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论文
2025-10-04 17:00:41 责编:小OO
文档
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广大观众对博物馆展览设计的要求也不断发生改变。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同时开拓创新,认真把握好展厅内整体设计和展厅外环境设计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出创意丰富、特色突出、备受欢迎的展览。 

  关键词:博物馆 展览设计 研究探讨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逐渐把博物馆作为休闲、观光的场所。所以,现代博物馆要在关注自身传播信息的基础上,重视观众对所传播信息的感受。只有把展示、教育、娱乐等功能有机融合起来,现代博物馆才能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可以说,博物馆这个古老殿堂要紧跟时代脚步,积极充实完善自身职能,精准自身发展定位,才能真正起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新时期下,现代博物馆要努力探索展示艺术和表现手法的新思路,合理运用高新技术和材料,努力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了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本质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注意事项,以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有所借鉴帮助。 

  1 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发展历程 

  根据现代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分为“内容”和“形式”两种类型。20世纪50年代,博物馆的展览的主要任务就是展览文字编辑,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展品进行美化。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出现了新要求、新内涵,内容设计逐渐转换为编写展览大纲,对展览的内容进行结构处理。形式设计逐渐转换为展览艺术设计,也就是对展品放置、展厅环境、参观路线等进行优化。 

  1.1 博物馆展览的发展 

  博物馆展览内容的发展,历经“主题词表”、“教科书”、“脚本”等阶段。所谓“主题词表”,是把展览的过程作为特定知识表述的过程,展品以知识结构、概念和定律为主,展览内容按照知识逻辑体系进行优化排列;所谓“教科书”,是把展览内容分为大众理解和记忆的片段,以物件为主反映知识点,引起观众的注意;所谓“脚本”,是指用情节吸引观众,激发观众参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说,展览的发展历程是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继承发扬了前一阶段的成功经验。比如:脚本的展览强调内容真实性和科学性,展览物品要有科学依据,展览结构要科学体系。与此同时,脚本的展览也要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设置实质或虚拟的故事角色,以此来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目前,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多为“脚本”,但更多的是把相关的展览内容进行组合排列,缺乏贯穿其中的主线。 

  1.2 博物馆设计的发展 

  博物馆设计内容的发展,历经展具设计、展品美化、展厅布局、环境设计等阶段,体现了展览形式由古董陈设、知识表达、艺术表现等不同认知阶段的转化。目前,随着展览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博物馆也逐步使用最新传播技术,传达信息,吸引观众。但一些忠实的博物馆观众还是把博物馆作为新奇有趣的场所,乐意来感受新鲜体验。而我国博物馆时常将展览形式与内容区分,过分强调形式的辅助作用,导致近年来展览单位多为建筑装修组织,过分关注展览环境营造,忽视了展览的实质内容。 

  2 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本质内容 

  2.1 博物馆展览设计必须创意鲜明 

  创意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命脉。博物馆的展览设计要有鲜明的创意目标,展览要更多的考虑与观众交流互动。所谓交流,是展览内容与情感的交流,包括展览知识、真实物件、展览涉及人群生活、当时的社会观念及文化背景、历史风貌等原原本本的信息。所谓互动,不仅包含展览过程中观众的肢体参与,也涵盖展览中与观众思维的交流,使观众的兴趣和知识积淀得到激发,观众对展品的研究得到激励,引导观众对展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对展览内容进行科学质疑,对展览感受进行有效思考,在参与展览的过程中,能够寻求问题的答案。可以说,创意鲜明的展览设计,可以使观众不仅仅限于在展览中得到答案,而是在展览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 

  2.2 博物馆展览设计必须目标清晰 

  现代博物馆不管是内容设计、表现艺术设计还是视觉传播手段选择,都是为了实现展览设计的目标。目前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分为多种:历史类展览设计要体现出特定的历史观;艺术类展览设计要展现出作者的艺术创造力,提升观众审美能力;自然类展览设计要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技类展览设计则要使技术与人类发展有机结合。所以,博物馆展览设计的目标必须清晰明确,既要进行物件展览,也要突出主题展览。当博物馆因为某些原因,出现展品数量不足、藏品种类不多、展览空间不理想等因素时,展览设计人员要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智慧弥补物质上的缺陷,进而实现展览设计的目标。 

  2.3 博物馆展览设计必须方法得当 

  现代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中,必须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寻求最适宜的办法。当前的博物馆都面临着发展上的一些局限,例如知识、设备、展品等诸多方面,这些局限有的可以排除完善,有的则必须接受。有时,一些博物馆工作人员反映展厅建筑尺度、形态、通道、采光等存在问题,影响了展览设计的效果。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是博物馆设计人员对方法运用不得当造成的。现代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决不能让展厅适应展览,而是应该让设计创造展厅。只有使展览与展厅相得益彰,展览才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才能形成“戏剧有舞台、影视有镜头、书画有框架”的良好效果。   2.4 博物馆展览设计必须突出个性 

  俗话说:一味模仿可以导致艺术生命的死亡。博物馆展览设计也是如此,只有个性十足的展览设计,才能真正吸引观众,收到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模式化现象十分严重,多数博物馆看起来大同小异,其中,一味的模仿高水平展览样式是最主要的原因,这归根于我国的博物馆展览设计过分追求视觉效果和展示手段。同时,在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上投入少、基础资料不足,也抹杀了博物馆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博物馆要展现出生命力,必须突出设计者的个性,突出博物馆自身的个性,不仅要在视觉表达上有个性,在展览内容上有个性,也要在把握观众的需求和与观众交流互动上体现个性化特征。 

