨道交通4号线将沿着震泽路沿线布置有4个地下的站台,而震泽路污水干管为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污水主干管之一,届时轨道交通的建设必将对现有污水主管的输送能力又较大的削弱。根据太湖新城近期的道路建设计划考虑在高阳路(清舒道~菱湖大道)或华新北路(清舒道~菱湖大道)铺设污水干管,以减轻震泽路污水主管的压力。
K 配合重点道桥工程、老管网改造工程实施的污水管
“十二五”期间还需实施一部分配合重点道桥实施的污水管以及对老管实施改造的污水管。
经过上述的分析,主城区“十二五”期间拟建污水管网约179km。
2)滨湖区污水收集系统
A.古竹路至度假区污水处理厂干管(度假区污水处理厂)
新增古竹路干管→霞光路干管→连峰路干管→峰影路干管→度假区污水处理厂,以解决环山河南侧污水出路。
B.阖闾城至湖山路污水干管(度假区污水处理厂)
新增阖闾城→规划提升泵站→环太湖公路→湖山路干管→度假区污水处理厂,以解决阖闾城的污水出路。
C.规划蒋巷泵站至南双沟泵站干管(胡埭污水处理厂)
新增蒋巷泵站→芙蓉南路干管→南双沟泵站→芙蓉路干管→胡埭污水处理厂,以解决芙蓉南路以东、上山新河以南至胡埭厂东南侧服务范围边界内的污水出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滨湖区“十二五”期间拟建污水管网约36.4km。
3)新区污水收集系统
A.兴昌路~前进路污水干管(新城厂)
兴昌路干管→前进路干管→珠江路泵站→新城厂,以解决伯渎港以北兴昌路附近的污水出路。
B.新华路~珠江路污水干管(新城厂)
新华路干管→珠江路干管→新城污水处理厂,以解决新华路以南、沪宁铁路以西至新城厂西南侧服务范围边界内的污水出路。
C.新韵北路~锡甘路污水干管(梅村厂)
新韵北路~锡甘路污水干管→梅村污水处理厂,以解决新韵北路附近地块的污水出路。
D.华友中路~盈发路污水干管(硕放厂)
华友中路→盈发路干管→硕放污水处理厂,以解决华友中路附近地块的污水出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新区“十二五”期间拟建污水管网约41.9km。
4) 锡山区污水收集系统
锡山区污水收集系统较为完善,“十一五”期间主干管基本建成,且投运时间较短,污水收集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污水主干管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较小,十二五”期间主要增设相关支管,新增污水管网126km。
5) 惠山区污水收集系统
惠山区污水收集系统较为完善,“十一五”期间主干管基本建成,且投运时间较短,污水收集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污水主干管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较小,十二五”期间主要增设相关支管,新增污水管网112.1km。
6)控源截污行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市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确定的工作目标,实行依法规范、分块负责、逐块实施的方式,全面梳理、完善市政排水管网系统,强化排水管理,整治错接乱排行为,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从源头上规范排水行为,形成“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厂全提标”的国内一流的污水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总体目标如下:
2009年,实现污水主管网全覆盖,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制定控源截污行动的整体实施方案,并全面部署和启动,完成排水达标区创建任务的20%,力争达到30%。2010年,实现污水支管网全覆盖,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完成排水达标区创建任务的40%。2011年,实现规范排水户基本全覆盖,全面完成排水达标区创建任务,对控源截污行动进行总结评估。
根据上述的要求,结合太湖(蠡湖)新城流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精神,2012年内需要完成剩余的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计划共敷设污水管网约2500km,其余随城市建成区的扩展同步进行。
7)污水提升泵站
