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 材料: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赛条约》。
(2)不同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是《凡尔赛条约》。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不同意材料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护世界和平。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
炮轰后的凡尔登
(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材料二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
(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
(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
材料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和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3)华盛顿会议。美国。
(4)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弱国无外交。(意思相近也可)
(7)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小问: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二小问:这是一场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的信息可知,材料出自《凡尔赛条约》;第二小问:它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第三小问:《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3)第一小问: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的;第二小问:此次会议是由美国倡议召开的。
(4)依据所学可知,《九国公约》的签署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依据所学可知,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我的感想是弱国无外交。
(7)依据材料四中“印度掀起了民族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信息可知,应该填写甘地,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3.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答案】(1)同盟国;协约国
(2)后果: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组成的协约国。
(2)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4.某班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进行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引起德国“仇恨”的条约是什么?
(2)图一中的会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哪一地区的关系?
(3)图二中的会议是哪国主导召开的?会议上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该条约有何影响?
(4)在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得以重建的战后国际秩序通常被称为什么?通过两次会议你有何启示?
【答案】(1)《凡尔赛条约》。
(2)欧洲。
(3)美国。《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凡尔賽——华盛顿体系。弱国无外交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引起德国“仇恨”的条约是《凡尔赛条约》。1919年巴黎和会对德国进行制裁,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引起德国“仇恨”。
(2)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重新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国际新秩序。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会是美国主导召开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九国公约》;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九国公约》的签订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问开放性题目, 弱国无外交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
材料二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是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下表是20世纪初的一次重大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
(1)材料一中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哪次重大战争?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4)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的争夺,最终结局如何?结合材料三,说说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又给我们什么警示?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4)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等;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
【解析】
【详解】
(1)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局势紧张,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两次工业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导致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3)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4)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的争夺导致一战爆发,最终结局以协约国的胜利、同盟国的失败告终。结合材料三“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来看,说说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等。它给我们的警示是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等。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材料二 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材料三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前的居欧洲第5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88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联)实行的是什么?该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新经济。新经济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联)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联)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2)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实现了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行苏联模式。
(3)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困难。苏联模式存在弊端。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材料一的时间“1921年3月”及会议内容可知,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新经济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2)依据材料二“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 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说明,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实现了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举措有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斯大林模式。
(3)由材料三“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说明,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困难。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存在弊端。
(4)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点睛】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7. 史料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素养专练)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政治。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的信息可知,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政治,这一模式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8. 今年2019年是巴黎和会召开100周年,让我们回到那段波谲云诡年代,以史为鉴。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指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百灵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第二,法国“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材料三 在和会上,“沉默的小伙伴”——日本内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材料四 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巴黎和会上,外交最失败的战胜国是哪个国家?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原则是什么?据材料二,法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3)据材料三回答,牧野做“沉默的小伙伴”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日本主要争取的地区在哪里?
(4)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什么?指出巴黎和会的实质。
(5)综合材料,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主要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根基不深,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
美;《凡尔赛条约》。
(2)严厉制裁德国。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
(3)目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日本在当时争取的地区在远东和中国。
(4)“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5)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内容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可知,“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不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主要是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根基不深,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据材料一“百灵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外交最失败的战胜国是美国。巴黎和会上签订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
(2)根据材料二内容“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可知,法国处理德国的原则是严厉制裁德国。根据“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可知,法国这样做的目的是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
(3)根据材料三“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可知,牧野做“沉默的小伙伴”的目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日本主要争取的地区在远东和中国。
(4)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弱国无外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5)开放题,紧扣上述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如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 国别 |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 )殖民地人口(万人) |
| 英国 | 14 | 3350 | 39350 |
| 2.6 | 1740 | 3320 | |
| 法国 | 6 | 1060 | 5550 |
| 德国 | 16 | 290 | 1230 |
| 美国 | 38 | 30 | 970 |
材料三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国家分割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四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德国和“分割和海洋”最多的国家分别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此后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4)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萨拉热窝事件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凡尔登战役 残酷性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在第二次工业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等经济发展了,但是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所占殖民地较少。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依据课本所学,欧洲巴尔干半岛地位位置优越,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3)依据材料三德国表达自己的态度要争夺殖民地,要通英国争夺殖民地。结合课本所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税,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因为交战双方是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而发起的战争,可得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依据课本所学,1916年德、法两国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10.(思维导图填充)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战后的新秩序”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 B. C. (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答案】A.巴黎和会;B.《九国公约》 ;C.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关知识。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 “新秩序”。 1919年6月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和其他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确立了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和其它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