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山水田园诗复习教案
2025-10-07 16:26:58 责编:小OO
文档
复习目标:

1、掌握赏析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2、明确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角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复习过程:

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体验高考

1、(200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2、(2007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答案要点: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三、技巧方法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四、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⑴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⑵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⑶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1) 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

(2)诗中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3) 末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 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你认为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五、山水田园诗相关鉴赏概念理解

(一)、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二)、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四)、远近高低相结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五)、表达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2、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附参:

1、⑴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⑵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⑶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1)幽静。(2)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3)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

3、(1)选择幽静的意象写幽,以动衬幽,以声衬幽。

(2)有恬然自得之乐,又有报国无门、寂寞惆怅之慨。

4、幽深、宁静的特点。 "闲"字。栀子花在庭院中开放,"闲"在那里,无人观赏;一个闲字从侧面衬托了妇姑雨中浴蚕的繁忙景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