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财务造假的手段及制度防范
2025-10-07 16:22:44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财务造假的手段及制度防范

作者:李帅

来源:《财讯》2017年第11期

        2017年6月央企2000亿的虚增收入,将屡禁不止的财务造假又一次展现在公众面前,本文通过对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和手段的分析,提出可能治理财务造假、减少舞弊发生的制度防范措施,以为相关机构的制定提供参考。

        财务造假 舞弊 动机

        手段 防范措施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7年6月23日,审计署披露了对20家央企的审计情况,其中18家采取虚构业务、人为增加交易环节、调节报表等方式,近年累计虚增收入2001.6亿元、利润202.95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利润的0.8%、1.7%。”如此大规模和高金额的央企造假,使得财务造假这个高频率和敏感的词汇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根据舞弊三角理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和借口(Rationalization)三要素组成,财务造假作为企业舞弊的一种形式,压力和机会尤为重要。

        财务造假的动机或压力

        (1)完成业务考核指标。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根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国资委依据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对企业负责人实施奖惩,并作为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同时,利润总额目标值与工资总额预算挂钩。

        (2)完成融资需求或稳定股价。对于上市公司、拟IPO等的企业,财务造假的动机则更为多元化。为达到证券法的相关规定,通过获得上市、发行债券资格、增发配股等取得融资;为保持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和上市公司的身份,使公司股票不至于被ST或暂停上市;为了配合股票投机机构,炒作本公司股票等;对于业绩较好但不稳定的公司而言,均衡利润,使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以稳定股价或刺激股价上涨。

        (3)逃税。对于部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而言,为了最大化收益,往往存在为了逃税漏税在财务报表或纳税申报表中造假,以减少税负的现象。

        财务造假的手段或机会

        由于动机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造假手段,本文仅通过增加利润这一普遍动机讨论财务造假手段,对于减少利润等动机,操作则相反。

        (1)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企业为了增加利润的常用手段。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通过多计收入和提前计入收入等方法实现。多计收入方面,公司将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客户或关联方;在原有的销售环节中增加开票流程,平出或低进高出的方式开具;提前确认收入方面,将存货、在产品、甚至未投产的产品提前一次性卖给某关联公司,计入当期的销售收入中。其他业务收入的虚增,则是通过向关联公司等,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让渡资产使用权,例如货币资金的利率、固定资产租金、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使用权。此外,还可通过高价出让子公司、参股公司股权等方式增加投资收益。

        (2)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操纵利润,是性质最为恶劣、欺骗性最大的一种财务造假手段,主要是为了伪造收入。在实际操作中,从虚构交易对象开始,虚构原材料购入凭证、伪造合同、入库出库单据,产品生产班次和记录,产品入库单据,销售合同和,产品出库单据、运输单据,银行存款记录,甚至伪造产品外销报关单、国外交易方、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所有需要的凭证和文件。

        (3)滥用会计估计。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需要运用到会计估计,例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存货损毁、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无形资产的收益年限、资产减值等。由于会计估计的特点是依靠估计和判断,使用会计估计操纵利润的空间很大。

        (4)减少费用。与虚增收入相反,减少费用则通过延迟计算成本费用、减少甚至不计费用的方式,增加利润。例如,将当期费用延迟至下期,不计提或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坏账损失,将大额的广告支出或开办费转出给其他关联公司,人为的减少合并报表范围使其不完整等方式。

        财务造假的防范建议

        考虑到舞弊三要素的模型,可通过减少压力、动机和借口出现概率的方式减少财务造假。具体而言:

        (1)减少财务造假的压力因素。财务造假的压力主要源自于监管的制度规定。因此,对于上市体系,应继续推进上市的市场化改革,将准市场化的核准制逐步转变为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对于国企的考核制度,需继续推进由原来的年度营收、利润、资产规模考核的基础要求,逐步过渡为根据企业经营性质、发展阶段、管理短板和产业功能,并设置有针对性的差异化考核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2)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是否选择财务造假,实际上是所获收益与可能惩罚的一种博弈,如果造假成本大大高于预期收益时,造假的动机将会大大减小。例如,严格执行《会计法》、《公司法》、《刑法》等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理方法,加大查处力度,增加造假者的成本;同时,健全相关的索赔机制,支持广大中小股东对于涉嫌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索赔,降低索赔成本和难度,减少财务造假的经济收益。

        (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的核心,有效的内控制度是防止财务造假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实现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者在权责利之间的制衡关系,通过真正性、专业性的选拔,强化监事会、内部审计、董事的职能,强化内部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