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2019全文
2025-10-07 16:26:46 责编:小OO
文档
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2019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物业管理各方的合法权益,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业主通过自行管理等方式,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第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发展改革、、民政、司法、财政、环保、城乡规划、卫生、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实施对物业管理活动的服务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事处(乡、镇)组织、指导、协调本辖区内物业管理区域业主大会的设立和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督促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协调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的关系,调解处理物业管理纠纷。

 居民(村民)委员会协助事处(乡、镇)开展物业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五条 建立物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之间的相关问题。

 物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由物业管理区域所在地事处(乡、镇)负责召集,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居民(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和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代表、专业经营单位等参加。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及有关部门应当将物业服务行业纳入本地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扶

持,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物业服务行业发展。

 第七条物业服务行业组织应当依法加强行业自律管理,规范行业行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诚信经营和服务,维护物业服务企业合法权益。

 第二章物业管理的区域及设施

 第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设单位或业主委员会的申请,以土地使用权证确定的用地范围为基础,并考虑建筑物规模、共用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和社区建设等因素划定物业管理区域。影响消防、避险、燃气、电梯以及其他具有共有功能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不得分割划分。

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物业管理区域档案。

 第九条建设单位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或者现房销售前,应当持房地产开发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等资料,向项目所在地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划分物业管理区域。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按本条例

第规定进行划分。

 建设单位应当将划定的物业管理区域以书面说明和图纸形式在房屋销售现场的显著位置公示。

 第十条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的物业,确需要划分物业管理区域的,由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代表向物业所在地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所在地事处(乡、镇)的配合下,征求业主、居民(村民)委员会的意见,经相应区域内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后进行划分,并在相应区域内公告。

 第十一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各类物业配套建筑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规范同时规划设计、同时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配套建筑的用途。

 第十二条新建住宅物业时建设单位应当设计配置具备水、电、通风、采光等基本使用功能和条件的物业服务用房、业主委员会议事活动用房。

 物业服务用房、业主委员会议事活动用房位于地面的部分不低于百分之五十。物业服务用房按照房屋建筑总面积的千分之二,且不低于100平方米配置;业主委员会议事活动用房按照不低于30平方米配置。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在许可证及其附图上载明配套建设的物业服务用房的建筑面积。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房屋预售许可证和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当注明物业服务用房室号。

 物业服务用房、业主委员会议事活动用房属全体业主共有,分别交由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无偿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用途,也不得分割、转让、抵押。

 第十三条新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配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库(位)。

 第十四条新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水、电、气等计量装置应当按照专有部分一户门号一贸易结算表、共有部分计量表配置。通讯、消防、电梯、安全防范、环卫、邮政等附属设施设备的配置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配套设施不齐全的老旧住宅区,专业经营单位应当配合地方采取措施逐步改造,实现供水、供电、供气等专业经营设施设备的分户计量、分户控制。业主及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为改造工作提供便利。

 第十五条新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供水、供电、供气等终端用户的分户计量表或者终端用户入户端口以前的专业经营设施设备及相关管线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专业技术规范统一设计,由相关专业经营单位依法组织具有资质的单位安装施工,所需费用依照有关工程计价规定确定,由建设单位承担。

 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后应当将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专业经营设施设备及相关管线的所有权移交给组织安装施工的专业经营单位,专业经营单位应当接收并承担维修、养护、更新和管理的责任。

 专业经营设施设备包括变(配)电、二次供水、燃气调压等设施设备及相关管线。

 第十六条本条例实施前建设的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供水、供电、供气等终端用户分户计量表或者终端用户入户端口以前的专业经营设施设备及相关管线的所有权由业主大会决定是否无偿移交给专业经营单位;决定无偿移交的,物业管理区域所在地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业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专业技术规范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专业经营单位应当接收并负责维修、养护、更新和管理。

 验收不合格的,由专业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专业技术规范提出整改方案,经整改合格后移交。住宅物业尚在工程质量保修期内的整改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超出保修期的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

 第三章业主、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

 第十七条 依法登记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人为业主。

 因买卖、赠与、继承等法律关系已经合法占有房屋,但尚未依法办理所有权登记的,在物业管理中享有业主权利,承担相应义务。

 业主不得以放弃权利为由不履行义务。

 第十物业的承租人、借用人等物业使用人,根据法律、法规、管理规约、业主大会依法作出的决定,以及其与业主的约定,享有相应权利,承担相应义务。

 第十九条业主在业主大会上的投票权,实行一人一票,一个专有部分按一人计算。但在首次业主大会上建设单位尚未出售和虽已出售但尚未交付的,或者同一买受人拥有一个以上专有部分的,按一人计算。

 第二十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

 (一)交付的房屋专有部分面积达到建筑物总面积百分之五十 或者交付的房屋套数达到总套数百分之五十以上;

 (二)首套房屋交付已满两年且交付的房屋套数达到总套数百分之二十以上;

 (三)物业服务企业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内依法解除合同或者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到期前90天。

 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只能设立一个业主大会。

 第二十一条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条件具备之日起30日内,建设单位应当书面报告物业管理区域所在地事处(乡、镇)申请设立业主大会。

 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建设单位未及时书面报告申请设立业主大会的,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已交付专有部分百分之十以上的业主可以联名向物业管理区域所在地事处(乡、镇)提出设立业主大会的书面要求。

 保障性住房物业可根据其房屋所有权权属成立业主大会或由所在地事处(乡、镇)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物业使用人、居民(村民)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履行业主大会相关职责。

 第二十二条事处(乡、镇)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15日内会同物业管理区域所在地县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业主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筹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

 筹备组由业主代表、建设单位、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事处(乡、镇)和居民(村民)委员会组成,其中业主代表人数不得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筹备组成员名单应当由事处(乡、镇)在物业管理区域内进行书面公告。

 筹备组中业主代表的产生,由事处(乡、镇)或者居民(村民)委员会组织业主推荐。筹备组组长由事处(乡、镇)代表担任。

 第二十三条 筹备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确定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

 (二)拟定管理规约草案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草案;

 (三)确认业主身份、业主投票权数和业主专有部分面积;

 (四)拟定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草案,提出候选人建议名单;

 (五)依法确定首次业主大会会议表决规则;

 (六)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其他准备工作。

 筹备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90日内组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工作经费和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经费应当由建设单位承担。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