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国际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
2025-10-07 16:33:23 责编:小OO
文档
国际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

作者:柯丽贰

来源:《商情》2019年第39期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总结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并针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提出中国金融市场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金融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发展趋势;对外开放

        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的轰动全球的经济事件,致使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动荡的格局之中,其中的英国脱欧带给世界范围的政治和国际经济格远的严重影响。伴随着欧洲政治的不断动荡,促使全球经济深陷一片发展低潮之中。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积极审慎的参与国际市场,坚持积极持续的进行金融市场稳步开放,力求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一、金融市场简要概述

        纵观我国金融发展历程,金融开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金融改革。中国在改革金融中所获的进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来自对外开放。反过来在国际经济持续动荡的情况下,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基础,中国与外资进行了积极的相互融合,以市場需求为牵引,并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创新发展,扩大积极影响。据有关统计知,截至2019年3月,我国外资持股市值已高达1.68万亿元,而且逼近公募基金持股的1.95万亿元市值。

        中国将坚持市场发展创新,以投资者机构的优化促进专业投资结构形成,同时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积极发展人民币投资境外的渠道,实现中国金融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二、中国市场中的外资参与加深

        (一)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规模加大

        2015年36家机构QFII额度被国家外汇管理局新批,12家机构QFII额度总共60.32亿美元被追加批准。到2017年末,105家QFII机构总共651亿美元额度被批准。到年末,年底QFII总资产规模达59亿元的94家外资机构的QFII资格获得中国批准,占有总资产的82‰达2370亿元,QFII持有中国A股流通市值的2.1%。长期投资机构受到中国鼓励境外长期资金入市的吸引,QFII不断增多。106家QFIl成员有105家基金管理机构,36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6家,保险公司4家,其他机构投资者21家。

        (二)外资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中国银行业加大开放,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本拨备充足,拥有的金融资产不良率低,流动性强和盈利状况良好。至2015年底共有62个国家和地区的405家外商独资银行、6家合资银行、8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在华成立,有个国家和地区的172家分行在华成立,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294家银行429家代表处在华成立。到2017年末合格战略投资者的1300多亿元资本被引入到87余家中小商业银行,lOO余外籍管理人被引入,提高了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金融创新速度加快;45家境外投资者和35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合计53.63亿美元境外资本被引进。2017年,24家外资法人银行被中国银监会批准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部分外资法人银行获得发行银行卡权利。到2017年底,154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外国银行分行102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17年底,外资银行在华的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3‰达3.61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的4.23%;各项贷款余额同比下降5.36%到10204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1%;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42.3%到10018亿元。在华外资法人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42.01%,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2.32‰。

        (三)融入证券市场中的外资机构

        中金公司等35家合资证券公司在2017年被批准设立,其中长江巴黎(长江证券和法国巴黎银行合资)由合资转变为内资证券公司,目前共有合资证券公司9家。此外,按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管理办法,上市证券公司股权还可以被外资机构通过QFII购买。2017年68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先后被批准设立,其中2017年有一家内资公司更改为合资公司,外资股权占比51%的有24家合资基金公司。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17年各有12家特别会员,并各有102家和122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此外,27家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处、860家境外证券类经营机构驻华代表处被批准设立。

        (四)融入保险市场中的外资机构

        2017年15家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823家保险公司,5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被批准设立。其中,105家外资保险公司,包括32家外资财产险公司,42家外资寿险公司,23家外资再保险公司。在2017年底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较年初增长68.21%达到8052亿元,拥有9.97%的全部保险公司总资产。到2017年底,2006余家营业性机构被35个国家和地区的105家境外保险公司建立,12家境外保险中介机构也已在华推进业务。尤其是英杰华、保诚等欧洲保险公司在华各外资保险公司运转正常并稳步增长,逐步形成市场占有率。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在2017年拥有市场份额的6.21%,收入达1540.32亿元,在上年同期基础上增加了3个百分点。其中,外资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2.57亿元,市场份额达2.0‰,外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426.27亿元,市场份额为12%。外资保险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外资保险公司等地域保险市场上的占比分别为41%、32.1%、15.8%和21.4%。

        三、中资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良好

        (一)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规模扩大

        共计205.23亿美元的32家QDII额度和追加的6家QDII额度被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其中,8家信托公司获批13亿美元;15家基金管理公司获批74亿美元;9家保险类机构获批10.79亿美元。105家QDII共计1650亿美元在2016年12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末被批准。61家基金管理公司、34家证券公司的QDII业务资格在2015年底被中国批准,23只QDII基金、4只证券公司QDII的1738亿元人民币实行科学资产管理。得益于技术准备充分、投资运作相对审慎和制度框架较为合理的原因,QDII产品在2015年通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主要表现有四点,一是投资产品稳定;二是在境外市场快速反弹中,QDII产品净值快速增长;三是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四是海外投行情变好,专业管理能力增强了运作水平。截至2017年末,46家保险机构的QDII资格和保险QDII的投资额度268.23亿美元被中国共批准。中国平安的QDII投资额度占保险QDII总额度68%达112亿美元,中国人寿股份为53.21亿美元,中国人寿集团为55亿美元和泰康人寿的投资额度为32.15亿美元。

        (二)中资金融机构境外投资情况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拓宽业务领域,伴随中国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后产生的巨大境外金融服务业务需求,新增了众多境外机构,加强全力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近些年来,除了商业银行外,其余金融机构也在快速加大海外业务。海通证券于2014年12月的首周,斥资3.79亿欧元将葡萄牙圣灵银行的银行投资业务收购了,这是2014年我国金融机构并购海外方面的第三十宗交易。同年在北京亚太经济(APEC)峰会期间,由成员国21个正式将亚投行推出,并于2015年底之前开始运作。在2015年一期试运营的实缴金额为1/10的初始认缴目标,也即50亿美元,包含我国出资的25亿美元。

        (三)中资金融机构境外筹资情况

        随着中资金融机构积极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对境外筹资的定能力也会逐步增强。不久的将来,在我国“一带一路”等的战略目标作用下,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扩张定会继续带回来更大的境外筹资需求,境外筹资市场势必会逐步变成中资金融机构的常规筹资途径。

        (四)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目前,外汇局表示,到2019年5月末为止,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1010亿美元,比同年4月末增多61亿美元,且涨幅是0.2%。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下,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完成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入研究解读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通过积极审慎的经营策略实行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货币和资产配置,拓展投资渠道;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球化经营布局继续推进,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能力得到加强,防风险事件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四、结论

        在中国接轨国际金融中心之前,早已有知名机构看好中国金融市场的前景。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中心也在逐渐加强接轨。改革发展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基础,中国通过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活动,实现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与外资进行了积极的相互融合,并借鉴国际经验,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不断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创新发展,扩大积极影响。中国在过去的十年,GDP总量有9万亿美元增长量,差不多与美国、欧盟的总增量相当。

        中国未来将坚持市场发展创新,优化投资者机构构成,促进专业投资结構形成,同时扩大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境外参与程度,积极扩展人民币投资境外渠道,实现中国金融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李梦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全球化的关系探究[J].纳税,2018,12(33):219.

        [2]邓创,张甜,徐曼,赵珂.中国金融市场风险与宏观经济景气之间的关联动态研究[J].南方经济,2018(4):1-19.

        作者简介:

        柯丽贰(19-),女,国际金融理财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研究方向:金融学CFA。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