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
2025-10-07 16:37:31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 要】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当前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的思想轨迹渗透到中学校园,冲击和影响着学生们的思维和思想,进而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心智和思想处于半成熟的高中生们,容易形成错误或扭曲的价值观念。因此,致力于思想品德政治教育,把它渗入到学校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中,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高考影响和导向,思想政治课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首要目标,单纯片面追求分数,而道德、伦理、思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的东西,使学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出现了空白。本文将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来探讨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塑造高中生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关注的考试分数带来的升学率,学生对于知识和信息的接收体现在分数上而不是思想、行动上,只要死记硬背,取得优秀的成绩,尽管在一些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毫无奉献精神和广阔的胸怀,也会成为学校重点关注的优秀生。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富足的生活使他们缺少学习的动力和研究探索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缺乏生活的方向,没有理想,对未来没有规划。从而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入的对策和建议

(一)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改革后,体现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它的价值不只是满足学生眼前的考试需要,更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健全的人格、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自觉地创建未来的生活、建构未来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

(二)注重德育教育内容的内化过程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和语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所以德育教育的渗透,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语言、行为中。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检验政治课德育实效性最客观的标准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悄无声息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德育功能的渗透作用。在讲到“财政的作用”、“税收”等内容时,顺理成章地让同学们从经济角度理解国家富强对于每一个公民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国家尽义务等思想意识。也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队,就各种消费观念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就不知不觉就领悟到各种消费观念的优点和不足,在消费过程中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的内容,选取近期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访问、参观、调查。让学生根据现实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理解对教学理论的知识点,并且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动态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思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渗透的主渠道作用。还可以采用讲座或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这些课型深受学生欢迎,经过学生的自我体验,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比较、反省、重新选择,从而让道德理论变成了他们的一种需要。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要保持一致。首先,家长和教师要明辨是非、公平公正,用自己的言行正确影响学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引导。如果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某种行为和思想,教师给予了否定,而家庭中家长却不反对,在社会上又比较泛滥时,学校的教育就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因此,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道德之风,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中,每个政治教师都应抓住德育教育的特点,遵循德育教育渗透的原则,实行恰当的德育渗透模式,做好指挥者和领路人的角色;学生积极主动配合与参与,共同实践德育教育教学模式的渗透,提高政治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效果,对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小青,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2009年第1期

[2]范钦珊,教育视野[j]光明日报第598期

[3]魏胜祥,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华章2012年36期

[4]陆春燕,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教资料2010年第29期

作者简介:

项方选,男,(1981~ )浙江苍南人,学历:大学本科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高中教育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