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5-10-07 16:35:52 责编:小OO
文档
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徐水秀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29期

        摘 要 家庭教育与其它教育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更为薄弱。因此,本文从家长的榜样入手,在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对待挫折等几个方面,探讨家教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够对家庭教育有点启迪。

        关键词 兴趣;自信心;习惯;挫折

        幼儿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延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培养,尤其是品德的陶冶、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形成等等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通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对孩子期望很高,为孩子付出的代价很大,而得到的收获却很少。这是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尤其是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薄弱。究其原因,是时代变了,孩子变了,而我们的家庭教育还以旧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主观想法代替科学的家教方法。因而,我们必需对家庭教育进行深入思索。

        一、改变自己是改变孩子的先决条件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家教中,父母自身修养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它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先决条件,身教重于言教。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在家庭教育中也不容忽视。孩子是一个小观察家,他们会非常关注父母的日常行为表现。整天看电视、打麻将的人,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就没有说服力,而脏话连篇的家庭环境也不利于孩子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父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非常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具体的行为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向儿童传达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儿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心理健康、个性和社会化也得到了发展。

        二、兴趣是学习的长久动力

        关心孩子,每个父母都能做到,但关心孩子的兴趣,就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了。如,孩子考试后,多数家长问:考的怎么样?多少分?排第几?而很少关心孩子学的是否轻松?学习的兴趣如何?这无疑是对孩子心理的伤害,只是伤害的程度有大有小。

        兴趣与知识同样重要。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它是“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内驱力是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所必需的,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是求知欲望,是推动学习的长久动力。

        在以往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多用某种物质(实物、文具、玩具、金钱等)和精神上(听故事、看动画片、做游戏等等)奖励,激发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认知派的早期代表人物托尔曼认为,外来的奖励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外在表现,但不是学习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巩固求知欲望,进而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比暂时获得知识更重要。

        三、自信远比暂时的成功重要

        让孩子拥有自信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总与别的孩子比,那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2)要经常告诉孩子:“父母以你为傲,相信你能行。”(3)要以轻松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要能宽容孩子暂时的落后和失败,及时帮助孩子查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变那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观点;(4)不要总用分数这一把尺子衡量孩子的进步,要知道,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孩子;(5)嘱咐要讲究变化,每天都说“上课要认真听讲。”每次考试后都说“要继续努力”不会有太大的作用;(6)批评要及时、准确,并且对事不对人,讲究场合、地点和语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克服缺点的自信心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四、好习惯终生受益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将来的工作乃至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即可谓终生受益。

        习惯的养成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言一行抓起。从平时的行、走、坐、卧到自觉遵守学习和生活纪律,从尊敬师长到刻苦学习都要有良好的习惯,如:定时起居、定时定量饮食的生活习惯;善于思考、乐于动手、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以及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文明习惯等等。幼儿期和儿童期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习惯的培养一要抓住关键期;二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为,许多好习惯养成都需要克服困难,而孩子意志薄弱,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因此家长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五、正确面对挫折

        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是难免的。但是,由于孩子经验的贫乏,自我意识水平的,常常不能正确对待挫折,有时寻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有时推诿责任,有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这很容易加重孩子的思想负担,而不利于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因此家长要以信任、期待的目光,热情、激励的话语,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每一次挫折。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迅速从挫折中走出来。

        总之,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物质上给予,还需要精神上的关注,家长不但应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还应该使孩子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的健康比拥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极盛.做个合格家长[M].北京出版社,2001.1.

        [2]姜超.德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3]刘秀丽,刘航.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现状及问题[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作者简介:徐水秀,女,高中二级心理学教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