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2025-10-04 05:04:41 责编:小OO
文档
17.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3.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与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语文要素】

4.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我会读。

一类字:duàn断 chǔ楚 zhì至 ɡū孤 fān帆 yǐn饮 chū初 jìnɡ镜 wèi未 mó磨 yáo遥 yín银 pán盘 

二类字:yì亦  yí宜 tínɡ庭 wèi未 mǒ抹 mó磨 pán盘

易错音:潋滟(liǎn  liàn)       洞庭(tín tíng)   相宜(yí  yì) 

淡妆(zuāng zhuāng)  浓抹 磨盘(mó  mò)     

        镜未磨(wèi  mò)        抹布( mā  mǒ )      磨难(mó  mò)

答案:liàn  tíng   yí   zhuāng   mǒ   mò   wèi   mā   mó 

多音字:抹mǒ(涂抹 抹黑) mā(抹布) 磨mó(磨难)mò(磨盘)

巧记:桌面被妹妹不小心抹黑(mǒ)了,她拿抹(mā)布把桌子抹(mā)干净。

这块石磨(mò)可以用来磨(mó)刀。

二、我会写。

生字组词: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   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

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     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

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 )   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 )

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    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

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    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

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    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

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        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

抹mǒ(涂抹、浓妆淡抹 )         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

易错字: 初晴(“初”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

形近字:未(未来) 末(期末)         断(中断)桃(桃树)  

孤(孤单) 狐(狐狸)         摇(摇头)遥(遥远)

三.我能理解.

★《望天门山》  (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简介作者: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将进酒》等。

◇理解诗题:

望天门山: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理解诗意: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中断:指天门山被江水隔断。至:到。回:回旋,改变方向。

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相对:互相面对着。出:挺立,一种呼之欲出的动态。孤:单独。日边来:从太阳旁边驶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简介作者: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

“三苏”:苏轼、苏洵、苏辙。

“苏辛”:苏轼、辛弃疾。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等。

◇理解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游玩。天气先晴后雨。

◇理解诗意: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注释:【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亦】也。

    译文:波光闪动的晴天景色真好,云雾迷茫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欲】想要。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相宜】合适。

译文:想要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简介作者: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代表作品:《陋室铭》《柳枝词》《竹枝词》《乌衣巷》等。

◇理解诗题: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理解诗意: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释:【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未】没有。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合,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遥望】远远地看。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四、特殊句型

比喻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比喻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课文易考点梳理。

1.《望天门山》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诗作,诗中描写了天门山和长江的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中的“楚江”指长江。

2.《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3.《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代苏轼,诗人通过写西湖天晴时和下雨时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4.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

5.《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刘禹锡,这首诗写的是洞庭湖的美丽景色。通过湖光、秋月等洞庭湖的秋夜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6.《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

六、拓展延伸。

★形容西湖的词语:风景如画、如诗如画、山清水秀、风光秀美……

◇李白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李白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枫桥夜泊》(唐·张继)                 《秋词》 (唐·刘禹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夏秋冬的诗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池》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 夕》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江 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