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
2025-10-04 05:17:49 责编:小OO
文档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

1.课内阅读《蟋蟀的住宅》。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找出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3)蟋蟀的出名是因为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扒;搬;踏;推;铺

(2)蟋蟀不辞辛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3)唱歌;住宅  

【解析】【分析】(1)主要考查了动词这个没有难度。(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蟋蟀不辞辛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3)蟋蟀的出名是因为它的唱歌和住宅。

【点评】我们要对课文的内容熟悉,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才能找到答案。

2.课外阅读。

      我赞美紫罗兰,赞美它别具一格的颜色、姿态,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  

      紫罗兰的叶子真奇怪,别的植物颜色是绿的,它却偏偏是紫色的,而且颜色是那样深,那样浓,好像有谁刚在那叶子上染上紫色,马上就要滴下来似的。紫罗兰的叶子狭长,跟竹叶的形状差不多。盘屈的茎枝毫无拘束地伸向四周,初生的芽儿茁壮向上。

      紫罗兰的花是淡红色的。它好象是嵌在精致的紫色小船里的红玉石。紫罗兰的花十分小,有三片柔柔的花瓣,花瓣中间有几根黄色花蕊,就像戴着一顶顶金黄色的小帽儿,又像展翅欲飞的金蝴蝶。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弯,有的直。看上去,那几个花蕊好像正围着一个圆圈游戏,玩得多开心!要是你去闻,鼻子还未凑近,一股淡淡的香味早钻进了鼻孔。雨洒在叶面上,结成了一个个晶莹的小水珠儿,春风拂过,不时机灵地钻进泥土里。 

      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玩得高兴,一不小心,把一枝紫罗兰折断了。当时我很后悔,这么美的枝叶就要枯萎了,我的眼睛润湿了,呆呆地站在那儿。李阿姨见此情景,走过来对我说:"不要紧,断了可以再插上,它又会生根,长出很多很多紫罗兰来。"哦,没想到它的生命力这么强,离开了根,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果然,不几天,那枝紫罗兰真吐出了嫩芽儿。

      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1)短文先写了紫罗兰的________,接着写了紫罗兰的________,最后写了紫罗兰的________。    

(2)作者赞美紫罗兰的什么?    

【答案】(1)叶子;花;生命力

(2)赞美紫罗兰朴实而别具韵味的美,赞美他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说了具体的描写事物。(2)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是对紫罗兰的赞美。 从文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学生容易理解。

【点评】此文章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应仔细读课文,拿满分是没有问题的。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______(de dé)湖,名叫天鹅湖。据说许多年以前,有一群天鹅在这里生活,因此而得名。

    湖呈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绿得发亮。湖水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其中引入注目的是垂______(cuí chuí)柳,在微风的吹______(chuī cuī)拂下,柳条迎风起舞,看得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树下是一片嫩______(nèn nùn)绿的草地,草地上开着黄的、蓝的小花。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哦,天鹅湖,故乡的湖,我爱你!

(1)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美丽的________(de dé)湖         垂________(cuí chuí)柳

吹________(chuī cuī)拂          嫩________(nèn nùn)绿

(2)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

(3)文中能说明水清的词语是________。

(4)第2自然段先写了湖水________、________,再写湖的四周有________,树下有________和________,最后写湖上有________。

(5)短文的主要意思是(    )

A. 讲了天鹅湖的美丽景色。

B. 讲了家乡的天鹅湖里什么都没有。

C. 讲了天鹅湖四周的景色。

【答案】 (1)de

;chuí

;chuī

;nèn

(2)天鹅湖

(3)清可见底

(4)清

;绿

;垂柳

;草地

;小花

;小桥

(5)A   

【解析】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mǎnɡ)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1)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答案。  

掺和________(huo  he)    和________(huò  hé)好    和________(huò  hé)面

模________(mò  mú样)     模________(mò  mú)仿     劳模________(mò  m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澄澈:________。

②兴高采烈:________。

③灵机一动: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跳跃(两个字都是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各样(ABAC样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得十分生动,这里运用了________描写方法写出了女娲的性格,文句写池水的作用是________,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    

(5)“兴高采烈”“眉开眼笑”这些词语渲染了________的气氛,表现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    

(6)女娲造人前后,其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试从文中找出两个体现其心情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7)“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通过这个句子可看出女娲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1)huo;hé;huò;mú;mò;mò

(2)清澈透明;兴致高,情绪热烈;临时很敏捷地想出

(3)珍贵;教诲;明亮;无边无际;不声不响;自言自语

(4)神态描写与环境;表现女娲第一次怎样看见自己有生气的面貌;交代女娲照自己的模样造人的原因

(5)热烈欢快;人类新生时的喜悦感

(6)非常孤独;满心欢喜

(7)充满生命力和母性。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要注意依据词语的意思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5)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之美、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6)此题是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7)评价人物性格特点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huo、hé、huò、mú、mò、mò

