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卷共有五大题27小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考生必须把所有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选项框,不要填涂和勾划无关选项。其他试题用黑色碳素笔作答,答案不要超出给定的答题框。
4.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2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
学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当”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雀跃的场景;朗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追思怀念,满怀希望,在同一时刻信心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将语段中加点词语正确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2.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直接写在横线上。(2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A. 阻遏 ( ) B. 着舰 ( )
C. 歼灭 ( ) D. 击溃 ( )
4.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A. 颁发 矜持 锐不可当 眼花瞭乱
B. 镶嵌 杀戳 欢呼雀跃 惨绝人寰
(1) 改为 (2) 改为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完整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的特点。
B.《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记叙了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冠一事。
C.《梁甫行》选自《曹植集校注》,诗文以白描手法,反映了海边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慷慨激愤表达了诗人曹植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北魏文学家,本文写了浙江境内富春山的山水美景,是吴均写给友人讲述行旅所见的信的一部分。
6.按要求默写。[第(7)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3) 至于夏水襄陵, 。 (郦道元《三峡》)
(4)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崔颢在《黄鹤楼》中实写登楼远眺所见美景的句子是: , 。
(6) 刘桢在《赠从弟》中,以松柏为喻,号召人们处乱世也要坚贞自守,不改本性的句子是:“ , 。”
(7)孟浩然从大处入笔,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从细处着墨,用“ , ”描绘西湖早春鸟儿欢唱的动态美景;杜甫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反衬自己孤苦伶仃、颠簸无靠的凄怆,李白则用“ , ”表达自己出蜀后豁然开朗、喜悦昂扬的情愫;龚自珍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自己虽辞官离京仍关心国运、无私奉献的报国热忱,曹操在《龟虽寿》中用“ , ”表现自己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8)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与“家书”相关的连续两句: , 。
二、阅读理解。(含7~20题,共37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第7~8题,4分)
品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具体作用?(2分)
8.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2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2题。(11分)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拏:ná,牵引,划动 。 毳:cuì,鸟兽的细毛。 沆砀: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 晓雾将歇 ( )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 拉与同饮 ( ) (4) 湖中人鸟声俱绝 (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1.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甲】文以“ ”字展开对山川美景的描写;【乙】文则写出了雪后西湖 的特点。(2分)
1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之美,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两位作者内心深处的心绪心境却并不相同。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6题。(共11分)
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晾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敬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 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 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略有改动)
13.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3分)
惊呆—( )—( )—( )
14.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2分)
15.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4分)
16.“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2分)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20题。(共11分)
远 行
李森祥
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
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
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验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
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父亲声音很低地说:你娘等你半天了。
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我对母亲说: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刚认识,我是你儿子。母亲说:儿子出门就是客。娘对不住你。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娘办不起,你别怪。
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们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我怎么咽得下?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母亲只好让步。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都在往弟弟妹妹们的脸上瞟。
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
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这是母亲的习惯。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比过了,就疯玩。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了。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儿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
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房里只有母亲。母亲坐在一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滋滋的。母亲将来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
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娘老了。我连忙说:娘不老。
母亲就笑笑。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
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该上路了,门外有很多人送我。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后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我心里。
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的确跟过年一样。
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我点点头,父母亲也就点点头。
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旱烟。
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有删改]
17.从母亲爱儿子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18.看到娘“一笑笑出满脸皱纹”,“我”“心里怦然一动”。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25字左右) (2分)
19.文章多次写到“门”,其作用是什么? (3分)
20.对文中画“——”句中的“远”和“近”如何理解?结合文意说说看法。(3分)
三、名著阅读。(含21~23题,共7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拽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21.上述语段节选自美国记者 写的不朽名著《 》又名《 》。 (3分)
22.(1)上述语段中的“他”是谁? (1分)
(2)上述语段节选自原作品第几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分)
23.下列哪一本书不属于选段中提到的“三本书”?( ) (1分)
A.《党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
四、综合性学习。(含24~26题,共6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某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
活动一:
根据下面材料,以小记者身份,向英雄机长刘传健提两个问题。
川航3U8633航班飞行途中,风挡玻璃突然爆裂。机长刘传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其实那时候我真没把握,我当时心里也是喊‘完了,完了’。”然而,他临危不乱,凭借手动和目视操纵飞机安全备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活动二:
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24.请根据已提供的活动内容,为以上两则材料设计两个活动主题。 (2分)
活动一: 活动一:
25.请以小记者身份,向英雄机长刘传健提两个问题。 (2分)
26.请以主持人身份续写完整的结束语。(2分)
五、写作。(第27题,50分)(作文请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习作一】:
学校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习作二】: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 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二选一,自定立意,符合文题,写出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官渡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八年级语文10月月
一、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20分)
1.(2分) 震耳欲聋 豪情万丈 (字错扣1分,间架结构不合理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2.(2分) 病句: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雀跃的场景
改:仿佛又听到和看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雀跃的场景
3.(2分) 注音: 遏(è)、 着(zhuó)、 歼(jiān)、 溃(kuì)
4.(2分) 改错字: A项中“瞭”应为“缭”; B项中“戳”应为“戮”
5.(2分) D (南朝梁)
6.按要求默写。[第(7)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10分]
(1)山山唯落晖 (2)月下飞天镜 (3) 沿溯阻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示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阅读理解。(含7~20题,共37分)
(一)诗歌赏析。(第7~8题,4分)
7.(2分)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1分) 两者正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以“蓬”“雁”自比,流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1分)(意对即可)
8. (2分) 示例1:(大漠孤烟。)置身大漠,眼前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只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不免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烽烟是在预示,此行目的地快要到了。(长河落日是一个特写镜头。)傍晚时刻,站在一座稍微高的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一轮圆圆的夕阳缓缓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又似吞吐着太阳,此景此境实在美妙呀!
