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在班主任管理中的意义
2025-10-07 16:35:12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在班主任管理中的意义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逐渐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团体,从家庭团体到班级团体,再进入工作团体,我们的一生都在团体中学习、成长、也在团体中感受快乐、经历痛苦,可以说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团体之中,能成为今天的我们,正是曾经在各种团体中受到父母、老师、朋友、领导的影响,和他们相互作用的结果。班级也是团体,当学生进入班级后,成为班级的一员班级这个团体对他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健康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心理。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成熟了。但是他们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并与之沟通。前一段时间,在郫都区教育局德育办的组织下,我校教师积极参加了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员c级资格培训,我收获良多,感到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在班主任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业和意义。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掌握好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且能更好的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及时掌控局面,更好的操控班级管理,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所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是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在质和量上进行描述和测量并揭示其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既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也是解决我可以为你“做什么”的问题。如在研究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时,就要确定成就动机具有哪些质的和量的特点。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包含回避失败倾向、趋向成功倾向、克服困难倾向和社会竞争倾向,这四种倾向的组合就表现为成就动机的质的特点;而表示每种倾向强弱的分数则表现为成就动机量的特点。质的和量的特点不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果就会不同。当趋向成功的倾向占优势时,学生就会选择更有价值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些知识使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行为就会有较准确的了解。另外,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来了解困难的原因。当前因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原因,青少年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心理及行为方面的问题。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的特点,随着中小学生自身心智成熟,人格完善会逐渐得到解决,叶会在成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得到矫正。但是,如果对这些一般心理问题不了解不重视不及时解决的话,就会造成问题的日积月累,恶性循环,逐步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障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就肩负着重大责任,有必要提高自己对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的知识与技能掌握。

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例如,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迁移。

    掌握好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例如,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习兴趣,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提问,提什么问题,该怎样指定学生回答,这些以往看上去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其答案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应综合考虑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点名方式的利弊等,选取恰当的方式。

  利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我可以为你做什么的问题。心理学家们往往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以及学生现在或过去的行为,来预测他将做什么。比如,一个心理学家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一般智力、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就能更准确地预测这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业成绩。行为预测必然伴随着行为的干预,充实掌握危机干预的方法,坚持重在预防、以人为本、制度化和法制化、快速反应原则相结合原则。如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矫正措施,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非常有必要去了解青少年学生的一些常见心理疾病,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甑别和转介。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就青少年群体而言,绝大多数学生是正常的,健康的。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增加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开阔自己的视野,并把自己学到的教育理论尝试着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实自己的教育方法,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郫都区安靖惠民学校:吴纯菊2018年2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