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家庭教育论文:小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的现状及思考
2025-10-04 05:09:19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长期形成的普遍的家庭教育观念往往是,家长只负责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准时上学不迟到,按要求参加家长会等等诸如此类的仅仅是配合学校教育的工作。随着我国全社会对教育的普遍关注以及家长素质的普遍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己经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家长也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而不仅仅是根据老师的评价来评价孩子,都希望给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弥补学校教育的种种不足。同时,他们也逐渐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把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孩子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当前教育资源的一大改变。

一、家庭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1.家庭环境仍需改进。

在很多家庭中,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度较低,这导致有些孩子信任自己的老师多于信任自己的家长。这是由于现在家庭多是双职工家庭,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做功课,导致与孩子的交流减少。

2.亲子关系缺少民主氛围。

众所周知,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家庭的和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提倡让家长与孩子成为朋友伙伴,而不仅仅是长辈与小辈的关系。这种思想的传播使得我们的家长意识到了孩子角色的双重性,一方面是子女,另一方面又是朋友。但接受并改变这种思想是需要过程的,因此很多家庭中还是会出现父母主导孩子的现象。

3.家长的传统观念有待改善。

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认为,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考得功名。然而事实是:文凭、学历只能证明你的学习程度和经历,只是说明你成为某种人才的可能性,并不能证明你的素质。你的素质如何,只能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现代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发展时,分躯体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智力发展;在实际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只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来看待,而不是只注重孩子在躯体、情感、道德和智力发展的某个方面,只有这样,孩子的素质才会提高,身心才会和谐。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讲道德,才会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才能创造性地工作和生活。

二、反思与建议

1.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2.家长要坚持教育方式多样化。

家庭教育的多样化或一致化是个相对的概念,家长在对孩子具体的教育中必须求同存异。家庭教育首先要有必要的一致化,在此基础上是可以多样化的。

首先,要保持孩子思维的灵活性。让孩子从小发现,父母与自己在很多方面有不一致的想法,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模式,从而保持孩子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

第二,让孩子学会选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多样化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学会选择,锻炼思维的“性”。如孩子考得好,希望得到奖励,父亲可能会说这是应该的而拒绝奖励,母亲可能会答应给予奖励,怎么协调这种不一致?其实不妨奖励孩子一些喜欢的小东西,如父亲可以说一样——蛋糕,母亲可以说一样——书,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希望家长肯定的心理,又可约束孩子避免要些过头的奖励。最主要的是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自由地想象——下次父母还会说出什么不同的东西呢?会从小培养孩子一种宽泛的胸怀,懂得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止一个答案。

3.新型家长与孩子关系的构建。

家长应与孩子建立感情基础,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了这些基础才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效了解孩子在网上做些什么,心里在想些什么,才能比较了解孩子常上哪些网站,认识些什么样的网友,在网络上下载了哪些游戏,是否有不健康的内容。

4.家校联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家长或光靠教师是不够的,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工作关系。

首先,家長要主动、积极地去访问学校、访问老师:“校访”和“师访”。这样做,可使家长在家校联系中处在比较主动的地位,可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与老师就教育子女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比较充分的交流。

其次,家长要热情欢迎上门家访的老师。家访谈话时,孩子是否可以在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则应让孩子离开。家长应当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要求和建议,不要较易打断老师的话,更不要听到孩子的缺点就感到脸上挂不住,或急忙辩护,或当场打骂孩子。

最后,积极参加家长会,非不得已不要缺席,也不要请家中其他人代为出席,不要迟到或早退,以体现对学校、对老师的支持和尊重。每个家长的发言不要太长,有些想法如在会上不便谈,可在会后与老师个别交换意见。家长会结束后,要向爱人传达会议内容,以求统一认识,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