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
2025-10-07 16:19:27 责编:小OO
文档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

发表时间:2020-09-04T16:00:11.2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1期作者:左杰

[导读] 家校共育是当代教育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也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要:家校共育是当代教育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也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如果能在每一天的校园生活中多引导学生,多鼓励学生;能在家校关系中多关注,多思考;能在家校问题出现时多反思,多总结。相信,家校共育之花一定能绽放,为学生的成长留下一丝迷人的香气。

关键词: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养成教育;德育教育;

当老师接到新的班级,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就是“怎么做好班级管理”。然而在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家校共育”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家长、孩子和老师的关系比作“成长三角形”的关系,只要其中“一边”出问题,整个三角形都会摇晃,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良好的家校环境能让班级管理事半功倍,促进孩子的个人成长,也能树立良好的班风,更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怎么让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出成效?这就像土地耕耘一样,让家长在孩子点滴成长中认可和欣赏老师的做法。

一、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实现途径

(一)借力微信、QQ平台

微信和QQ是一款通讯交往软件,他自身具备较好的通讯功能,并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传播信息。教师与家长可以利用QQ和微信及时沟通,让沟通更加方便,提高沟通和互动效率。

微信群主要用于和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中会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当老师在发送每个家长需要关注的信息时,会因家长的交流互动让其他家长漏看或错过此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校协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时创建了第二个班级微信群,分别把两个微信群重新命名为“班级信息群”和“班级讨论群”,并向家长说明两个群的管理和使用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每次老师发送的信息都可以被所有家长关注,并可以及时交流与沟通。

QQ群主要是任课老师布置作业、资源共享及线上家长会使用。在教学中任课老师有需要孩子学习或保留的资料都可以发在群文件夹里,家长自行下载,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工作效率,这样也体现了“环保节约”的理念。除了每学期开学和期末的家长班级会外,还会定期地组织线上家长学校,给家长进行教育指导。

(二)做好养成记录

孩子一周的学习5天在学校,2天在家里,怎么让“5+2”的学习效果最大化,离不开《学生成长记录本》的使用,让养成教育体现在每一天的学习里,让孩子的每一天都有成长。

《学生成长记录本》其内容是根据孩子成长阶段的年龄特征有的放矢的对每一个内容进行设计,不断渗透“育人、感恩、团结,自信、自觉、自省、有目标、重行为”的理念,让家长从学校“5”的每一天学习中更好的了解孩子,才能配合老师做好家庭“2”的教育,让“5+2”教育的效果大于“7”。

《学生成长记录本》内容分为前言、每周记事、周目标、奖励和扣除、学校其他表现情况、学生周自评、家长评价和教师反馈八个大的板块,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

“前言”部分是对“家校共育”理念的阐述,让家长了解老师对家校共育的重视及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家长一个方向和行为指导,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每周记事”是让孩子们去主动寻找身边善良的人和事,在感动之余学会感恩,都说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态度、是一束阳光,照耀着孩子的未来。

“周目标”里包括“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孩子生活在班集体里需要有正确的集体价值观。班级的荣誉是每个孩子的共同目标,在大目标的成长下制定自己的小目标,让自己在“班级的大树”下茁壮成长。

“奖励和扣除”记录了孩子在校的学习和家庭生活的各种表现,家长可直观的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的导优帮辅有目标和方向。

“学校其他表现情况”包括“早读、午餐、午自习、两操、带学具”五个小的方面,全面展现了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养成情况,这也是老师引导孩子的依据和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向。

“学生周自评”是孩子对本周的学习生活进行简单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下周学习做计划。孩子对自己的表现自评出“优秀”、“良好”或“需要努力”,让孩子学会谦虚和培养自信。

“家长评价”提供了家长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板块,板块内容可以让老师更直观地了解到家长对孩子关注的用心程度,以便于及时进行家校沟通,让家校共育落到实处。

“教师反馈”则是教师根据孩子本周综合表现和家长评语进行针对性反馈,做到有问必答,反馈内容客观、明确且及时有效,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激励家长和老师进一步达成育人共识。

《学生成长记录本》的使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自我认知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成长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三)组建家委团队

家委团队在家校共育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家委团队的组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沟通与配合,便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便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

家委团队组建后,教师会在一年的实际工作中对家委的工作表现有一个简单评价,进行个别家委人选的更换,让家委这个小团队能和谐共处。如果班级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家委会就会和老师一起谋划,在沟通和协作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一旦形成方案,就分头落实,及时反馈情况。这也是班级文化和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四)开好家长学校

家长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他们随时都在关注着学校和班集体的建设,并根据他们的认识和理解给予评价。而家长学校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主要途径,开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只有两者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相统一,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育人的作用。

在定期的家长学校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逐一从:教学要求、学校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动态等重点问题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近期学校的要求和教师的工作方法、工作目的以及学生的教育重点。这样可以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教育共识,教育教学工作没有阻力,得以顺利开展。这种力量作用在学生身上,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的育人效果。

二、成效及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一)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教育管理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心做好家校共育是教师的职责,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心,是对孩子未来的负责。

(二)良好的家校环境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也会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长学校的定期开展为家长提供了正确的教育方向。也会让走在教育迷雾中的家长豁然开朗,给家庭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借力现代科技软件,搭建快捷、便利的沟通平台。能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让家长更好的知道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孩子们会在灿烂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德育之花。参考文献:

[1]陈松梅.试析建立家长学校的重要性[J].速读(中旬).2015.(9)

[2]陈享.拓展家校联系途径,培育良好家校关系[J].华夏教师.2017.(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