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谈谈教师如何科学命题
2025-10-07 16:37:06 责编:小OO
文档
谈谈教师如何科学命题

        题型

                                 ┌简述题

                                 ┌自由应答型┼计算题(呈现过程)

                ┌ 主观性试题└综合核算题

                │              │          ┌解释名词

                │              └部分型┼填空题(包括填图表题)

          试题┤                       └简答题 

                │               ┌四择一

                │             ┌选择题┼四择多

                │             │    └匹配题

                └ 客观性试题┼判断正误题

                               └简单核算题(分录)

    主观性试题是指应试者在解答问题时,可以自由组织答案,评分者对给分标准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一致,需要借助主观判断确定,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客观性试题是因评分客观而得名,这种试题一般由主试通过试题把答案的形式提供给被试,格式固定,因之给分标准易于掌握,评分可以完全克服主观因素影响。

     一、命题原则

    试题虽然种类繁多,特点各异,编制的具体要求和技巧也不尽相同,但是,在编制试题的过程中,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悖,否则将有碍于考生正确概念的形成,不利于对有关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2.明确性原则

    不但要求在不泄漏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尽量使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艰深字词,而且要求答案明确合理,不致引起争议。

    3.全面性原则

    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测试目的,全面反映测试的要求,以期完成预定任务。覆盖面既要大,又要突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力求做到各个部分的比例适当。

    4.整体性原则

    (1)要根据测试要求从整体上恰当确定试题的份量,不能凭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想象编题组卷。测试应以目标为准绳命题,使整个试卷能够准确考查考生达标情况。

    (2)不同的能力水平,需要不同层次的试题来考查,应该从总体上分析试卷的考查功能,而不能要求每一道题都要达到同一功能的指标。

    (3) 除在内容安排和整体功能上有良好的特性外,在试题的布局方面,要求试卷要有一个好的结构,应当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起点低终点高,有一定梯度。

    5.性原则

    各个试题必须彼此,不可相互牵连。一方面要求在一个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其他题目不应重复考查。另一方面,题目之间不可相互暗示,一个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另一个题目原文中提供了线索,将影响测试效果。

    6.合理性原则

    在编制试题的同时,应当合理的制定评分标准,力求使评分简便、准确,有效的排除无关因素干扰,而且在分数的分配、给分的标准方面务求科学合理。对主观性试题要分步定分,对客观性试题中的四选多的选择题应慎重确定给分标准。笼统采取有一点小错,全部扣光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二、拟定编题计划

     命题是一项严肃慎重而又复杂细微的工作,需要科学设计,周密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以免命题时东拼西凑,敷衍塞责,影响试题质量。

     拟定编题计划,又称设计试卷蓝图。它是测试大纲在命题环节的具体化,因为大纲只是对测试的内容、范围、题量、题型、试卷结构、时限等,作一些原则上的规定,只能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的总体方案,为测试提供了依据,但对于编制试题还必须有具体翔实的施工蓝图,方能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编题计划一般是通过“双向细目表”来体现的。包括两个维度:一是能力层次;二是具体学科的知识内容结构。在此基础上,合理地确定考查的各知识点在能力层次上的具体要求,以及它们在整个试卷中所占比重和采用的题型等。可见,制定编题计划要解决三个问题:

      1.确定能力水平层次

      能力水平反映了测试中能力因素参与程度,体现了在能力方面的要求。

      2.列出知识内容

     “双向细目表”中知识维度反映了测试对知识内容及范围的要求,以保证试卷对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在编制“双向细目表”排布知识时,应将各单项的细小的知识点合并归类,组成大的知识块,如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知识块所包含的知识点的多少,应视测试所涉及的范围相对大小而定。

      3.排列各部分所占比例

      在确定测试的能力水平和各知识点的基础上,安排各个方面相应的比例是一件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可以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 纵向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参照各部分知识在学习中所用的时间,以及对掌握其他知识的影响和应用价值等因素,确定研究测查的知识在整个测试的知识范围内的相对地位和重要程度,确定各部分知识所占比重。 

      第二步 横向设计

      进行横向设计,应先了解各组知识在不同能力水平中的具体要求,从而决定相应的比例。根据测试的性质和特点,应先对照大纲的规定,根据测试要求加以确定,这样,在“双向细目表”中间的各空格中,根据需要,填上了各知识内容应达到的层次要求。

      第三步 汇总与调整

      各部分知识在能力水平的不同层次的相应比例确定之后,应该按列即“知识”、“领会”……等各层次进行汇总,依据汇总情况,分析整个测试蓝图在能力水平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测试目的、测试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编制方法

      根据测试双向细目表情况分析,我们就可以着手进行各种命题的编制。

     (一)主观性试题的编制

    编制主观性试题中的自由应答试题时,应当注意:为测量较高层次的能力水平,必须加强试题的综合性,要给考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有利条件,同时要突出重点内容,要出“活题”,还要制定出明细合理的评分标准(包括参和给分办法和说明)。

    另外,主观性试题中的部分性题目,是一种介于主观题和客观题之间的一类问题,编制时还应当做到:

第一,对的要求应尽量明确,让考生清楚了解命题者的用意。可以利用“简述”、“简要说明”、“解释名词”等对解答的形式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虽然简答题等部分型题目在试卷中是以“小题”的形式呈现的,但是它所考核的内容却并非次要的,命题时应着眼于重点知识,要注意考生易于在理解上出现偏差的地方,要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考查;

第三,填空题留空要恰当,空白所要填写的应是关键的词语,同时,要让考生明确题目的含义。其答案要确切、简短,最好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尽量避免对偶形式的问题,填空所留空白的长短不应对考生有所启发,以避免向考生提供不必要的答题线索。

