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曾贤锐 马桂芬 姚永红
2025-10-04 05:09:55 责编:小OO
文档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曾贤锐   马桂芬   姚永红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象频发,许多知名国企央企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盈利假象选择铤而走险,采用包含虚增利润、虚报成本等方式欺骗投资者,躲避的处罚.本文选取2019年在市场上造成了巨大风波的“康美药业造假事件”作为案例,从康美药业发展历史、行业发展优劣势、造假动因等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康美药业 财务造假 造假动因 解决策略

        过去20年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为上市公司筹资融资带来了契机,但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监管也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时有发生,屡禁不止,本文选取2019年造成重大影响的康美药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多方面造假动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以期对预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提供有用的建议。

        一、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简介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18)成立于1997年,于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是一家以中药饮片为核心,智慧药房为抓手,有着“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的上市医药现代化公司,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

        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报告中公开发布了一份差错更正申明,近300亿元的资产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通过核查,证监局发现其为了实现进一步的融资和扩大市场公信力,在报表中采取了包括虚构现金、少计存货、虚增收入与成本等一系列手段匹配财务造假.2019年8月16日作出的对康美集团财务信息披露的最终报告,坐实了康美药业在2016-2018年度报告中披露了虚假的财务信息的犯罪事实,事件的持续发酵,引发了市场对康美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当天便使得康美药业股债双杀,投资者的追讨使得康美药业的股价在开盘之日就直接跌停,一代国字号药业巨头在一夜之间迅速陨落,一度处在了退市的边缘。

        二、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动因分析

        (一)募集资金分析

        康美药业作为一家老字号的上市公司,在被爆出财务造假风波后,也迅速对其筹募资金的真实性做出了判定。根据的公告,最终认定康美药业的违法期间为2016-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康美药业前后共进行了三次融资,分别在2016年6月29日定向增发81亿元、2018 年7月19日发行公司债15亿元、2018年9月26日发行公司债20亿元,累计116亿元,占康美药业上市以来融资总额的45%。在2016年年末的年度报告中,康美药业的账面资金约为273亿,而查实后的虚假资金就达到了225亿之多,真实资金远远不如账面价值资金。同时,康美药业多轮融资也为自身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财务隐患,高额负债及利息偿付使得康美集团不得不不断的扩张自己的规模,逼迫自己去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势必需要其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缓解负债的压力,在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的情况下,高层舞弊空间便随之诞生。

       (二)市场环境因素

        康美药业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医药上市公司,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以说是国内医学行业的“老大哥”了。但是医药行业始终是高科技主导、高资本投入的行业,国际强势企业的入驻竞争,国际知名药业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压榨也给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中国国内的医药行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且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品种单一,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机制,目前仍以生产仿制药作为看家之路。康美药业在20多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机制,但是却没有在技术创新上投入足够的资本进行研发,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会占据大部分的市场,而康美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逐渐丧失自己的市场优势,利润率被压榨,市场压力不断攀升为其日后财务造假埋下了隐患。

        (三)营业能力因素分析

        通过对康美药业2016-2018年主要会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康美集团在实际的未虚增资金和利润的情况下,近年来实际发展水平有了下降.在现金流量净额方面, 2016年约为-2.3亿余元,而2017年则下降到-4.3亿余元,下降比率高达53%。投资回报的每股收益也显然有了一个大幅度的下降,平均收益率持续下降,2017年为7.68%,2018年为3.44%,这表明公司的盈利状况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并不乐观。公司实际控股人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滋生对利益和股市的过度追求,不断地扩大融资投资转移财务危机,产生利用资金拉升股价的心理,为了达到目的,往往容易剑走偏锋,虚增利润,做空市场做高股价。

        除此之外,康美集团净利润总额呈断崖式下降,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净比也在持续下降,如2017年收入成本比为1.181        (1,757,861.8/1,078,801.743),2018年则为1.063(1,935,623.34/ 1,819,311.25),这说明在不断攀升的医疗成本前康美未能即时改造创新,了解市场方向,改变企业经营结构,致市场的竞争力有所下降,营业能力因此受到了影响。2017年康美的综合收益总额为214,370.957万元,而2018年则下降到112,416.017万元,其他收入和损益都未能对其利润增长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四)审计事务所核查漏洞因素

        在康美集团出具的近几年的年度报告中,正中珠江一直都扮演着审计者的角色。通知资料我们可以得知,017年康美集团给与正中珠江的劳务报酬就达到了495万元人民币之多,其中内部控制审计费就达到了140万元.昂的报酬对应的是庞大的审计群体。一般情况下,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审计单位理应对其进行一个充分合理的审计并进行标注,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康美集团的内部控制情况报表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就意味着审计单位在审计结果中充分肯定了康美集团账务的准确性,然而后期出现的巨大的资金缺口却恰恰反映了正中珠江在审计过程中势必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才致使几百亿元的假帐坏账凭空消失。

        (五)股权过于集中因素

        康美集团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千亿集团”,自成立初期就依靠资本迅速的占领市场,然而康美集团真正的“集权者”却只是掌握在少数股东的手中。据数据中心报告,股东占比中,单康美事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就占比32.19%,而其余的投资者占有的投资比例显然不足以对康美集团股权稀释造成影响,这就容易导致康美集团的控制权掌握在单一投资商的手中,“一家独大”的局面就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的可能性,导致财务造假局面的形成。

        四、应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建议

        综上所述,形如康美药业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监管制度尚未充分完善的环境中仍然层出不穷,那么作为具有监督职责权力的、社会、市场、公司等单位应该如何去预防财务造假呢?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提高审计事务所业务处理能力,规避“知错容错”作风。审计事务所作为上市公司的“避雷针”,在审计时应该坚守职业道德保持应有的职业素养,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审计的目的在于发现错误指出错误,审计师既是鉴定官也是检察官,不应该为了上市公司的不合法利益“知错而容错”。

        第二,加大财务造假处罚力度,对信息披露造假进行严惩。国家应该完善立法,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以降低虚假信息发生的程度,同时,对直接或间接参与虚假信息披露的人员进行定则量刑,而不应该只是单单的罚款、警告与市场禁入处罚,监管局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应当追究责任到个人,担负起法律最后一道防火墙的应有作为。

        第三,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完善公司内部监督。财务造假事件往往都是由高层人员一手操控,过多的集权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衡,势必为日后的财务造假埋下隐患,完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有利于规避大股东的侵权压缩股权行为,同时建立内部审核机构能够一定程度上的规避造假行为。

        第四,落实造假责任到个人,明确责任意识。如同康美药业这样的案例在近年来的资本市场中屡见不鲜,上市公司高层人员,审计人员,市场监管人员都是此类事件的主要制造者,在事件出现之后倘如未能及时查明责任,就容易出现“踢皮球”“顶雷”的情况,因此,当出现财务造假的时候,应当逐一排查,溯根逐源,落实责任到个人,给予市场一个警醒。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检举。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企业依法守法意识,同时对于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要明确责任,开展相关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同时,国家层面应该出台相关的和鼓励方针,对及时提供资料或对有效的检举给予奖励,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敏.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9.

[2] 王秀珍.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J].经济师,2020(2).

项目编号如下:HS2019GLGC31

基金来源:2018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教高函(2018)180号);校级民办质量工程项目“管理会计一流课程建设”((HS2019ZLGC3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