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基础达标。(38分)
1.用“———”画出四个错误的注音并修改。(4分)
想法(xiǎnɡ) 治好(zhì) 将来(jiàng) 藤条(tén)
晴朗(lǎnɡ) 阵雨(zhèn) 井沿(jǐng) 喝水(kě)
寒号鸟(hào) 劝告(quàn)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填写同音字。(6分)
树( ) ( )里 作( )
( )数 ( )芳 ( )飞
书( ) 说( ) ( )妆
( )梢 ( )子 园( )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6分)
氵:( )( )( ) 亻:( )( )( )
辶:( )( )( ) 虫:( )( )( )
4.形近字组词。(4分)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3分)
坐( )( )天 无( )无( ) ( )过( )过
大雪( )( ) ( )言( )语 ( )( )不发
6.词语搭配连一连。(6分)
冻得 直冒汗 细长的 窝
热得 直打哆嗦 雪白的 葫芦藤
冷得 像冰窖 暖暖的 小花
7.加标点。(6分)
(1)青蛙说( )朋友( )别说大话了( )
(2)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还用飞那么远吗( )
(3) 朋友( )你是弄错了( )不信( )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
(4)邻居家的老爷爷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葫芦( )
(5)你知道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吗( )
(6)我要能去北京旅游该多好哇( )
8.照样子,变换句式。(3分)
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1)你自己有,还用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点困难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材回顾。(19分)
1.青蛙和小鸟在为__________争论,青蛙认为________________,小鸟认为____________。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使劲向上一跳,跳出了井口,它看见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于是,它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2.__________的葫芦藤上长满了________,开出了几朵__________的小花。花________以后,藤上________了几个小葫芦。葫芦叶子生了______虫,邻居对他说:“你别____________着葫芦了,快治一治吧!”那人感到很__________,他说:“什么?__________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______________。”后来,小葫芦慢慢地变________了,一个一个都________了。(12分)
三、主题链接。(5分)
第二年,那位种葫芦的人在邻居的指导下,终于收获了许多的葫芦。展开想象,他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拓展。(18分)
(一)课内阅读。(8分)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2分)
回答 A.dá( ) B.dā( )
弄错 A.lòng( ) B.nòng( )
2.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4分)
条 口 句 位
一( )井 一( )话 一( )路 一( )朋友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 )(2分)
A.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
B.青蛙不爱动脑筋。
C.天是无边无际的。
(二)课外阅读。(10分)
公鸡和兔子、鸭子是邻居。
一天中午,兔子向公鸡借个盆,公鸡说:“我自己要用,不借。”
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公鸡的屋顶被大风吹掉了。它急得又叫又跳。兔子、鸭子听见了公鸡的叫声,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跑来帮公鸡抢修屋顶。风停了,雨停了,屋顶修好了。
公鸡看看修好的屋顶,再看看满身泥浆的兔子、鸭子,公鸡不由得脸红了。
1.这篇短文有( ) 个自然段。(1分)
2.用“——”画出兔子、鸭子帮助公鸡修屋顶的句子。(1分)
3.公鸡脸红了是因为( )(1分)
A.公鸡很生气。
B.公鸡很着急。
C.公鸡难为情了。
4.文中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之间发生的故事,我最喜欢文中的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5.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展示。(20分)
猪哥哥大大和猪弟弟小小住在一起。有一天,他们的房子破了一个洞,大大想:“我的弟弟会去修的。”小小想:“我的哥哥会修的。”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你接着写下去,希望你写的故事也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哦!
参:
一、1.jiànɡ tén kě hào
①jiāng ②ténɡ ③hē ④háo
2.叶 夜 业 分 芬 纷 画 话 化 盯 钉 丁
3.海 洋 河 你 他 们
过 送 还 蛙 蜂 蜻
4.示例:
5.井 观 边 际 得 且 纷 飞 千 万 一 言
6.冻得直冒汗 细长的窝
热得 直打哆嗦 雪白的 葫芦藤
冷得 像冰窖 暖暖的 小花
7.(1):“ , !” (2) , ?
(3), 。 , 。 (4)。 (5)? (6)!
8.(1)你自己有,不用借。
(2)这点困难不怕什么。
(3)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二、1.天的大小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天无边无际 无边无际的天 是我错了,天真是无边无际的 对不起,小鸟,我错了。天是无边无际的。 没关系,我们做任何事,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细长 绿叶 雪白 谢 挂 蚜
光盯 奇怪 叶子 葫芦 黄 落
三、示例:种葫芦的人会把藤上长得最好的葫芦摘下来,送给他的邻居。他说:“谢谢你呀,是你让我知道了种葫芦还要除叶子上的虫子。你看我能种出这么好的葫芦,有你一半的功劳,请你尝尝我的葫芦吧!”
四、(一)1.A(√) B(√)
2.口 句 条 位
3.A
(二)1.4
2.兔子、鸭子听见了公鸡的叫声……帮公鸡抢修屋顶。
3.C
4.兔子 鸭子 公鸡 示例:兔子 虽然公鸡没有借盆给它,但是它依然乐意帮助公鸡
5.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五、略。
附:
如何掌握好每学期应掌握的知识
对知识的学习,这里我推荐“五遍读书法”: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要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荐一高考 状元的“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遍,在课前安排好时间,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粗略地浏览一遍,我们只要做到大致了解教学内容,不必一字一句地理解课文。
第二遍,在课后的时间,我们按照学习的要求,将老师教学过的内容对比着教科书复习一遍。这一次,要认认真真地看,一定要在听课的基础上把内容吃透,掌握每一个概念、定义、定理,以及这些知识的推理运用。
第三遍,当我们的教学任务的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加深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在这一遍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对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就对自己的学习不以为然,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匆匆而过的学习结果往往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就会还是不明白。
第四遍,当一本教科书全部学完后,我们就要把整本书连起来通读一遍。这一遍的目的是整理各章知识,找到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理出头绪,对全书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对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
最后一遍,我们要在考试的前几天,安排时间把书本略略地翻一遍,配合学习笔记,看看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和自己容易忽视的知识。
“五遍读书法”适合我们学习的每一门功课的每一本教材,我们大家如果可以持之以恒地按要求学习,就可以对任何科目的学习得轻轻松松。
对知识的运用,推荐以题致用:
做一定量的题,可以加深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对掌握的程度了解以便于查漏补缺。
1.可以采用经典的课后一课一练,随堂课后练习册形式做一做题。做题不在多,知识覆盖课文内容,经典就行。
2.以往年的试题,针对性地自我检测。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试卷,可自备一份,每阶段,自我检测,便于对知识的掌握查漏补缺。
学以致用,查漏补缺,做一定量的题我们知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后,我们要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 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