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25-10-07 16:34:38 责编:小OO
文档
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1.通过趣味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思索的欲望。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用学生十分熟悉的物体、玩具做实验,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时时牵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流体压强与流速》,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谁能使开口向下漏斗里的乒乓球不掉下来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有几个平时较顽皮的学生此时也跃跃欲试。结果很多同学都是吸住球,我说:谁能吹气而球不掉的?很多同学都说不可能,这时,我找了一个同学用力向下吹气,结果球没掉,大家特别差异,我及时引入本节课。在这一节课中,同学积极探索、思考,比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欢笑声中感受了学习物理的乐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尤其实验教学中应突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用实验的趣味性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在实验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知识,巩固技能。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变成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利用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把静态变为动态,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将演示实验尽可能变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一些。这样做,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兴趣。 

  3.改进实验,重视自制教具和小型实验的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如能用好实验手段,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在电荷一节的教学中,首先出示一幅在吹塑纸上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图上。然后,我对着图对学生讲:花盆里有株花枝,但是花枝上没有绿叶和红花,我用薄纸剪成花和叶子。现在不用胶水,能不能把花和叶子贴上?(我手拿一片绿叶剪成的叶子向画面上贴,叶子不能被吹塑纸吸附,飘落在地上。)叶子没有贴上,怎么办呢?急于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了每个学生创造思维的动力,使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带着疑问听完此节课后,我再重复提出上面的问题,这时全班有90%以上的学生举手,表示能解决。然后我叫一位学生上台来表演,他拿着塑料布在画面上摩擦几下,然后拿着绿叶和红花向画面上适当的位置靠近,花和叶子都被吸附在画上。此设计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因而能很好地抓住学生思维的起点。我们可以从自制教具和小型实验的开发上寻找农村和城市物理教育的平衡点。从当今世界的物理教学改革中,对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这种教具和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参与的吸引力强,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的因素,且成本低廉。在课堂的引人中,在随堂实验中,在课后作业中和在课题研究中,都可以有自制教具及其小型实验的用武之地。例如,我们可以用塑料可乐瓶做液体压强的实验,用纸片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等。有利于加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学用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入学习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