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监测管理制度
2025-10-07 16:34:50 责编:小OO
文档
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监测管理制度

1.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摄氏度冰箱,至少7天,以便由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追查原因。

2.请领出库血液制品,一经发出后不得退回,并严格控制储存温度,定时测温。

3.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5.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振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6.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7.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后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8.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9.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

10.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