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网络媒体影响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2025-10-03 20:06:14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网络媒体影响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网络媒体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其它任何传统媒体的效用,在这种现实背景下,网络媒体的信息对青少年这种特殊的成长群体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种种迹象表明,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媒介,因此,探讨网络媒体影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因素以及如何在正视这种环境下,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十分必要。

关键词:网络媒体 心理健康教育 人格障碍 网络伦理道德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状况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更是屡见不鲜。随着网络和虚拟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上网不仅是时尚的代名词,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以其及时性、便捷性、共享性、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性,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并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乃至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的重点是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网络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青少年作为网络媒体影响的新生代,网络信息对其的影响力更是充满着难以抗拒的诱惑。这种诱惑的媒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1)平等中展示个性,自由中发挥天赋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等级观念的影响一直很严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较多地接受一统的模式和思想教育,成为教育系统的被动接受者,不利于个性教育的培养和发展。而在网络中则不同,社会地位和等级在这里失效,你在网络中的信息互动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内涵和魅力的表现,在这里等级、资格和权力、地位不再发挥作用,你可以穷尽你思维的天赋任情的遨游,因为这里不再压抑个性。

(2)人际空间得以延拓,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现在网络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外面的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这种便利已经完全超越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和时间的,网络媒体正是具有了这种特点,为青少年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同时也重破了年龄层次和性别的差异,使人际沟通的空间性、时效性、便利性大大提高。交往是个体社会化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交往的需要是人更加高层次的需要。“青少年在心理发展方面最重要的是对友伴亲密程度的增强,友伴交往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也同时有了飞跃性的增长。”正是因为人际交往空间上大大延拓,交际对象也更加复杂,使青少年情感体验更加多样和丰富,不仅能够体验同龄层次的感情世界,而且能够体验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性别差异以及甚至不同国度、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人们的情感体验。

(3)在虚拟中体验成功,从成功中培养自信 如果青少年基于自己的喜好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必须在现实社会中具备很好的条件并占用一定的社会资源,付出一定的代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然而,现实世界中往往不可能具备这样仅凭兴趣和爱好就能获得的体验,那么,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可以使你仅仅花费有限的资金和有限的时间就能够获得不同虚拟世界场景或活动的模拟,在模拟中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这种失败和成功并不需要占用现实世界的资源。例如在网络的游戏与聊天活动中,青年更能充分体验这种成功的喜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已经不同于以往的电子游戏,它既没有确定的程序,也不是个人与计算机的对战,而是网络中不同个人所支配的替身所进行的比赛。如果游戏获得了成功,就可以较好地满足个人渴望成功的需求,如果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开始,甚至重新寻找替身以求获得成功。在网上,成功的相对性与可能性都有力地吸引着尚未成功的青年人。青少年爱幻想,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具有超强本领的非凡人物去完成“伟大”使命,从而获得心理成就感。一些在学习等方面处于劣势的学生从网络中发现自己胜过他人的一面,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提高了自信心。

2.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必有弊。目前各种媒体的报道,往往偏向于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使人们看到了网络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到网络对青少年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

(1)在虚拟中逃避现实,在现实中逃避责任 网络上活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虚拟性,虚拟空间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拟的外衣,从而造成网络社会虚假信息的泛滥及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如网上恶意侮辱,人身攻击,网上“多角恋爱”,“黑客”攻击等行为。上网者中,有26.32%的人认为网络中间没有真实,超过一半的人采用匿名方式来拒绝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在虚拟的现实中青少年缺乏真实情感的体验、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过分自我中心,同时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撒谎、欺骗行为可能使青少年倾向于无端作恶、厌世、自我中心或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卜卫认为 “网络成瘾者”大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太成功,比如说学习成绩差、家庭关系有一点麻烦或跟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在网上,他觉得能够控制事情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他无法控制的东西,比如学习、考试、或者承受的不公正对待等,在现实中不易改变,但在虚拟世界中可以有这样的控制。据一组针对1.7万网民的调查显示,10%的人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有空虚感,更有高达30%的人承认上网已成为逃避现实的重要手段。

