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2025-10-07 16:33:01 责编:小OO
文档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的教学技艺综述是说课。主要是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简单的讲解。接下来我将展开来说。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由于教学进度的问题,我只能选用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水平整整差了一年,所以我在教学时做了适度的调整,难度降低了一个层次。

一、温故知新,直奔课题。

在导入环节,我选取了平均分一个物体和平均分一些物体的两个例子,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分数的已有认识。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分数的产生:当结果不是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但是分数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平均分一些物体,结果是整数却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为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埋下了伏笔。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

(1)小组活动。

简单的复习之后,我立即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四人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单位“1”的素材进行了丰富,一个物体我细分成了一个图形和一个实物,一个计量单位我选取了1米和1升做为代表,一些物体则是选取了桃子和鸡蛋这两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实物。另外,我所呈现的分数也不单单局限于教材上的,丰富的素材为单位“1”及分数意义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生小组活动之后,我让他们把图片分类,顺势引出单位“1”的概念。认识单位“1”之后,我让学生回头找之前图片中的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当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了这样的几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一个突破。学生既进一步巩固了对单位“1”的理解,又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整个这个大环节是我这节课的第一个亮点,也是我认为对教材处理得比较细腻的地方。

2.认识分数单位。

突破了重点和难点之后,紧接是分数单位的教学。这一知识点我没有采用教材上分糖果的例子,而是另辟蹊径。先出示这幅图,让学生猜蓝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学生一开始肯定是凭感觉猜,而后我给出提示:其中的一份是,再让学生猜。学生这次都会猜八分之几。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明白这一份是很重要的,每个分数都是由若干个一份组成的,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相信同学们经历了这个过程,对分数单位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我认为这个环节是我本节课的第二大亮点。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新授环节之后,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有梯度的练习来达到一个巩固应用,深化理解的效果。

(1)首先是选取了小学生的近视问题和长江干流水污染问题两个例子,让学生说出每个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分数和生活的紧密相关,另外也渗透了相应的生活教育和德育:爱护眼睛,保护环境。

    (2)捐款问题。

    紧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个生活中捐款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讨论和胡老师谁捐款捐得多,感知两个所表示的意义一样,但是由于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数值不同。学生的思维得以第一次拓展提升。

(3)在数轴上找到相应的分数。

最后我是设置了一个拓展练习:让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表示,及的点。引导生发现:和在同一个点,也就是它们的大小相等,但它们的分数单位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意义是不一样的。

也正是有了这几个小拓展,本节课变得更加饱满了。

以上是我对整节课的构思。但是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几个比较困惑的点,借此机会正好向各位老师请教一下:

1.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是否需要像教材一样呈现?我的理解是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已经了解过了,在这里就没有必要刻意去展示。

2.1升和1米这两个计量单位的呈现方式是否得当?我的想法是这样呈现比较直观,当然有待考究。

3.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分类时,没找到精准的提问方式,开始几次是问:你能根据平均分的对象给这些图片分类吗?结果学生理解不了,所以后面我干脆不指明分的标准,直接放手让他们去分,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得当。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