主城区: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4座,其中芦村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新建泵站6座:鸿桥路泵站(规模9.0万m3/d)、隐秀路泵站(规模11.0万m3/d)、西路泵站(近期规模2.0万m3/d,远期规模3.5万m3/d)、通扬路泵站(规模2.0万m3/d)、通惠桥泵站(规模1.5万m3/d)、蓉湖南路泵站(规模1.5万m3/d);城北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新建泵站5座:全丰路泵站(规模2.5万m3/d)、广瑞路污水泵站(规模10.0万m3/d)、钱荣路泵站(规模0.8万m3/d)、广石路泵站(规模10.0万m3/d)、城北厂~芦村应急调水泵站城(5.0万m3/d);太湖新城厂服务范围内新建污水泵站3座:干城路泵站(4.5万m3/d)、缘溪道泵站(3.0万m3/d)、太湖-芦村调水泵站(5.0万m3/d)。扩建污水提升泵站5座,其中芦村污水厂服务范围内为:金塘桥泵站(现状6.94万m3/d,近期10.0万m3/d);江尖泵站(现状2.0万m3/d,近期4.0万m3/d)、仙蠡桥泵站(现状4.0万m3/d,近期8.0万m3/d)、蠡溪泵站(现状2.0万m3/d,近期4.0万m3/d);城北污水厂服务范围内为:山北泵站(现状3.5万m3/d,近期7.5万m3/d)。
滨湖区:胡埭污水厂新建污水提升泵站2座,分别为鸿翔泵站(1.0万m3/d),龙延泵站(0.3万m3/d);度假区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座,规模(0.1万m3/d)。
新区:新建污水泵站2座:泰伯大道泵站(3.0万m3/d)、新华路泵站(0.8万m3/d)。
锡山区:新建污水泵站1座,为安镇污水厂:无锡新站泵站(1.2万m3/d)。
惠山区:扩建污水泵站2座,为惠山污水厂:胡长路泵站(现状1.5万m3/d,近期2.5万m3/d,远期3.4万m3/d);钱桥污水厂:钱藕路泵站(现状1.0万m3/d,近期2.5万m3/d,远期4.0万m3/d)。
3 污泥处理处置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保护环境为重点,以市场化为导向,结合地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要求特点,逐步实现城市污泥的科学处理处置和循环利用,最终达到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并实现资源化的总体目标。
① 对污泥的处理、处置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原则。
② 在污泥处理、处置中应充分考虑污泥的能源利用,高能耗、高运费以及以环境为代价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并开展综合利用。
③ 考虑污泥土地利用时,严格界定污泥处置前的准入条件,建立健全污泥处理、处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确保污泥的安全处置。
1)规划对象
规划的主要对象为污水处理厂污泥。
2)污泥处理处置布局的确定
通过以上技术分析,根据《无锡市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10~2020)》,按污泥特性和处置布局相对集中原则,采用干化焚烧的技术路线对污水厂污泥进行处理,全市布置3座污泥安全处置中心:无锡惠联污泥安全处置中心、锡东污泥安全处置中心以及蓝海污泥安全处置中心。
A. 无锡惠联热电有限公司污泥安全处置中心
设计规模:500t/d。惠联热电有限公司污泥安全处置中心是新区市政污泥处置的主要建议地点。
B. 锡东污泥安全处置中心
设计规模:“十二五”期间700t/d。锡东污泥安全处置中心建成后,将是无锡市最大的市政污泥处置点,集中处置主城区、锡山区、滨湖区域所产生的市政污泥。
C. 无锡蓝海污泥处理有限公司污泥安全处置中心
设计规模:300t/d。该中心是惠山区市政污泥的主要建议处置点。
3)污水污泥工程实施规划
到“十二五”期末,无锡惠联热电有限公司污泥安全处置中心、锡东污泥安全处置中心、无锡蓝海污泥处理有限公司污泥安全处置中心的有效实施,污泥处置规模可达1500t/d,可保证无锡污泥的无害化率达到100%。
4 污水再生利用
在污水再生利用的实际工程中,要根据再生水目标用户的相关水质要求,参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的各类水质指标进行。为充分利用城市污水资源、削减水污染负荷、节约用水、促进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无锡市率先积极开展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进一步解决无锡地区水危机。