(2)虚幻的网络情感与现实的情感冲突 通过网络可以扩大人际关系的范围,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引发青少年一系列感情纠葛,如失恋、多角恋爱、肤浅和短暂的友谊丧失等。一晃即逝的情感停留,匆忙的感情投入和情感回应不稳定等还会使青少年产生情感廉价的心理。网络也是一个社会,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社会里,人们都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加之网络高度的自由性,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对网友很难充分了解,仅能从只言片语中猜测对方的情况,有些青少年不能把握自己的情感和言行,很容易交错网友,以致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3)网络人格的扭曲引发青少年人格障碍 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部分人在其乐无穷的网上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时间越长,人格扭曲程度越大,进而产生各种人格障碍,如攻击型人格障碍、退缩型人格障碍、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网络虚拟社会是一个崇尚主体性和个性张扬的社会,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挥,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优化,相反或许还会滋长人性中的劣根性,并可能给学生带来“人性异化”,尤其对自制力弱、性格孤僻、宽容度差的青少年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较大。面对虚拟世界中信息污染、信息过剩、信息欺骗、色情引诱等现状,青少年若不能自制,就会沉迷其中,导致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暴力、谎言、缺乏责任感和欺诈等心理,进而导致“数字化”人格障碍。

二、基于网络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亘古不变的真理,网络作为现代科技的结晶和信息社会的新生儿,同样具有双面的特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青少年上网是必然的趋势。网络以它高效便捷的技术优势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把其负面影响表现的淋漓尽致,网络高度的开放性与信息的混杂性使自制能力较弱的青少年无法控制自己网上的言行,伴随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青少年的心理逐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好地运用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发挥网络的时效性强、影响力和覆盖面大的优点,增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注意减少或消除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使其更好地服务青少年,引导青少年利用互联网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健康的娱乐,以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对待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为此,笔者认为,在现代信息网络背景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1.学校要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桥头堡作用 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所有宣传应积极向上,内容上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宣传、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跟上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合理心理宣泄的场所,从而营造宽松、舒适的心理氛围,解决困惑的心理问题,避免和减少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养成健康的网络心理。

2.学校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正视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发展 网络正在飞速的发展和影响青少年的发展,但学校的道德教育不论在教材体系和案例说教上难以适应网络发展对青少年影响的现实。因此,中学教育应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在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传统的学生行为规范中增添网络行为规范。要把网络中经常报道的关于青少年网络影响的正反面案例及时编制,通过班会或其它形式的学校活动进行研讨,正视网络存在的问题,提高网络负面影响的防范能力,要引导青少年了解互联网作为应用工具的实质,学会筛选有用信息,提高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使中学生不仅成为电脑的使用者,更要做网络世界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要引导中学生学会区分网络现实生活的界限,不要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把上网当作逃避问题的工具。

3.学校要提高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水平 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具有易感性和极端性的特点。一个眼神、一个漫不经心的暗示,都会使他们平静的内心掀起涟漪。取得了一次好的成绩,他们有可能欣喜,甚至目空一切。遇到一点挫折失败,他们又有可能变得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从而产生心理的闭锁性,转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造成孤独抑郁等网络心理障碍。因此,创设一种场所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情、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愉快、轻松地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就能够减轻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而针对青少年已经产生的各种网络心理障碍,则应当采用专门的心理咨询方法,对其网络心理障碍进行调适和治疗,由此可见,在中学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引导中学生合理上网和防治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国家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立法工作,推进网络信息分级化管理 目前的网络信息门户几乎对所有的网民开放,几乎没有任何权限的,这就为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污染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因此,国家应当加强信息管理的立法,使立法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领域的强化管理上,而应当对信息的种类、性质以及安全级别进行立法防范,使防范的工作在网站对信息发布的初始就开始实施级别控制。关于级别的控制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成人实施不同级别管理,网络信息的浏览甚至网站的初始进入,就开始身份验证。国家应当对网站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来满足不同群体对信息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 余霞, 杨少波. 网络传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 , 2007,(05)

[2] 张品良. 网络传播的后现代状况对青年的影响及应对[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05,(02)

[3] 龙永红.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教育学思考[J]. 兰州学刊 , 2004,(04)

[4] 信息网络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利弊分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1)

[5] 信息网络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利弊分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1)

[6] 李婷玉. 网络中的自我与人际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 , 2001,(04)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