  3 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注意事项 

  3.1 要科学合理选择展览题材 

  展览题材是博物馆进行展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展览展览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博物馆在选择展览题材时,要根据自身性质特点,按照地域实际情况,努力筹办体现本地特色的基本展览。一方面,展览的题材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要确保观众在展览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真正的审美享受。比如:2012年,上海博物馆60年主题季,重点推出了“第三次国宝展”。本次展览中,观众一睹北宋的董源《溪岸图轴》、赵佶《五色鹦鹉图卷》、南宋的马远《春游赋诗图卷》、夏圭《山水十二景图卷》、梁楷《泽畔行吟图扇页》,罗稚川《古木寒鸦图轴》、颜辉《钟馗元夜出游图卷》等名家风采,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响,其关键就是在于展品贴近生活和实际。所以,展览设计的题材选择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审美情趣,才能起到良好的展出效果。另一方面,展览的题材要发挥出自身的馆藏优势,突出地域特色。要根据博物馆本身特点,抓住展览重点,做到出奇制胜。比如:中国茶叶博物馆是茶文化专题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龙井路旁双峰村。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建筑选址在杭州西湖龙井茶的产地双峰一带,从而设计出了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6大相对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所以,博物馆只有真正把握自身的性质、特点,发挥馆藏优势,才能确保题材选取准确,展览设计水平提升。 

  3.2 要注重展览整体效果设计 

  传统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仅仅局限于展厅内,现代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涵盖展览全程策划、展厅整体设计和展厅外环境设计等多方面。一是展览全程策划。这其中包括展览的筹备、组织、布展等过程,涵盖展览宣传、展厅展览、展场内外环境氛围营造等设计。要通过全程策划,确保展览效果的连贯性。比如:2005年,广西博物馆举办了“卢权智大型红陶艺术作品展”,展览筹备阶段,主办者策划好了围绕展览举办的所有活动,按步骤进行实施。展览开幕前,主办方加强宣传力量,在各大媒体刊登报道,引起观众注意;展览开幕前两天,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展览开幕时,组织了开幕仪式,举办了作品欣赏酒会、作品捐赠仪式以及广西权智红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成立等活动,整个过程内容丰富、隆重热烈,整体策划流畅,展览效果良好。二是展厅内整体设计。好的展览个性独特、适应观众求新、求异的心理。在造型塑造、色彩运用、线条勾勒等方面,设计时要考虑观众的不同层次,做到多样统一,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需要指出的是,展览设计不要过分强调装饰和视觉冲击,这些只会导致展览整体风格繁杂,而是要做到独具匠心,达到“无设计”的最高境界。三是展厅外环境设计。展厅外环境设计要求博物馆关注周边景观,营造独特的博物馆文化氛围,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比如:苏州博物馆新馆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主要有展厅、公共空间、行政办公区、库房等功能,绿地占地率42.4%。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部分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这种类似三条轴线的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合院式住宅相呼应;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所以,展厅外环境设计是整体效果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展览主题的延伸和烘托,也是现代博物馆成功展览设计的有力保障。 

  3.3 要强化观众互动参与设计 

  现代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必须与观众沟通交流,让其互动参与,在传播丰富知识的同时,激发观众兴趣和好奇心,使教育知识普及娱乐休闲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博物馆要改变以往那种庄严肃穆的形象,摈弃类似“请勿动手”的冰冷展览模式,要善于利用最新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使展览多视角、多层面的呈现给观众,给观众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全面冲击和震撼。要鼓励观众动手参与其中,通过多渠道感知接受展览信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3.4 要突出以人为本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是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基本原则。现代博物馆的环境中,只有以观众为主体、为核心,才能得到观众的共鸣与认可。给观众留下美好回忆和深刻印象的,可以是一张舒适的休息椅、一句温馨的提示语,也可以是一个简短的介绍、一种可参与的活动。只有真正关心观众、了解观众,为其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博物馆展览设计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比如:在展示一些少数民族乐器时,可以让观众亲自尝试演奏,让他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展示一些少数民族服饰时,可以让观众观看现场织锦表演,感受少数民族风情,通过观众的直接参与,引起观众兴趣,让其动手、动脑、动心,这是博物馆展览设计成功的关键。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广大观众对博物馆展览设计的要求也不断发生改变。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同时开拓创新,认真把握好展厅内整体设计和展厅外环境设计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出创意丰富、特色突出、备受欢迎的展览。笔者相信,只要广大博物馆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发展历程,认真把握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创意鲜明、目标清晰、方法得当、突出个性的本质内容,遵循科学选择展览题材,重视展览设计全程策划,突出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积极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我国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浩.现代博物馆设计研究―― 大众化走向下的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观及设计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03. 

  [2] 科.博物馆展览展示的文化效应与价值―― 博物馆文化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N].中国文物报,2003. 

  [3] 科.博物馆文化形态的新理念―― 全球化形势下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哲学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4(2). 

  [4] 刘金宏.博物馆陈列展览结构调整的对称性原则―― 兼谈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博物馆,2004(1). 

  [5] 李晨.浅说博物馆合同若干问题[C]//.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6] 刘珠江.电脑游戏―― 可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所用的新载体[C]//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7] 中国国家博物馆.《守望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十・五"规划展览设计构思》前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 任京培.博物馆陈列藏品的预防性保护研究[C]//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 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 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2009.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