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语文必修4文学常识
2025-10-07 16:32:38 责编:小OO
文档
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

1、《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窦娥的三桩誓愿是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文中引用的四个典故是: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前者属于诗歌,后者属于戏剧。散曲在体裁上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阶段。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白朴《 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一至两个楔子构成一本。杂剧的角色分为旦、末、净三大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一些次要的男女角色被称为  外旦、外末、冲末 等,反面的角色男的叫净或副净 ,女的叫搽旦 。其中“孤”对应的角色名目是  ,孛老老年男性 ,卜儿老年妇女 ,徕儿 儿童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 (曲词)”“ 科(舞台动作)  ”“ 白(人物台词)  ”三部分组成。

宫调表示声调的高低,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A调”、“B调”等。曲牌规定字数、格律,并表达一定声情,其字面意义和曲词内容一般无关。如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双调”是宫调名,“夜行船”是曲牌名,“秋思”是这首套曲的题目。再如,【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元杂剧的每折必须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套曲。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2、《雷雨》

  曹禺  :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雷雨》创作20 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雷雨》分别属于  话剧(表现形式)、多幕剧(作品容量)现代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悲剧(情节主题)舞台剧(演出场合)。

3、《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4、 《柳永词两首》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北宋(朝代)词人。世称“柳三变”或“柳七”。 宋仁宗景祐年间进士,官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绮丽缠绵。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再在当时流传甚广,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被称为“才子词人”“慢词圣手”。 

5、《苏轼词两首》选自《东坡乐府笺》作于元丰五年。

苏轼:北宋  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诗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开创了豪放派。

词产生于隋唐 ,盛行于宋朝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 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等;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豪放派视野开阔,气概豪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婉约派多为闺阁艳词,抒写离愁别绪。

6、《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被誉为“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 

7、《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词作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是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愁家恨,词风是凄恻哀婉。

柳永词风绮丽缠绵,苏轼词风雄壮豪迈,辛弃疾词风慷慨苍凉,李清照词风清丽柔媚、凄恻哀婉。“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柳永《望海潮》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雨霖铃》中的名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赤壁怀古》中的名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是苏轼《定风波》中的名句。

8、《拿来主义》作者鲁迅,选自《且介亭杂文》。 

鲁迅,原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字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其弟周作人、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后,曾任南京临时和北京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中华的精神。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选自《爱的艺术》,作者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的作者蒙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作者是帕斯卡尔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本文选自《思想录》。

《信条》作者是富尔格姆 ,是美国当代(时期)作家。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课文叙述了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和欢三个故事。

12、《苏武传》

班固 :字孟坚,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3.、《张衡传》选自 《后汉书·张衡传》

范晔:字蔚宗,南朝著名历史学家。

张衡: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其作品《灵宪》、《算罔论》。课文中记载了他发明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

1、读尽缥缃万卷书: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

2、 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3、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4、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5、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6、冠冕:①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②指第一;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 ③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7、三公九卿:夏朝时即设三公九卿(《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殷亦三公九卿。(伊尹曰:“三公调阴阳,九卿通寒暑。”)。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通典·职官一》),也有的说三公为司马、司空、司徒(《韩诗外传》曰:“三公之得者何?曰司马、司空、司徒也。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荀悦曰:“秦本次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秦朝以丞相取代三公, 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

8、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9、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10、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11、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后指这三位(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 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12、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丈,宽三丈"。永建六年(130),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13、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14、举孝廉不行: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15、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为官吏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必修四名著导读文学常识

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一生创作了38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及2首长诗。莎士比亚戏剧产生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包括   10  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9部历史剧(《理查三世》等)、2部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以悲剧为主 ,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 》、《 李尔王 》、《麦克白》)、四部喜剧和一些14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3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他主要以38部无韵体诗剧名垂史册。 

历史剧被认为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对世界戏剧的独特贡献,而莎士比亚则是这一剧种的创始人。

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莱特被塑造成 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表现了他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历史剧《亨利四世》及《亨利五世》精心刻画了一位回头浪子式的理想君主。不过,剧中最“出彩”的却是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产生的典型人物福斯塔夫。

浪漫喜剧《皆大欢喜》和 〈第十二夜〉中的罗瑟琳与薇奥拉等女主人公,她们具有的特点是:热情聪颖,俐齿伶牙,刚柔相济,敢于争取幸福并善于捍卫幸福。年轻的朱丽叶则以她的百转柔肠,以她对爱情热烈而又忐忑的憧憬以及最终从容赴死的忠贞感动着我们。

《奥赛罗》灾祸的主要根源是奥赛罗本人轻信、嫉妒而冲动的弱点。

《李尔王》刻画了一位刚愎专横的君主。

莎翁笔下有许多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特色的反面典型人物:《哈姆莱特》中的 克劳狄斯《奥赛罗》中的伊阿古《李尔王》中的爱德蒙《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妇。 

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百家争鸣。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体现了高利贷商人的贪婪和残忍,但他又是个受到排斥和压迫的犹太人,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下层人士企图凭借经济力量求得平等的愿望。

1、《雅典的泰门》中泰门议论金钱的脍炙人口的台词:“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2、《谈美》写于1932年,作者朱光潜字孟实,晚年被尊称为“美学老人”。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全书共有15个话题。

朱光潜所说的“免俗”的观点,也就是培养“ 美感修养 ”的问题。他认为“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秘密无缝的利害网,一班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

《谈美》末篇《慢慢走,欣赏!》(这是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一幅著名的标语),其中说的是 “人生的艺术化 ”问题。朱光潜在这里表达出了他最根本的人生观: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他是用这种人生观劝告年轻人,好好珍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