 (2)清澈透明;兴致高,情绪热烈;临时很敏捷地想出

 (3)珍贵、教诲、明亮、无边无际、不声不响、自言自语

 (4)神态描写与环境;表现女娲第一次怎样看见自己有生气的面貌;交代女娲照自己的模样造人的原因

 (5)热烈欢快;人类新生时的喜悦感

 (6)非常孤独、满心欢喜

 (7)充满生命力和母性。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6)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在于平时的理解、积累和识记。

 (7)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石林

    游人散尽了,夕阳的风吹(拂  佛)石林。

    此刻,一切都安静了,安静了,石头们呼吸着晚霞里(闪动  闪烁)的星光的气息,沉默如石雕的哲学家。月亮出来的时候,它们扬起的脸庞光(茫  芒)四射。

    据说月亮上有许多永远冰冷的石头。是月亮上的石头向地上的石头问好吗?月光冷凉,落在一柱一柱的石头上,弹跳一下,碎了,溅成满地银花。

    石林浸在月光里。

    (突然  悠然)想起一个小姑娘,想起小姑娘这样问妈妈:“夜里,石林睡觉吗?夜里,石林好玩吗?”

    石林忍不住笑了,可爱的小姑娘哟!

    这时候,虫儿们出来了。叮铃,叮铃,母蛐蛐叫,公蛐蛐叫。蜘蛛在月光下织网,蛛网一闪一晃地亮。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又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石头们痒酥酥地,想笑,月光颤颤如花瓣。鳞甲绿亮的秤杆蛇游过来了。青蛙、癞、田鼠、竹鼠和松鼠,还有穿山甲、蛤蚧,还有一只灰兔跑了过去。噪鹃鸣叫起来,山斑鸠拍着翅膀。打屁虫、大刀螂、蝎蛉、金龟子们复眼(闪动  闪烁),彼此用触须、长足和气味互致晚安。跳舞的跳舞,弹唱的弹唱,每一块石头,每一茎草叶,都是虫儿们的婚床和乐池。月光的瀑布(泻  泄)在石壁上。石头们身披新装,满怀(欢喜  喜悦)地让(浸透  渗透)月光的木香花、紫藤、皂(夹  荚)树、白蜡条、金竹、野玫瑰和洋槐的清香,从自己的缝隙和皱褶里流过。呵,小姑娘!你说,夜里,石林睡觉吗?你说,夜里,石林好玩吗?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  

吹________(拂  佛)      光________(茫  芒)四射

(泻  泄)________在      皂________(夹  荚)树

(2)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语。  

(闪动  闪烁)________的星光     (突然  悠然)________想起

复眼________(闪动  闪烁)        满怀________(欢喜  喜悦)

(浸透  渗透)________月光

(3)仿写词语。  

①痒酥酥(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光颤颤(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5)你说,夜里,石林睡觉吗?石林好玩吗?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    

【答案】 (1)拂;芒;泻;荚

(2)闪烁;悠然;闪动;喜悦;浸透

(3)暖洋洋;亮晶晶;绿油油;喜气洋洋;白发苍苍;千里迢迢

(4)作者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夜里的石林,使夜石林的形象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描写的物体显得更加活泼、亲切,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充满美感。

(5)夜里的石林不睡觉,夜里的石林非常好玩。夜里的石林,虫儿们、小动物们都出来了,唱着歌、跳着舞,非常热闹,非常好玩。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凉丝丝”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②从给出的词语“月光颤颤”来看,是ABCC式结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拂、芒、泻、荚

 (2)闪烁、悠然、闪动、喜悦、浸透

 (3)暖洋洋、亮晶晶、绿油油、喜气洋洋、白发苍苍、千里迢迢

 (4)作者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夜里的石林,使夜石林的形象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描写的物体显得更加活泼、亲切,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充满美感。

 (5)夜里的石林不睡觉,夜里的石林非常好玩。夜里的石林,虫儿们、小动物们都出来了,唱着歌、跳着舞,非常热闹,非常好玩。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题目:我们的________更美了。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校园”“小区”“街道”“家乡”等等,再具体描写那里的美丽景色,注意要将真情蕴于文字中。

【答案】 略   

【解析】【分析】根据提示可知,本篇习作属于写景类,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写成一般记叙文。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另外注意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和描写。要想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优美,就要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优美词语、俗语以及引用古诗词或名言警句进行描写。运用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使景物有声有色。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点评】本题考查对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人们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作者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作者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既可使作文类别划分更准确,也可避免作者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注意,本题属于写景作文。

7.生活中,你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呢?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把经历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收获。    

【答案】 略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8.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就会有所发现。本次习作就请大家把你在生活中的发现记下来,可以是发现小动物、植物的生长秘密;也可以是发现同伴的小秘密;还可以发现父母在我们身后默默的奉献……  

要求:题目自拟。事件的经过要记叙清楚,语句要通顺。字数不少于350字。

【答案】 略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