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班阅读区域环境创设
2025-10-04 05:15:01 责编:小OO
文档
中班阅读区域环境创设

王邦杰

【摘要】 阅读区是设置在幼儿园活动室内,以图书为主要资源,有相应的桌椅以及其他辅助材料组成的相对的空间,供幼儿自主阅读图书,以发展其语言能力的专门区域。阅读区是开展幼儿园阅读活动的载体和桥梁,是活动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阅读区域采光不佳,没有成区或相邻吵闹开放的区域,缺乏柔软材料,阅读区域墙面缺乏利用阅读区域主题更换周期过长。

当前阅读区域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区域设置采光不佳

我认为阅读区域应采用自然光,自然光有利于保护幼儿的视力,接触自然光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自然光能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有利于增强图书区的吸引力。如果阅读区域采光不佳,那么幼儿就容易的近视或对阅读区域不感兴趣。

<二>没有成区或相邻吵闹开放的区

单独的图书架很难给幼儿安全的心理氛围,而开放的空间也不能保障幼儿阅读活动不被干扰,至于阅读区靠近表演区以及图书架放在门口过道,就更难保证安静。

    <三>缺乏柔软材料

阅读区域应该有柔软的材料。如::地毯,靠垫,坐垫,布套,软枕,小沙发,布偶,柔软玩具等。这些材料能给幼儿舒适的感觉,使他们较快的进入平静的心态。反之,缺乏柔软的材料,很难让幼儿感受到阅读区的温馨。

<四>阅读区域墙面缺乏利用

可以在阅读区域墙面上利用网格挂在墙上,幼儿可以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并且可以图片与字对应操作,取拿也方便。 

    <五>阅读区域主题更换周期过长

阅读区的主题基本上一个学期更换一次。有的班级一学年更换一次,阅读区主题更换周期过长,会使幼儿对阅读材料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幼儿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鉴于以上情况,我在中班阅读区域环境创设与指导策略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创设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

1.创设宁静的阅读环境,帮助形成放松,舒适的心理氛围,促进幼儿有效阅读

图书阅读区域位置根据教室空间合理布局,选择靠近活动室窗户,光线明亮,安静的角落,避免和喧闹的音乐区相邻。

   在背景墙色彩选择上,以蓝.紫.绿等冷色调为主,因为这类颜色清新淡雅,易使人信息宁静。

阅读区物品提供是安全,柔软的,如提供一些软垫,靠垫,供我班幼儿坐和靠,挂上可爱的布制图书袋,简易书架,用于摆放书籍。

    2.创设有序,方便的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空间布置上,教师为孩子悬挂的书袋,摆放的书架,做到了保证幼儿伸手能取到柜中最上层的书,并创新自制放置大书的书架,将大书小书分开放,便于幼儿学习区分大小,并养成有序收放的好习惯。

孩子们置身其中,感受到阅读区域内宽松,和谐的氛围,受到丰富图书的刺激后,十分喜欢参与,自然而然激发起了他们主动阅读的兴趣。

3.环境创设中隐含的规则要求。

(1)在阅读区与外的地板上贴小脚印标志,表示进入的人数。

(2)通过教师提供靠垫的个数,来进入区域的活动的人数。

    (3)阅读区域的背景墙上,通过“我爱读书”“我们的朋友”“漂亮的新书”来洗衣幼儿乐于分享阅读活动,另一侧墙上设计一组图标,分别表示,脱鞋入区,鞋放在脚印上,从袋中取书,看书时不要大声说话,将图书放回原袋,穿鞋出区。

4.放适合的阅读材料保证幼儿的阅读体验。

    图书的来源:幼儿园的书,教师的书,小朋友的书,自制的书。

    5.建立入区阅读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适当的阅读有益于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同时也能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因而,我们与幼儿一起讨论制定了阅读规则,并且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在阅读区域,其规则主要有以下几各方面:

    (1)保持图书区的安静,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拿放轻,培养幼儿最初的公共道德意识,爱护图书,不撕不折,不在图书上乱涂乱画,养成看完图书放回原处的习惯。

