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5-10-04 05:11:12 责编:小OO
文档
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现阶段,各个学校都在提倡“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那么针对当前情况,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重基础,夯实字词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不论是哪个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抓实字词基础。低年级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巧妙方法,中高年级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在预习中就要扫清字词障碍,不仅要掌握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同时还要注重把新学的生字与形近字、同音字进行比较,把字词认读、书写、组词、造句、写话、词意理解这些基本的常规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进度进行专项的过关训练,争取字词方面不丢分。

  1.在汉语拼音方面:要根据规定的汉语拼音的功能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学生要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书写、抄写声母和音节,看拼音写字、词、句。汉语拼音重要的作用是用,因此,我们要关注拼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纠正字音、学习普通话。

  2.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主动分析字形,要整体识字。抓住特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如通过顺口溜、猜谜语、做游戏等。识字还要两条腿走路,课上和课下。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建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更主动地识字。如每周用20分钟展示交流,对学生进行鼓励:你课下又认识了哪些字?能组什么词?说哪些句子?

  3.要求会写的字:严格要求,加强指导,认真教笔画、笔顺、间架结构。要求会写的字课上一定要让学生写好,书写时间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

  二、重朗读,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从而培养他们初步的语感。正确朗读包括每个字的字音(生字、多音字、轻声、儿化、变调),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还要读好长句子中合适的停顿。为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语文课上教师必须做到泛读,因为长句子学生肯定读不好,教师第一次泛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听,第二次听老师在哪停顿了,第三次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砸实朗读的训练。这点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在学习每一课之前,教师要认真读一读每篇课文,为课堂上的泛读打基础。要明确,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

  三、重感悟,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头戏,但从学生阅读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实令人担忧。主要问题有:一是对词句的理解缺乏准确性,越位、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二是对文本的感悟比较肤浅,且有偏差;三是回答问题抓不住要点,且难以用准确语言表述清楚。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非一日功,需要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大量的阅读感悟中形成。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依然要狠抓语言文字训练。重视理解感悟,这也是我们课改以来倡导的重点,理所应当引起我们教师的特别重视。现在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关于“感悟”的误解,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因为怕被扣上“解讲分析”的帽子,于是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悟”,学生悟不到重点处,悟不到关键处,悟没有质量,造成课堂假繁荣却严重低效的现象。在提倡构建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思考教学,认真思考单元教学重点、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和课后题、认真研读教参对教学的建议,真正实现一课一得,单元整体推进。关于课后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课后题为重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不但要求学生能用语言进行解答,还要落实到笔头上,要求每个学生都备有课堂笔记本,把教学的重点、课后题的答案写在笔记本上,以防再次出现学生上课时说的天花乱缀,答题时无从下笔的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和句,渗透学习方法,学会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不要在分析整篇课文上下功夫。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师对于字、词、句的处理和对课文的分析处理在时间上几乎是做到了对等,延续了单纯的分析课文的模式,在分析的内容上挖得深、广。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整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熟读课文后,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文字,也可以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有助于他们主动地去阅读。

  四、重积累,增厚文化底蕴

  重视积累,一直是小学语调的教学重点之一。积累包括教材中指定背诵的段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值得关注的是“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一些学生因为懒惰,只选内容少容易记的部分来背,对于那些精美的重点段落和句子视而不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与严格要求。对于句古诗和园地中日积月累的名言、警句、谚语、成语等,不但要求学生会背,还要要求学生能理解,巧运用,会书写,要真正做到手、口、心、脑并用。

  积累语言,还要求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的段篇,鼓励学生写句子、写话、写见闻、写感受,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写话上进行每日一句的练习,学生自己定内容,可以画图写句子,也可以结合句子画图,只要是学生有兴趣能坚持就行。

  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是几年来我们一值唱响的旋律。我们都知道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背、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本,每周至少记三页读书笔记,班级内每月至少办一期主题式手抄报,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手抄报、读书笔记展评”。

  语文教师必须采取语言积累和语文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在课外时间,可组织学生交流见闻,交流心得,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可鼓励那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向学校的广播站投稿,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前三分钟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坚持落实”,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的目的。

  五、重研究,向校本教研要效益

  各总校要着力完善、落实“校本教研”制度,要重视教研机构的组织,赋于全面科学的工作职能,使教研工作常态化、务实化。向高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质量既要立足本校,积极鼓励全员参与,明确教研专题。建议各总校以“集体备课――课例观摩――主题研讨――课后反思――总结提升”五位一体式的教研模式开展好每次的校本教研活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