     (二)客观性试题的编制

      1.编制选择题

      客观题以选择题应用最为广泛。在结构上包括题干和选择项两个部分。题干是由问句或陈述句所构成,这种陈述句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选择项,或称选择枝、备选答案,它由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所组成,其中正确答案称为正确项,错误答案称为干扰项。一个题目中的选择项一般有3~5个。几个选择项称几重选择题,例如有四个选择题就称为四重选择题。一般情况下,选择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项,其余是干扰项,这种选择题称作单项选择题,简称单选题。如果选择项中不只一个正确项,称为多形选择题,或称复选题。

      除应当遵循一般的编制原则外,在编制选择题时,还应注意:题干要尽量精炼、准确、清楚,应避免与正确项使用相同的修饰词语,与每一个选择项搭配时都应在逻辑上、形式上、语气上完好无缺,不出破绽;干扰项要有迷惑性;选择项叙述的详略长短,不应成为考生选择答案的暗示因素,同一个题目的选择项排列时应按同一原则、同一逻辑顺序、同一规律和方向进行,同一个选择题的选择项在形式上应该协调一致。

      在编制选择题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提问的方式编制选择题。把题干设计成一个直接问句,而后是供选择的答案。

     (2)将一句表达重要意义的话,分为两部分,把容易混淆的部分作为一个选择项,另一部分作为一个不完整的陈述句的题干。

     (3)从错误的句子出发,编制选择题。错误句子往往反映考生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理解上的错误。

     (4)设计特定的问题情境为题干,以几种解释或论断为选择项,要求考生依据一定的原理进行选择。

     (5)将其他题型的题目改编为选择题。可分两种情况考虑:

    其一,针对解答简明的填空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可以在原题答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常见错误,设计几个干扰项,连同原答案组成选择项,而题干部分只须将原题作些适当的变通即可。

     其二,针对自由应答型的题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改编为选择题。一种是把解答简缩提炼,用其论点或者是依据的重要原理、或者是结论及结果作为新答案编制选择题;一种是将原来的大题肢解为若干小题,然后再进行编制。

      目前,选择题有以下常见形式:

    (1)普通选择题。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选择题。其形式比较规范,前面是题干,后面是选择项,在几个选择项中有一个是最合题意的答案,要求被试者从中挑选出来。

    (2)填空选择题。题干的正文中留有一处或几处空白,每个空白的备选答案,或集中置于题目下面,或随即附在空白之后。被试从中选出最合适的答案代号,填写在各空白之处。

    (3)分类选择题。对题干中所给定的一系列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或关系分类,借以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4)多项选择题。选择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项。

    (5)固定多项选择题。在多项选择题中,如果事先告诉正确项的个数,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6)组合选择题。这是一种多项选择题的变式。形式是:将原来的整个多项选择题作为题干,原来的选择项都改用数字标明,而新的选择项则是这些数字的部分组合,列出的组合名用一个字母表示,内中有一个是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组成的组合。要求考生将它挑选出来,这样就将原来的复选题变成了单选题。

       2.编制判断正误题

      判断正误题的应用也很广泛,在客观性试题中仅次于选择题。它是对于给定的命题让考生判断其真假正误的一种试题,也可以看作是选择项只有“正确”、“错误”的二择一的一种特殊选择题。

      编制判断正误题的要领及注意事项如下:

      (1)编制题目时应当考核考生对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要抓住关键的本质的问题,让考生识别正误,不要在枝节问题上作“文章”。

      (2)所给的命题,应当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这些题目表面看,似是而非,而实际上却泾渭分明。

      (3)不可断章取义地摘录句子或短语作为判断题。

      (4)不应直接把含义完整的判断语句用来作判断题,前面既便是添上一个“不”字,再让学生判断正误,意义也不大。我们应该编制那些需要通过一定思索,运用所学知识,推断命题正误的问题,使题目有一定的深度。

     (5)借助一些词的迷惑作用进行编制试题,以考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如果出现了“一切”、“总是”、“一定”等绝对的措词,多数是错误命题;而在出现了不正确的词如“有时”、“可能”、“常常”等的时候多为正确命题。

    (6)随机排列试题,尽量避免“是”、“非”出现的规律性,例如“是”、“非”相间出现等,以杜绝考生借助发现的规律作答。

      3.编制匹配题

    匹配题是通过考生对具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搭配,从而测定其知识、能力水平的一类试题。常见的形式是将两组或三组事物,分列于左右,让考生将有联系的事物用线连结。

    匹配题也可以看作是选择题的一种变式,一个匹配题可以认为是由多个选择题所组成,它们虽然题干各异,但是具有共同的选择项。因此,匹配题有着较高的考查效率,在相同的时间里它比一般选择题考查的内容更多更广泛,这样就可以增加试题取样,扩大测试的覆盖面。

     一般地说,测定较高类别学习水平的匹配题不易编制,因此,通常情况下它更运用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使它考查的能力层次受到一定。

      因此,编制匹配题应当注意:

      (1)保证问题组和备选答案各自是同质的,否则考生容易从中发现选配答案的其他途径,而不是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角度出解答问题,使测试的效度受到影响。

      (2)应在题目的指导语中正确体现问题的要求,从而使考生领会主试的意图。

      (3)选择答案的个数和问题的个数尽量不要相同,在关系上也不要是一对一的,以免造成完成对应的形式,使最后一组选择成为定局,形同虚设。

      (4)试题的形式与结构应简捷明了,尽量减少学生在读题和理解主试意图上所花费的时间。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