   (2)当两人或两人以上要看同一本书时,可以猜拳,轮流,或一起看。

    (3)轮流管理阅读区,负责整理图书区,监督小朋友遵守规则的情况。

    (4)让幼儿了解必要的阅读常识,如用眼卫生,不躺着看书,不在太阳下看书,看书时,书和眼睛保持一定的距离。

    6.投放辅助材料。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供阅读经验,因此,除了提供相关的含有较多的阅读信息的阅读材料外,还应该有与阅读相关的辅助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纸,笔,油画棒,照片,图画作品,布偶,头饰,小黑板等。这些来自与幼儿生活的材料,比老师准备的图书更有趣,更吸引人。

(1)设置图书医院——小图书,你别哭。

由于我班图书经常破损,我们开设了一个图书医院,提供一些修书工具,如双面胶,透明胶,胶水,订书机等。请孩子们自己来修理图书,让幼儿通过自己劳动,知道应该爱护图书。

    (2)提供图录单。

   我们设计一张简单的,孩子能看懂的图录表,帮助幼儿记录每天的阅读情况,每天读书时,引导幼儿在相应的表格中画出一个笑脸或一个勾。月末,我们就会根据记录的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最爱看书的小朋友,从而增加阅读活动区域的趣味性,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二. 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开展阅读活动。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对图书都有着特殊的喜爱。但普片存在以下问题: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够耐心的学习一页一页翻书的基本技能,看书时间很短暂,换书的频率非常的高,还会出现拿书当玩具的行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并采取了以下教育策略及方法。

    1.标记提示法。

    (1)每当让幼儿阅读一本新书之前,除了组织幼儿一起观察了解书的封面,封底以外。我们都会让幼儿给书的封面,封底贴上不同的标记,加深幼儿对书的基本结构的认识,提示幼儿在看书的时候要从封面开始看。

    (2)为了让幼儿学会正确的翻书的方法,我们会在书的每一页的右下角画上小圆点,并告诉幼儿每次翻书的时候不要忘记用拇指和食指亲亲他。

    2.游戏训练法。

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书的基本结构的认识,提高幼儿翻书的技能,我们经常通过游戏的形式加以训练和巩固。

    例如:认识书的结构的游戏有“指得对,说得准”,“说封面,说封底”,“对与错”等。

    翻书的游戏有“小雨点,落下来”“快快翻,慢慢翻”“翻得快,找得准”等。孩子们在有趣的学习中得到了学习和训练。

3.图书删减法。

为了避免幼儿看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及短暂性,针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及特点,有目的的加以投放。由于年龄小的幼儿好模仿以及对重复,熟悉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要做到凡是投放的书,都是老师与幼儿一起读过的,同一本书的投放于幼儿人数相同,幼儿阅读起来和以前相比专注了许多,频繁换书,拿书当玩具的现象也少了很多。

4.鼓励表扬发。

我们采用正面引导,强化的原则,对认真看书爱护图书的小朋友及时在大家面前表扬,帮助幼儿养成爱护图书的良好行为与习惯。

孩子在阅读中互动需要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分四步来指导孩子阅读:

第一阶段:学着读。孩子刚开始阅读时,规则,方法,兴趣等都需要引导。孩子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读.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教师的管理可以放开一些,让孩子进入自主阅读阶段,教师注意观察,引导幼儿汇总阅读信息,遵守阅读规则。

第三阶段:合作读。引导孩子学会资源共享,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合作度的过程中,孩子间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是教育的良好契机。

第四阶段:领着读。鼓励幼儿在集体中带头,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发起者,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幼儿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教师的介入:

    (1)游离或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之外时。

(2)频繁换书3次以上。

(3)    (3)长时间固定看一本书或一页时。

(4)不断向同伴询问书中的内容或主动向教师提出帮助要求时。

(5)出现影响他人阅读活动的负面行为时。

这样下来,幼儿的阅读兴趣会普遍得到提高,阅读习惯初步建立,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我相信大多数孩子都能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着发展。有些孩子在阅读中自然而然的认识了很多文字,这为孩子的进一步阅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扩展了他们阅读的空间,使他们从阅读图画书扩展到阅读报纸,阅读杂志,工具书等。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幼儿创编讲述的能力也获得了锻炼与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越来越连贯,思维越来越活跃,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见:马卡连柯全集.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杜威:(1859-1952)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

“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即使生长。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