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2025-10-07 16:33:14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作者:***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05期

        【摘 要】“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织模式,其以教材的单元划分为核心,将单元内多篇课文进行整合,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引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在目标、过程、方式和意义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质。着力打造群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群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核心目标。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寻找关联,巧选群文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具备可议论性、开放性、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特点的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教学前,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关联点,再根据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在执教“英雄”群文前,我将教学中心目标预设为两点:一是价值中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英雄,形成新时期正确的英雄观;二是方法中心,通过几篇文章不同的表现英雄的手法,使学生掌握人物类文章表现人物的不同写法。然后,我选择了《武松》《灯光》《真正的英雄》《颁奖词三则》四篇文章。四篇文章选择体现了以下特点:主题一致;作者和写作时间体现不同时间、不同文化的特点;文章语言有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语言特点;文章表现手法上,有写人记事类、有演讲辞、有议论类;文章深度上,涵盖了5、6年级不同深度的文章。这样的选择,能从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全面认识英雄,了解表现英雄的多种手法,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目标。

        二、构建群文阅读模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群文阅读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所以,他们对于外物的关注度层次较浅。教师利用多种直观的形式将课文的情境进行再现。比如,在进行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群文阅读,单元整合的策略,将该单元的《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还有《同步教材》的《陀螺》、《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最美的书包》等文章集合在一块,用“童年”作为该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感悟自己童年的美好和童趣,回忆自己的童年的点点滴滴。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快的投入到“童年”课堂氛围中去,我首先带领学生唱了一首歌《蜗牛与黄鹂鸟》,这首充满童趣的歌曲响起的时候,瞬间把孩子们拉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当我再将本单元的这个主题呈现给学生的时候,他们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也曾经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对于这些充满童趣的事情,也许并不是他们最为快乐的事情。这些点点滴滴却都是他们曾经成长的经历,都是他们快乐的“童年”时代。在指导学生阅读完所有文章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展示出来,供大家分享。有了前面的铺垫,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童年的趣事,“囧事”一一展现给大家,课堂上时不时的爆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又一次将整个课堂进行了一次升华,让学生以童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述自己的快乐,感悟自己的童年。其实,这种授课方式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感悟了自己的童年,并且也掌握了自己的童年这类记叙文的写作方式,并且通过这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训练,让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说和写的过程中实践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点点滴滴的将自己的童年记述下来。学生的阅读和习作的积极性更高了,很多学生也因之而养成了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好习惯。

        三、“群文阅读”的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积累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速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设计理由,展开自学。在读后进行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还能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补充《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充分运用教材,分析对比单元主题。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文章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却有某种相通之处,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深思、陈述和倾听。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璀璨的明珠》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在课外是否读过相同类型的文章,自己读过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开展阅读,进一步加强主题理解。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笔者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3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迪》《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