1)近期污水再生处理工艺
近期无锡市各污水再生处理厂的工艺、用地总结归纳详见表4-3:
表4-3 近期无锡市污水再生利用简表
| 序号 | 厂名 | 处理工艺 | 占地面积m2 | 征地面积m2 |
| 主城区 | 芦村污水厂 | 过滤+二氧化氯消毒 | 8000 | 8000 |
| 城北污水厂 | MBR+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 | 1100 | 1100 | |
| 太湖新城污水厂 | 过滤+紫外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 | 1200 | 无 | |
| 新区 | 新城污水厂 | MBR+紫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 | 3000 | 无 |
| 梅村污水厂 | MBR+紫外消毒工艺+二氧化氯消毒 | 3000 | 无 | |
| 硕放污水厂 | MBR+紫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 | 1500 | 1500 | |
| 锡山区 | 鹅湖污水厂 | 曝气生物滤池+二氧化氯消毒 | 500 | 无 |
| 东亭污水厂 | UF+RO+二氧化氯消毒 | 14674 | 无 | |
| 东港污水厂 | 曝气生物滤池+二氧化氯消毒 | 1000 | 无 | |
| 锡北污水厂 | 曝气生物滤池+二氧化氯消毒 | 1000 | 无 | |
| 安镇污水厂 | 曝气生物滤池+二氧化氯消毒 | 1000 | 无 | |
| 惠山区 | 钱桥污水厂 | 曝气生物滤池+二氧化氯消毒 | 1000 | 无 |
| 总计 | 36974 | |||
2)再生水处理规模
无锡市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处理规划规模如表4-4所示:
表4-4 无锡市各污水厂再生水处理规模和用途
| 序号 | 厂名 | 现状规模(万m3/d) | 2015年规模(万m3/d) | 主要用途 | |
| 1 | 主城区 | 芦村污水厂 | 10 | 15 | 工业、杂用、景观 |
| 2 | 城北污水厂 | 2 | 7 | 工业、杂用、景观 | |
| 3 | 太湖新城污水厂 | 2 | 5 | 工业、杂用、景观 | |
| 4 | 新区 | 新城污水厂 | 3 | 5 | 工业、杂用、景观 |
| 5 | 梅村污水厂 | 3 | 5 | 工业、杂用、景观 | |
| 6 | 硕放污水厂 | 2 | 2 | 工业、杂用、景观 | |
| 7 | 锡山区 | 鹅湖污水厂 | 0 | 0.3 | 工业、杂用、景观 |
| 8 | 东亭污水厂 | 2 | 5 | 工业、杂用、景观 | |
| 9 | 东港污水厂 | 0 | 0.3 | 工业、杂用、景观 | |
| 10 | 锡北污水厂 | 0 | 0.3 | 工业、杂用、景观 | |
| 11 | 安镇污水厂 | 0.6 | 3.5 | 工业、杂用、景观 | |
| 12 | 惠山区 | 0.8 | 8 | 工业、杂用、景观 | |
| 总计 | 25.4 | 56.4 | |||
到2015年,预计无锡市污水处理量约145.96万m3/d,污水处理厂规模达163.75万m3/d,再生水处理规模达到56.4万m3/d,再生水利用率超过33%,符合无锡市污水再生利用指标。
3)再生水管道系统规划
无锡市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水位高,开挖难度较大,拟采用压力流对再生水进行供水。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通过出水泵房提升,经管道输送到各用水点。输配水管道材质按铸铁管(防腐内衬)、PE管考虑,管道的建设可以参考给水管网的安装规范。无锡市“十二五”期间再生水管网规划总长度约83.53km,各厂管道情况如表4-5所示:
表4-5 各污水厂再生管道规划表
| 序号 | 排水分区 | 厂名 | “十二五”期间再生管道长度(km) |
| 1 | 主城区 | 芦村污水厂 | 6.5 |
| 2 | 太湖新城污水厂 | 8.9 | |
| 3 | 城北污水厂 | 7.4 | |
| 4 | 新区 | 梅村污水厂 | 25.8 |
| 5 | 新城污水厂 | ||
| 6 | 硕放污水厂 | ||
| 7 | 锡山区 | 鹅湖污水厂 | 2.6 |
| 8 | 东亭污水厂 | 16.23 | |
| 9 | 东港污水厂 | 3.2 | |
| 10 | 锡北污水厂 | 2.4 | |
| 11 | 安镇污水厂 | 6.8 | |
| 12 | 惠山区 | 惠山污水处理厂 | 3.7 |
| 总计 | 83.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