示例2: 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黄昏是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居于天际,辉映这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示例3: 莽莽大漠,一片苍茫,遥远无际。数行归雁北翔,似乎连心都跟着远去了。极目远眺,平静的像是已经静止了的远方,那古旧的烽火台上的狼烟十分显眼醒目,如此浩瀚无边的边疆大漠上,这本是庄严肃穆的烽火,此时看来又是何等的孤寂寥落。黄河静静的流淌着,仿佛一带而过,长河尽头,便是那最令人心醉却也最令人心碎的落日。至塞上,方知天地宽广,至塞上,方知生命无际! (意对即可)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2题。(11分)
9.解释词意(2分) 消散 ; 参与,欣赏 ; 邀请 ; 消失
10.翻译句子(4分) (1)夕阳将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露出水面。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2分) 美( 1分); 开阔辽远(清新淡雅、幽静纯美) (1分)
12.(3分) 同意。(1分) 【甲】文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仙”人,表达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1分) 【乙】文中的张岱则是“痴”人,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 (意对即可)
(三)阅读选文,完成13~16题。(11分)
13.(3分) 出神 、 惊心 、 惦记
14.(2分) 示例(A):“腰肢大颤”“互相厮磨”“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中摇摆的情形,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B):“庄重自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同时又把野山桃比作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小后,阳光照射下的情态,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意对即可)
15.(4分) 运用侧面描写。(1分) 通过描写树权、枝丫以及指路红布条的状态,表现碎石山径上春风之大。(1分)
作用 一是突出野山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不容易;(1分) 二是为下文“我”惊呆的情感埋下伏笔。(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把握。 表现手法有象征、欲扬先抑、托物寓意、化静为动、对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小见大等。 (意对即可)
16. (2分) (1)刚经历了冬天,虽然风野,但是无意中看到了在山间顽强生长的野山桃,被它们那种顽强的精神所温暖。 (1分) 人生中,我们也会不经意间,在身边发现一些所不熟知的的人或者事物并为之感动。 (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和字词的理解与把握。应尽量多角度考虑,既要结合情节本身,又要结合文章的主旨答题。(意对即可)
(四)阅读选文,完成17~20题。(11分)
17.(3分) ①母亲深明事理。虽不舍儿子远行,却默默支持儿子当兵。 ②母亲朴实细心,疼爱儿女。她为不能给儿子办酒席感到内疚,儿子临行前,她做儿子最爱吃的菜,杀掉了家中唯一的一只鸡。 ③母亲勤俭能干。给儿子做新衣,钉扣子,天天忙碌。 ④母亲自尊心强。自己头发梳得光鲜,全家穿新衣,体面地送儿子去当兵。 (至少三点意对即可)
18.(2分) 娘啊,您真的老了!您时时为儿子牵肠挂肚,怎能不老?您一心为儿子操劳忙碌,怎能不老?您满脸的皱纹让我揪心! (意对即可)
19.(3分) 结构上,有首尾照应的作用。(1分) 内容上,作者借“门”表达“我”与家之间的深厚感情,回家时的遥望,离家时的回望,都包含“我”对家的爱与眷恋。(1分) 门开启时的等待,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又寄予了家对“我”的爱与不舍。(1分)(意对即可)
20.(3分) 示例: “远”的感觉来自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离家参军,岂能不远? (1分) 但从离家的那一刻起,对家的厚爱,对父母的眷恋,将时刻难忘,萦绕心头。(1分) 无论何时何地都将伴随“我”,思乡怀亲的感情更真切、更贴近了。(1分) (意对即可。)
三、名著阅读。(含21~23题,共7分)
21.(3分) 埃德加·、 《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
22.(3分) (1分); 选段节选自原作品第四章《一个党员的由来》(1分),
介绍自述自己是怎样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1分)
23.(1分) B
四、综合性学习。(含24~26题,共6分)
24.(2分) 示例: 活动一:访英雄 活动二:学英雄
25.(2分) 示例: 尊敬的刘机长,当挡风玻璃突然爆裂的时候,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合语境,意通畅即可,没有称呼扣0.5分)
26.(2分) 示例:而是要你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常的生活中,拥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竭尽全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合语境,意通畅即可)
五、写作。(第27题,50分)
27.(50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