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意识是一种主动性的意识,将自己融入整个团体对问题进行思考,想团队之所需,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仅仅是服从命令只是被动的,消极的。前者可以促进团队的发展,而后者只是简单的拼凑。
1、团队意识表现为企业这个整体的一种集体力,即1+1>2的结合力,或叫“系统效应”。
2、团队意识表现为企业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一部分。
3、归属感。以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员而自豪,并以此为自己全部生活、价值的依托和归宿。
4、安全感。每个员工都深深体味到这个企业是我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和立命安身之所时,这种团队意识便成一种安全感意识。
团队精神不是集体主义,不是泯灭个性、扼杀思考。一个好的团队,应该鼓励和正确引导员工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
团队成员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其实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体现。个人英雄主义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个性的彰显,更包含有创造性的工作,以及勇于面对压力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团队若能给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充分施展、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那么,这将会为团队带来永不枯竭的创新能力!
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远离个人英雄主义,但追求趋同的结果必然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与爆发。作为团队成员,不要因为身处团队之中就抹杀了自己的个性特质。记住,团队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成员的才能,只要你不逾矩,那你就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开展你的工作。
强调团队合作,并不意味着否认个人智慧、个人价值,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与团队的共同目标一致时,其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成功的团队提供给我们的是尝试积极开展合作的机会,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在其中寻找到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乐趣——工作的乐趣,合作的乐趣。
一个企业就象一部机器,机器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个部件的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效率,使整个团队处于瘫痪状态。
共同的目标:地产、物业、部门三级目标: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目标所包含的重大现实意义;
地 产:2012年销售额6亿,挑战目标9亿。
物业公司:全年客户满意度:90%,
部 门:客户满意度:90% 团队协作满意度、服务创新≥1项、有效投诉≤2件、安全事故:一般事故≤1件等
共同遵守的规则:
工作关系(上下级、协作配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务流程、服务标准
相关的技能:
团队成员具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良好合作;(培训、训练、演练、实践、总结、改进)
相互间信任
每个人对团队内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
共同的诺言
这是团队成员对完成目标的奉献精神,积极的工作心态。
良好的沟通
团队成员间拥有畅通的信息交流;信息共享(通报、提醒、传达)思想交流(建议、意见、看法、关心、引导)
服务意识培训课件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具有服务意识的人,能够把自己利益的实现建立在服务别人的基础之上,能够把利己和利他行为有机协调起来,常常表现出 “以别人为中心”的倾向。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首先以别人为中心,服务别人,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服务。
服务意识也是以别人为中心的意识。拥有服务意识的人,常常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急别人之所急,想别人之所想;为了别人满意,不惜自我谦让、妥协甚至奉献、牺牲。但这都只是表象,实际上,多为别人付出的人,往往得到的才会更多。这正是聪明人的做法。
服务中的心理障碍
1.担心遭到拒绝
这是由以往曾经遭遇过顾客的拒绝所造成的心理障碍。有些顾客自主意识特别强,或者是有自闭症状,不喜欢被别人服务。但这种人所占比例不大,其他大多数顾客还是愿意接受主动服务。假使因此而不再为顾客提供主动服务,是不是会影响到其他顾客需要的满足呢。退一步想,即使遭到拒绝又能怎么样。由于是善意的,顾客通常也不会怪的。
2.担心服务不好
这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或对自己的服务素质缺乏自信所造成的。其实,顾客要求未必像自己的要求那样高,多数顾客更在意的是服务态度,而不是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 另外,没有几个顾客在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方面更内行,只要大胆服务,顾客是看不出缺陷的。即使在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方面的缺陷被顾客发现了,又能怎么样,可以自谦地说“我正在努力学习,以后不会这样的。”只要态度积极,顾客不会拿怎么样的。记住:只要服务态度好,即使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暂时差些,也没有关系。因为只有在服务顾客的实践中,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才能有意识地学习和改进。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总归是有限的,要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帮助顾客解决问题。既可以找同事帮忙,也可以找上司帮忙,甚至可以请其他的顾客帮忙,只要愿意,总能把服务顾客的事情做好的。
3.担心别人嘲讽
如果总是担心别人嫉妒而不敢进步,那只好做一个平庸之辈了。其实,别人嫉妒是好事,说明比他强。只要对同事也像对顾客一样尊重和关心的话,不仅不会遭到他们的嘲讽,还会影响和带动他们学习。话又说回来,所担心的这种情况,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成问题了,没有几个人有那闲工夫去嘲讽别人的优秀了,尽可以大胆表现自己,让他们学去吧。即使有人嘲讽,又能怎么样。至少领导不会嘲讽。再说了,嘲讽人的人,过不了多久,也许就会成为追随者,只要坚信自己是对的,就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干扰。
4.感觉心里委屈
这其实是因为心里不平衡所造成的。本来人人平等,为何我要服务别人,而别人被我服务呢?为了挣这点钱,值得我付出这么多吗?这是很多人在服务意识尚未真正建立之前的一种正常心理活动。的确,被服务的感觉要比服务别人的感觉好得多,因为不必费心费力费时。尤其是当人们为顾客服务却得不到平等回报的时候,人们更会感觉到自己委屈了,似乎很不值得。为了克服这一心理障碍,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人更是帮自己。试想一下,如果周围有一个人,总是获得他人的帮助,却从来不去考虑帮助他人的话,时间一长,他人还会愿意再继续帮助他吗?那就是说,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爱别人,别人也会爱;冷落别人,别人也会冷落;恨别人,别人也会恨。总之,付出什么,便会得到什么。虽然人际关系上的牛顿第三定律似乎不像自然科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那样同步和精准,但也能大致反映人际交往上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5.厌恶服务对象
喜欢谁才接近谁,讨厌谁就远离谁,这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这人真麻烦…… 这人长得好特别哟…… 这人真小气…… 不理他了。但是,在工作岗位上,如此看客下菜的做法,却严重违背了一视同仁的普遍服务原则。要想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必须调整自己的心胸,让自己的心胸宽广起来,才能容纳各类人。顾客自然是越多越好,销售业绩才能越高。不管是什么样的顾客,付的都是一样的钞票,又何必计较喜不喜欢他们;在销售岗位上,不管顾客什么样,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这是职责。
服务对象的确定:
1、看房客户
2、参加活动客户
3、地产公司员工
4、合作单位(世联、高尔夫、新闻宣传单位、施工单位、送货商家、活动组织单位等)
5、打球客户
6、参观考察客户(来访人员、同行踩盘、参观学习、相关智能部门检查人员)
7、临时施工人员
服务点的把握及设计:
尊崇感、亲切感、安全感、方便感、新颖感、仪式感、规范化等节点的把握及设计。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